這可能是你見過的,最簡單的關于“定位”的解讀
定位理論在中國營銷界,一直都是“神教”一樣的存在,解釋權只能歸“教主”和幫中“長老”所有。
可是關于定位的解釋往往宏大而全面,一直讓很多營銷人一頭霧水。比如,經常聽人說:價格定位中高端,渠道定位在現代渠道,人群定位中老年人。
這就很替里斯和特勞特兩位老爺子尷尬了,人家定位根本說的就不是這意思。
他們關于定位的定義是:設計公司的產品和形象在顧客的心智中占據一個獨特的位置。并以此誕生了大量的營銷工具和方法論,并把它上升到戰略高度。
現在我們就簡單捋一捋。
1969年,廣告人特勞特在廣告公司老板里斯的支持下,發表了《定位:同質化時代競爭之道》,標志著定位概念的提出,1981年,里斯和特勞特共同出版了《定位》一書。自此,定位的概念及相關理論開始脫離單純的廣告領域,進入到企業營銷和戰略管理領域。最權威的營銷書籍《營銷管理》也用較大的篇幅來介紹定位。
2001年,“定位”被美國營銷協會評為“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影響最大的觀念”,從此走上神壇,上升至戰略地位。大概也在這個時間,兩位合作了三十年的定位理論創始人分手,特勞特也離開了里斯公司,創立了自己的戰略咨詢公司,徹底告別了廣告領域。
在國內營銷界,定位絕對是最熱的觀念,沒有之一。很多案例都號稱是通過運用定位獲得成功:除了人人都知道的加多寶和王老吉,還有東阿阿膠、香飄飄、方太等。
定位理論的巨大貢獻
劉春雄老師有句話特別經典,營銷學的爹是管理學,營銷學的媽是心理學。定位理論之前的營銷,雖然也有消費者行為學方面的研究,也有類似USP、品牌形象之類的消費認知研究及應用工具,但系統性和影響力明顯不夠。營銷學主要還是以4P為框架的二十來個營銷元素的組合應用,是管理學。
而定位徹底把營銷的媽帶進來,并扶正了位置。定位理論認為,“一切都是認知”,“營銷的戰場在消費者頭腦中”,“定位是戰略”,“4p及各營銷元素只是實現定位的手段和工具”。“消費者心智”和“認知階梯”,是定位理論下最重要的兩個概念。
可以說,定位帶給了營銷學顛覆性的改變。
定位理論在國內的爭議
反對定位的人認為,定位在國內市場面臨案例說服力不夠的問題,定位教徒們喜歡以果推因,成功案例少且牽強。即便王老吉,也是廣告投入+終端投入的成功,定位論者“貪天之功為己有”。
另有些溫和的反對派認為:定位是研究消費者心智的,但現在,信息更加繁雜,消費者更加多變,定位的有效性正在大打折扣。
老苗的看法是,如果你想學習營銷,而你只能看一本營銷書籍,我建議你看《定位》,從消費者心智出發認知營銷會更直觀更容易,如果你要真正成為專業營銷人員,必須是《營銷管理》,那是個包羅營銷萬象的百科全書,如果要成為營銷的大家,那就要跳出營銷,必須先做雜家了。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