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社會來了,單身經濟才是時下潮流
來源: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
原標題:單身社會來了,我單身怎么了?
你是單身么?你因為什么而單身?你是渴望脫單還是享受單身……
單身社會正在來臨。據統計,目前北京、上海的單身男女已沖破100萬人。單身浪潮在讓更多父母憂心忡忡的同時,卻誤打誤撞地激蕩出“單身經濟”的繁榮。
從雙十一到空巢青年:單身社會悄然來了
今年以來,“空巢青年”一詞開始走紅,它是獨居青年的自嘲。多種數據能說明這種趨勢,前年央廣網報道稱,調查顯示中國有超過5800萬人在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獨居青年(20~39歲)已達到2000萬。而民政部門的數據顯示,2015年的單身人士超過2億。
單身社會的各種數據有利于人們客觀認識這個現象。根據某社交網站的調查報告,62.28%的單身受訪者已保持單身三年以上,而且男性和女性的比例都相當高,分別達到63.87%和59.13%。
在“空巢青年”誕生之前,光棍節為單身社會代言了許多年,市場反應敏銳的電商借機催生了雙十一購物節,成為每年最大的網絡購物狂歡節。
2015年,騰訊QQ表情數據挖掘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出爐了一份雙十一表情匯總,通過11月11日當天QQ用戶表情發送量,發現光棍表情發送總量達1億5千萬次,發送次數排名前10的光棍節主題表情中,絕大多數與單身有關。其中“燒情侶”的表情發送量排名第一,達到214522次。
盡管網上有關單身的語詞,有較強的自嘲、反諷傾向,它也在宣告單身社會已經悄然到來。
雖然開始是一種自嘲,但人們不羞于承認自己是“單身狗”
單身社會催生單身經濟
單身經濟最初由經濟學家麥卡錫2001年在《經濟學人》雜志中首次提出。起初為“單身女子經濟”概念。獨身且收入不菲的單身女性是廣告、娛樂等行業最理想的顧客。如今這個群體已不再特指單身的女性。
2007年,《新周刊》雜志聯合搜智調查機構進行了一次名為“中國單身報告”的調查。
他們從京、滬、穗、深、蓉等16個具有代表性城市中抽取了1024個有效樣本,分析發現,其中不經考慮就購買奢侈品的單身消費者占28.6%;16%的人至少每周去一次酒吧、KTV等夜生活場所;31.6%的人每月的最大開銷為自我娛樂消費或聚會等社交消費,為未來儲蓄保險的只有5.4%。
這表明,現今的單身人群非常注重生活質量,崇尚高消費生活。除了單身公寓、高素質的單身交友網站和俱樂部持續紅火外,強調“生活保障”和“風險防范”概念的商業保險,以及以教育、養老為核心的理財險種應當都是“想他們所想”的對口產品。
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
現今的單身族群主要集中在有文化、有實力的中產階層。
據攜程網發布的《2016獨自旅行報告》顯示,我國獨自旅行人數占總體旅游人數的比例,從2014年8.3%上升到2016年15%,其中女性占6成,而年齡多分布在19—30歲之間。獨自旅行的理由,多為“一個人旅行更自在”和“希望通過旅行認識新朋友”。
比起傳統觀念中長相、經濟雙重困難,生理或心理上有雙重缺陷的“被動單身者”,思想觀念上的顛覆性變化是他們最為顯著的特征。他們是自我享樂的代表,為了享受生活而主動選擇單身。
比起已婚人士,他們熱衷消費,淡看儲蓄,并且自我意識極強,對目前的單身生活也是感覺良好。
“高學歷、高收入、高壓力;工作忙、有情趣、有期待”這樣的詞語正是這個群體的特征,也正是欲在“單身經濟”浪潮中淘金的精明商家最值得留意的地方。
從住宿到家居 單身人群有新需求
“蛋殼單身公寓,不僅是公寓,更是享受生活”,“高品質單身公寓,選自如”……近年來,在租房市場興起的同時,主打“單身”的公寓也不斷涌現。
對自己居住品質有要求的單身人士,讓租房公寓企業看到了機會。目前,蛋殼、自如、樂乎等多個租房品牌都打造了單身公寓。
如某單身公寓品牌近年來在北京、廣州、成都等十余個城市廣泛分布,公寓面積多在15—40平方米之間,基礎配套一應俱全,房客可拎包入住。房屋裝修風格總體以溫馨、簡約、年輕化為主,配有清雅隔間、豪華loft等各種風格。
“單身人士在享受獨處的同時,都有一定社交的需求。”該負責人稱,因此公寓在每層樓都會開辟公共區域,租客可以一同看電影、玩桌游、聊天等。
相對應地,家具市場也刮起“單身”風。以往家具店內主打的“超實用雙開冰箱”,“溫馨1.8大床”都不見了蹤影,轉而變為“1升迷你小功率電鍋”,“低碳小書桌”,“迷你烤箱”等。
從前家具市場多售賣容量大、實用的家具。但現在單身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會常買小家具來提升自我幸福感。
單身年輕人的需求顯得更精細。他們的剛需不在于產品的質量,更在于產品是否使用方便,外觀是否賞心悅目。
類似的新機會已經吸引不少商家掘金:海爾曾投放適用于單身青年的JOY小型冰箱;無印良品也曾推出一套“小號”廚房用品,目標人群是中國不斷增加的單身人口。
無論實體或網絡,單身人士都需要情感陪伴
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后,人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改變,不再認為結婚、養家糊口是頭等大事,而更注重追尋個人夢想。“從前人們受到生存壓力的影響;收入增加后,一個人也有能力租房、生活,婚姻不是最根本的追求。”
然而不管實體還是網絡,單身人士都需要情感陪伴,單身經濟的興起也在某種意義上提供了這種情感陪伴,滿足了單身群體的社交需求。
年輕人收入水平提高后,追求會從“生存問題”轉為“精神需求”。喜歡鮮花的女生大多注重生活中的儀式感,會為增添生活情趣的小物付溢價,也常常會在細節處精益求精。
單身的年輕人希望在細節上體會到情感溫度。特別注重給產品加入感情,比如在小花盆上印“今天早點睡哦”之類的語言。
單身經濟讓用戶和商家雙贏
單身人口的增多,也提供了產業創新和轉型的更多可能。
比如汽車行業。之前市場需要5人座以上的、面向家庭的轎車,但隨著單身人口增多,便宜又省油的1人座小車會漸漸受到青睞。再比如單身貴族不愿把時間花在做飯、做家務上,這會帶動外賣、家政服務業的發展。
單身經濟為單身人群提供了更多的便利,這些“主動單身”的人們也促使著商家發現更多的商業機遇,實現了用戶和商家的雙贏。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