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利和變形金剛說起——移動營銷視角下的社交媒體傳播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前言:
最近檢點過去的文稿(并沒有幾篇。。。),又挖出這篇我在2013年為朋友寫的約稿。4年多過去了,社會化營銷的環境已是滄海桑田——微信早已一統江湖,小馬哥口中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船票”幾乎成了丹書鐵券;微博褪去網絡 民 主 的理想主義外衣,擁抱明星網紅,市場下沉、二次崛起;頭條冒起,信息流廣告日進斗金,多元化投資年輕媒體,與巨頭勢成鼎足。而H5、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形式輪番上位,天貓淘寶發力內容,MCN大行其道;自媒體江山代有人才出,頹勢未現……盡管看似眼花繚亂,所幸除了數據和案例,當時所寫的東西,今天讀來自覺還不算落伍。亞馬遜的貝佐斯說,在變動的時代,反而要著眼于不變的東西。
以下應該就是我對社會化營銷的認知中沒有改變的東西,一字未改,留此存照,希望能為有耐心閱讀的人帶來一點點價值和幫助。比心。
正文:
“你聽說過安利嗎?”容我先講一個微博上的段子:說畢業20年后的中學同學聚會,一男生遇到當時心目中的女神,聚會相談甚歡,女神約男生到自己下榻的酒店房間敘舊,該男生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前往,落座后,男生還沒來得及說“愛過”,女神悠悠問:“你聽說過安利嗎?”段子結束,余韻悠長。在我看來,這個段子集合了所有好段子的基本元素——懷舊、曖昧、懸念、以及一個必不可少的出乎意料的結局,最最重要的,它讓你笑。
廣告營銷界當紅的“社交媒體傳播”其實并不新鮮,是的,1959年在美國創立的安利公司,它的營銷人員從自己的社會關系入手開始銷售,頗得“社會化營銷”的精髓。社會化營銷并不神秘,三句話就能說個大概。第一句話,社會化營銷的本質是——找到社群、聚攏社群、點亮社群;第二句話,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給社會化營銷裝上了一個“核反應堆”;第三句話,不是在微博上開個官微就“社會化營銷”了。對品牌來說,社會化營銷,或者說“營銷的社會化”,首先是一種理念,其次是貫徹此理念的一套機制和系統,再次才是營銷內容的設計和在相應平臺上的呈現。
由于社交媒體的主將,無論是海外的FACEBOOK、TWITTER,還是國內的新浪微博、騰訊微信,其用戶行為主要發生在移動終端和移動網絡環境中,將社會化營銷歸入移動營銷,甚至說社會化營銷是移動營銷最主要的應用,當仁不讓。
【圖一】[1]
一、“點亮社群”
2012年12月31日,有80年歷史的美國《新聞周刊》發行了最后一期印刷版雜志,開始全面轉向數字化。與之相應,國內的傳統媒體無論從經濟效益還是社會影響力,也正在面臨嚴重的滑坡。與其說這是數字化帶來的變化,不如說這是“數字時代的社會化”帶來的變革更為準確。可以想象,本來新聞媒體是將信息公之于大眾的唯一媒介,但現在,“公民記者”們用手機拍張照片、發條微博,即時就能將重大消息“發表”,“轉發”的力量,可以讓消息在很短時間內充分擴散——社會化顛覆了信息提供和獲取方式。
美國在線獲得100萬個用戶,花了9年;Facebook獲得100萬用戶,只花了9個月,因為用戶可以邀請自己的朋友加入,而朋友的朋友也隨之而來;去年,一款在智能手機上運行的名為“你畫我猜(Draw Something)”的小游戲在發布的第9天就迎來了第100萬名用戶——移動引爆了社會化的擴散速率。
“社會化”對品牌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品牌主在營銷的跑道上擁有了一輛嶄新的超級跑車。但你必須得知道,什么時候可以狠踩油門,什么時候必須輕點剎車。
在中國,品牌社會化營銷的平臺格局不斷演變。在普通青年看來,社會化營銷的主陣地在微博和微信;在文藝青年看來,社會化營銷當然是豆瓣;其他青年意見可能有所不同——除了Qzone和朋友網,大概還有人人和貼吧;而比照著Facebook來做的開心網,好吧,連二逼青年都很少去了……評價各種社會化平臺并非本文意圖,我們揀大個兒的說。2013年2月20日,新浪公布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后發布了最新數據:截至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已超5億,日活躍用戶數達到4620萬。75%的微博用戶通過移動終端登錄微博[2]。新浪COO杜紅也在2012年11月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新浪活躍的企業微博用戶達26萬,2.5億微博用戶關注了企業微博賬號[3]……所有數據都說明,談論移動視角下的社會化營銷,無法繞過新浪微博。
【圖二】
/ 案例1 /
26萬企業微博中有一個賬號,叫做@孩之寶變形金剛,是美國孩之寶公司(NASDAQ:HAS)開設的。孩之寶上世紀80年代用系列動畫片建立起變形金剛玩具王國;21世紀初,用風靡全球的3部變形金剛大電影挽回銷售頹勢;如今在中國,它用新浪微博來與消費者進行溝通。2012年9月27日晚上,這個當時不到6萬粉絲的賬號發了一條簡單的內容:如果有這么一天,外星人包圍了你家,你的微博頭像是唯一能與你并肩作戰的隊友,你壓力大嗎?(我是擎天柱和鋼鎖,似乎沒什么壓力 )(圖三)
【圖三】
就是這樣一條微博,贏得了1323個第一層轉發,賬號一夜之間凈增600多個新粉絲。變形金剛的粉絲中,互動粉絲比例接近15%,是企業微博平均水平的6倍以上[4]。除了日常內容經營得比較用心,我感興趣的是,為什么常規內容通常互動幾十、數百的這樣一個賬號,突然出現一條互動過千的微博討論。這條微博內容有什么特別之處?經分析,新增的600多粉絲,大多有著“動漫”這個標簽。他們本不是變形金剛這個賬號的粉絲,所以這600人一定是第一層轉發后被影響到的群體。這些人和變形金剛的現有粉絲一樣,大多對某一個動漫人物或者卡通形象有著特別的情感,甚至很多人的微博ID干脆就是自己喜愛的動漫角色的名字,微博頭像也采用動漫形象。這些人說起頭像中的動漫形象來,幾乎都口若懸河,看到這樣一個“傾訴”的機會,他們怎么會不參與!一條內容,新增600多潛在客戶,為什么?因為這條內容就像一根火柴,在合適的地方擦了一下,點亮了一個對動漫充滿熱愛的小社群。
社會化營銷的本質就是這么簡單:在社會化平臺上找到、聚攏與品牌氣味相投的社群,用高質量的內容、用有趣的活動、在適當的時候,劃一根“火柴”。
二、“核反應堆”是如何煉成的
移動終端“接管”大眾注意力,對參與社會化營銷的品牌來說,意味著有四件事需要記住:
1、圖片、視頻也許還有音頻,將日漸成為用戶生成內容(UGC)的主流(手機輸入文字不便);
2、基于位置的服務(LBS)是營銷者必須考慮的營銷元素;
3、線上線下結合(O2O)的社會化營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可行;
4、用移動終端“刷微博”,用戶易獲得“在場感”——尋找、把握、用好每一個“場”至關重要。
視頻:以上幾點中前三點比較好理解,其中第二和第三點又密不可分。關于視頻,韓國鳥叔的《江南Style》2012年7月發布,當年12月21日就成為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點擊量超過10億次的視頻。并毫無意外成為2013年中國眾多企業年會的必選節目。如果你打開新浪微博的搜索框,搜索“江南Style+年會”,頁面上會迅速呈現超過45萬條原創內容,其中大部分是微博用戶用手機拍攝的年會實況。
關于LBS和O2O:以新浪微博官方移動客戶端的使用情況為例,發送微博時如果點擊手機上的水滴形圖標,發送的微博就會在內容末尾自動添加“我在這里”幾個字,之后自動生成的短鏈會鏈接到新浪微博的位置服務,原始微博上還會出現一個標明微博發送者位置的小地圖,點擊打開地圖,可以方便實現導航。可以想象,如果某品牌一家新店開張,有顧客發了這樣一條微博:“逛街遇見**品牌新店開張酬賓,掃貨若干,心情滿足。我在這里……”微博發出后,這名顧客的朋友、同事、同學、粉絲等等看到后如果正好對這個品牌也有興趣,在獲得開店信息的同時,很有可能就跟隨導航直接殺過來了。發這樣帶有位置信息的微博的人越多,就有可能帶來越多潛在顧客。從另一個角度說,微博主的朋友、粉絲等等也有更大幾率與微博主擁有共同的品牌偏好和態度,這無疑提升了營銷的效率,“打著一個”就能馬上“影響一群”。“強連接”引發行動,“弱連接”傳遞信息。適當利用意見領袖進行傳播,有機會打通不同的小社群,擴大營銷信息傳播的廣度和速度。
在場感:第四點需要稍作展開。隨著微博的滲透率達到驚人的程度(DCCI在2012年的一次報告中顯示,微博用戶的滲透率在19歲以上的中國網民中已經接近90%[5]),“天涯共此時”不再是古代詩人的浪漫主義演繹,事實上,如今的我們拿著手機,刷著微博,與整個世界一起經歷、感受、評論、感慨著每一個重要時刻。
《中國好聲音》這檔2012年中國最火的選秀節目,無數人在節目播出的晚上是這樣度過的:看著電視,在微博上實時點評選手,在微博上和朋友們、甚至和“好聲音”的官方賬號實時互動。劉歡、那英、庾澄慶和楊坤之外,無數微博用戶在自己家里的電視機前拍著自己的大腿轉椅子。不光是選手和評委制造了話題,主持人華少口播廣告的語速也在微博熱門話題榜上迅速躥紅,無數人在挑戰自己能否也在47秒內說完350個字的廣告詞,而且字字清晰,華少也由此獲稱“中國好舌頭”的美譽……新浪官方數據顯示,僅僅在“好聲音”決賽當晚,新浪微博上產生了500萬條話題討論。我們仿佛看見,巨大的網絡聲量背后,那笑得合不攏嘴的廣告贊助商。
/ 案例2 /
奧運、春晚、甚至中國兩會、美國大選……無數的“天涯共此時”,網民們抱著手機共同渡過。當全球矚目的體育賽事燃起每個人的荷爾蒙,耐克(NIKE)出現了。在微博上,這個品牌用直指人心的文案“直播”和“評論”每一天的奧運賽事,體恤中國觀眾的情緒,擊中大家的心坎,讓微博上聚集的人們不由自主將手指移到“轉發”和“評論”的按鈕上。
#活出偉大#這個話題,是NIKE的一個品牌Campaign主題,目前在新浪微博上已經有468032條討論[6],而官方微博發布(包括轉發)的含有此關鍵詞的話題內容僅僅84條。“468032: 84”,這樣引爆與品牌直接相關的用戶產生內容(UGC),是所有品牌都夢寐以求的吧。“活出偉大”系列文案,每每在賽事相關新聞出現后極短時間內發布,“誰敢拼上所有尊嚴,誰敢在巔峰從頭來過,哪怕會一無所獲;誰敢去闖,誰敢去跌,偉大敢。”(圖四)——2012年8月7日下午17:45,倫敦奧運會110米欄預賽,劉翔首欄摔倒。15分鐘后,耐克官方微博“Just Do It”發出這條態度明確的微博,24小時之內,超過10萬人轉發了這條微博。這并非耐克官方微博第一次被熱傳,8月6日吊環比賽之后,耐克發布的“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有絕對的偉大”微博,25分鐘之內被轉發2萬次;還有男子1500米自由泳賽后的“偉大就是讓世界紀錄追趕你”;以及羽毛球男單決賽之后的“偉大在球場兩邊”;這些“活出偉大”系列微博很快被網民關注,人們已經形成習慣,在觀看精彩賽事同時,也期待耐克將會說些什么——當有超過4000萬活躍微博用戶和品牌在某一個時刻共同“在場”時,品牌怎樣打動他們?NIKE給出了最佳答案——用品牌的語言,說出消費者心里的話,尤其是他們心有所感,想說但又不知該如何表達的話。
【圖四】
三、社會化營銷的“冰山現象”
要知道案例總是精彩的,而長出案例的土壤往往是質樸的。CIC在與新浪合作發布的白皮書中[7],曾提出“冰山現象”(圖五),今天看來,依然切中品牌參與社會化營銷的需求。
你看到了NIKE“活出偉大”在微博上的巨大成功,你沒有看到——NIKE在奧運期間的“社會化聆聽指揮中心”通過系統監控400個相關主題,涵蓋“偉大”、“倫敦”、“奧運”、“金牌”等關鍵詞,在13天內抓取超過9千萬條相關的微博;根據各種預設條件,識別出超過6,000條重要的微博,并通過系統內置的工作流程分配給營銷團隊進行回應;營銷團隊在系統中通過6個耐克官方微博賬號進行超過4,000次關鍵互動,進一步引發超過1,800條來自微博意見領袖的回復;最后擴散形成微博平臺上的熱門話題[8]。
【圖五】
“聆聽”:這是品牌決定出現在微博平臺上時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如果你對社會化營銷的道路義無反顧,當然可以建立相關技術平臺,如同NIKE們做的那樣,建立自己的“社會化聆聽中心”,通過對社會化平臺上與品牌、產品、行業、競爭對手等等關鍵詞的討論進行監測和實時分析來尋找一切營銷機會。事情也不必一定需要如此復雜,即便在微博搜索平臺上訂閱一些關鍵字,你也能夠“聆聽”到一些東西,了解微博平臺上,你的消費者是如何討論你的品牌和你的競爭對手的。
在聆聽的基礎上,品牌需要“做點兒什么”,具體到品牌官方微博的運營上,有三“度”需要知道——“專業度”、“溫度”和“熱度”。
“專業度”:不用多說,運營一個品牌的官微,一定需要對該品牌的歷史、價值觀、行業、產品、競品等等都有相對深入的研究;對企業內部市場、公關、銷售、客服甚至招聘等環節的流程、注意事項和最新信息都需要有所掌握,這就是運營官方微博需要的最基本的“專業度”。
“溫度”:是指你運營一個官微,受眾感受到的不應該是一個冷冰冰的公司LOGO,大家應該能感受到品牌的“人味兒”,他的價值觀、他的愛好、他的專業、他的熱情和與人為善,以及他對粉絲反饋的響應。
“熱度”:是指官微參與(甚至制造和引導)熱點話題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官微是否能吸引粉絲、是否有較高的互動、是否能在微博這個平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品牌投身社會化營銷,目標的設定是第一道坎兒,甚至是最難的地方。你是要建立“品牌知名度”?還是要把微博作為招聘工具使用?還是需要影響你供應鏈上的伙伴和媒體……目標的設定決定著微博運營KPI的制定。如果還是僅僅知道“粉絲數”和“轉發數”,無疑會在運營品牌官方微博時迷失方向。
接下來,在“專業度”方面,由于品牌(尤其是眾多不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B2B品牌)的產品和服務,總會有“專業”或“深奧”的地方,而且如何處理內容與品牌的“相關度”,是每天都會發生的問題,因此社會化內容的生產首先會遇到挑戰。從“熱度”方面來看,越大越有歷史的品牌,通常其營銷風格就越穩健,微博平臺上每天的熱點話題層出不窮,大眾的注意力遷移速度越來越快,哪些話題可以參與、怎么參與?這都考驗著企業高層投身社會化營銷的決心和微博操盤者的經驗和智慧。如果是代理公司運營微博,那么更多的是考驗品牌和代理公司之間的信任。
和不少品牌主聊過社會化營銷,以及微博對品牌的影響。不夸張地說,“又愛又怕”是很多品牌對微博的微妙感情。其實我很理解這種情緒,打開“又愛又怕”的外包裝,里面裝的其實是兩個品牌非常關注的問題——ROI(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問題和危機公關問題。
社會化營銷與ROI:在微博上做營銷,ROI怎么算?這幾乎是所有品牌進入微博平臺前必問的問題。算下微博上的“活出偉大”幫助NIKE多賣出去多少雙鞋?算算談論變形金剛的人有多少下單買了孩之寶的變形金剛玩具?怎么算?!微博銷售這件事,小米手機和新浪在2012年玩過一把,最終公布的結果是達成600萬臺銷售量。不過評論者指出,小米這樣通過產品和持續社會化營銷建立起的品牌,即使不在新浪微博上,在自己的官網上或京東、亞馬遜、天貓之類的平臺上,600萬出貨量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再直接一點,花幾萬塊錢找幾個草根大號轉個淘寶鏈接,然后算達成的實際銷售?很多淘寶賣家試過,行不通。
社會化營銷與危機公關:再說到微博上爆出的層出不窮的品牌危機,土的有蒙牛,洋的有西門子。老羅一個人在微博上就把西門子打得滿地找牙,這無疑讓品牌心生躊躇——微博這個平臺上打的是“超限戰”,財大氣粗的品牌不一定就比一個普通微博用戶有更多的話語權,產品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危機來臨時尤其如此。
我愿意把ROI問題和危機公關問題放在一起考慮,我認為這說的其實是一件事,那就是微博的最大價值到底是什么?我的結論是,微博最大的價值就是“傾聽”,在微博出現之前,品牌從來沒有過如此理想的平臺,你可以和消費者零距離接觸,聽他們所想所感,和他們及時互動。有時候,傾聽就是歌唱。
/ 案例3 /
2012年3月15日央視(CCTV)的315晚會,和以前央視曝光的企業和品牌一夜之間陷入危機,甚至走向敗亡不同,微博時代的第一屆央視315晚會,被曝光的麥當勞在社會化媒體上快速反應,化解危機、完敗CCTV。
故事的發生是這樣的:CCTV315晚會播出記者臥底麥當勞三里屯餐廳,曝光麥當勞使用過期食材等問題之后2小時之內,麥當勞新浪官方微博發布第一條正式回應微博,文字如下——
央視“315”晚會所報道的北京三里屯餐廳違規操作的情況,麥當勞中國對此非常重視。我們將就這一個別事件立即進行調查,堅決嚴肅處理,以實際行動向消費者表示歉意。我們將由此事深化管理,確保營運標準切實執行,為消費者提供安全、衛生的美食。歡迎和感謝政府相關部門、媒體及消費者對我們的監督。[9] (圖六)
【圖六】
當品牌在微博上遇到危機,品牌或企業要做危機事件的“第一定義者”。說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難就難在快速反應的能力和深厚的公關技巧。從麥當勞的這條微博中可以看出,麥當勞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定義”事件,將其定性為“單一餐廳”發生的事件(三里屯餐廳),并指出是餐廳“違規操作”。第一時間向消費者致歉并說明下一步行動。從公關的角度,這140個字信息量充分,從整體邏輯到文字拿捏均可圈可點。
后面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麥當勞很快獲得了消費者的諒解,有好事者甚至在新浪微博上開了個調查,問大家支持CCTV還是支持麥當勞,最終麥當勞獲得超過八成的支持率。這在微博出現前是沒有可能發生的!(圖七)
【圖七】
我想問,你覺得麥當勞的這條微博的ROI是多少?如果沒有之前的開設品牌官方賬號,并用心經營內容,坐擁十幾萬粉絲(今天麥當勞的粉絲數已經接近25萬[10] ),逆襲CCTV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概率是多少?
從數據分析來看,在危機開始之前就已開始運營官方微博的品牌,在危機到來時,其回應時間會縮短12小時,危機的平均持續時間會減少2天,且負面聲量占比也有所下降。[11] 品牌參與社會化營銷或者說微博營銷,總體而言,主動比被動強,跳進微博的海洋“學游泳”比熟讀《怎樣學游泳》卻遲遲不敢下水強。微博可能會死,但品牌社會化營銷的需求將永遠存在。
四、社會化營銷四問
1、為什么要做社會化營銷?
品牌做社會化營銷,不是因為便宜不花錢。如果品牌因為這一點投入社會化營銷,那它一定會大失所望。盡管新浪微博或者微信公眾平臺的注冊是免費的,但是投身社會化營銷,從內容生產到運營都需要投入相當多的資源,包括人力、時間和金錢,同時甚至還有風險。
那么既然又費勁又要投入,為什么品牌還需要做社會化營銷呢?從媒體角度簡單說,因為社會化媒體聚攏了更多的受眾、社會化媒體具有更強的黏性、社會化媒體有更高的信任度 。基于這三點,品牌要問的,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找誰做、如何做的問題。
2、社會化營銷做什么?
社會化營銷做的是什么?是內容?是粉絲數和轉發評論數?還是流量?
社會化營銷,做的其實是影響。這些影響可能令消費者注意到品牌;可能會引起消費者對品牌的興趣;可能會推動消費者主動去搜索了解你的產品或服務;可能會促使消費者在線注冊、撥打咨詢電話、在電商平臺收藏你的店鋪甚至直接購買;還會鼓勵消費者分享對于品牌好的接觸體驗……
社會化營銷能夠幫助品牌有機會深度介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在AISAS[12] (Attention 注意Interest 興趣 Search 搜索 Action 行動 Share 分享)這一互聯網時代消費者行為模式的每一個環節施加適當的影響,并且充分利用社會化媒體卷入越來越多的潛在消費者踏進這個消費行為閉環。
具體來說,社會化營銷需要用“內容”和“運營”兩個層面來影響受眾。持續生產和發布與品牌相關的、“社交媒體友好的”內容和活動;以及不間斷地聆聽和互動。
3、社會化營銷找誰做?
對于社會化營銷,品牌尋找的不是“服務供應商”,而是“合作伙伴”。
如果把社會化營銷比作種田,那么品牌可以找到以下幾類“合作伙伴”——“地主”,或者說是社會化營銷的平臺類公司。這比較好理解,例如新浪、騰訊、優酷土豆等等。這些公司提供了品牌社會化營銷的平臺,當然也會有各種資源和工具幫助品牌實施社會化營銷。
“農科院專家”,或者叫社會化營銷咨詢顧問類公司。他們幫助品牌根據自身特點建立合適的社會化營銷戰略、目標和流程,告訴你這塊地土質如何,什么樣的種法更合適。這類公司中,有新設立社會化營銷服務項目的傳統4A,也有專門從事社會化營銷的大大小小的專業公司;
“長工”,或者可以稱之為社會化營銷運營實施類公司。顧名思義,這類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實戰經驗豐富,靠創意內容和全天候的運營幫助品牌進行“社會化”。這類公司有數字傳播公司,也有傳統廣告公司或公關公司轉型而來的;
“賣農具的”,或者說是社會化營銷技術服務類公司。這類公司通常都有一技傍身,或輿情監測技術平臺、或社會化媒體運營管理工具等等,為品牌或者“長工”和“農科院專家”們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提高社會化營銷效率。
以上不是細分而是“戲分”了目前和社會化營銷有關的幾類服務主體。通常在現實世界中,“農科院專家”會告訴品牌自己也能做“長工”的活兒,而且自家也研發了各種新型“農具”;“長工”會告訴品牌自己其實是真正的農業專家,而且有些農具也不那么趁手;“賣農具的”會告訴品牌,除了賣農具,農業專家和長工那點兒事兒我其實都懂;甚至有時候“地主”也跑去告訴品牌說,都別麻煩了,你投點兒廣告,我這兒長工、專家、農具都準備著呢……
其實每類服務公司都有自身的價值和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品牌不可不察,需要尋找真正合適的合作伙伴彌補自己的營銷“短板”。
4、社會化營銷怎么做?
品牌必須明確: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所謂的品牌是消費者體驗的總和。所以不要試圖把品牌“供起來”,而是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讓消費者體驗它,與它互動。
真的決心投身社會化營銷了?品牌首先應該坦誠,并且認可社會化營銷的價值。就像武俠小說中寫的那樣,“未學打人,要先學挨打”。例如品牌開設官方微博,免不了有投訴甚至謾罵直接@你,這個時候,如果品牌認為還不如不開微博,那是典型的“鴕鳥政策”,你在和不在,消費者的不滿都在那里,與其逃避,不如去溝通。品牌要有決心和技巧處理這些負面信息。并把這當做“聆聽”的機會。
決心堅定、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品牌可以選擇建立專門的團隊,或者請專業公司作為伙伴,幫助自己將社會化進行到底。
[1] 《2012年新浪微博用戶發展報告》,2012年10月,新浪、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第一象限合作發布。
[2]http://www.forbes.com/sites/junhli/2013/02/21/sinas-solid-q4-shows-competition-fears-overblown/
[3]http://tech.sina.com.cn/i/2012-11-15/14117801353.shtml
[4]據《2012企業微博白皮書》(新浪&CIC聯合發布),企業微博互動粉絲比平均為2.14%。
[5]http://tech.sina.com.cn/i/2012-07-26/11437431942.shtml
[6]基于2013年3月3日的新浪微博搜索,鏈接請見:http://s.weibo.com/weibo/活出偉大&Refer=STopic_box
[7]《微博引領的中國社會化商業發展與變革》——CIC·新浪合作微博白皮書,2011年10月。
[8]《從社會化媒體邁向社會化商業系列主題三:社會化商業-全景與探索》,CIC,2013年1月。
[9]http://e.weibo.com/1947211342/ya3l4kf5u
[10]截至2013年3月3日麥當勞新浪官方微博主頁上顯示的粉絲數量。
[11]《奧美公關?CIC合作—2012微時代危機管理白皮書》,2013年1月。
[12] 日本電通于2004年開始研究提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