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有人偷偷愛著你》之后,這一次999的走心廣告為什么沒刷屏?
數英 DIGITALING 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999感冒靈的廣告片《有人偷偷愛著你》,在2017感恩節當天刷屏。隨后,因為走心的劇情,又被很多媒體拿來做內容,并冠以“年度國產催淚短片”、“年度走心廣告”之名。甚至連「有人偷偷愛著你」這句文案,都成了雞湯金句。
隨便在微博上搜索一下,就能感受到它的傳播量,以及網友們的好評。
廣告片根據6個真實故事改編,前半段呈現世界的無情,后半段卻出其不意暖心反轉,看得人都怔了。即使再重溫一遍,內心也依然會有所動容。不信?讓我們簡短重溫下。
每個人都自顧不暇
沒有人會在意你的感受
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活著
沒有人在乎你的境遇
行色匆匆的人群里
你并不特別,也不會有優待
你可能不知道
大聲斥責你的老板,是為了阻止小偷的動作
你可能不知道
遲送外賣的窘境,也會出現轉機
你可能不知道
帶著金鏈的社會大哥,內心很柔軟
完整版《有人偷偷愛著你》,騰訊視頻播放量近8,500萬次
關于這支短片為何能夠打動人心,我覺得有3個比較重要的因素:
1. 個人關聯性
“脆弱無助”的時刻、“遇小偷”的時刻、“被交警攔下依然一堆事情等著自己”的時刻、“急著送外賣卻擠不上電梯”的時刻、“酒醉斷片”的時刻、“窮富之間產生對峙”的時刻。
這些“無奈”的moments,離我們很近很近,也因此顯得無比真實,與自己息息相關。而人心,總是會因為這種“息息相關”而停下腳步。這就是這支短片塑造的“個人關聯性”所帶來的。
2. 一個個“強洞察”的鉤子環環緊扣
耐心有限的時代,短片的節奏處理尤為關鍵。雖然長達4分25秒,但每隔不久都會出現hook(鉤子),讓你想繼續看下去,在整個創意表達上顯得飽滿豐富。
從「每個人都自顧不暇,沒有人會在意你的感受」到「這個世界真的不會好了嗎?」,說出了我們一直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這就是“較強的洞察”所帶來的共鳴感。
3. 先抑后揚,正能量的反轉
出乎意料的反轉plus正能量,很容易讓人動容。這樣的反轉,若是處理不當,也容易顯得虛假,但這支短片卻處理得不錯。
結合著“感恩節”的時間節點,短片猶如一個“發聲口”,滿足了大家“感恩節當下,總想說點什么”的心理,產生轉發與傳播,也就不難怪了。
新廣告上線了,看完后有話想說
刷屏后,大家對“品牌999感冒靈”的討論雖然遠不及對“短片內容”的討論,但作為廣告人,依然會很關注品牌的后續營銷動作。前幾天,新廣告《謝謝你·陌生人》系列短劇上線,共4集,每集8分鐘。依然延續走心plus反轉路線,卻讓人感到了絲絲失望。
《謝謝你·陌生人》系列劇之一:《暗巷》
《謝謝你·陌生人》系列劇之二:《慧眼》
《謝謝你·陌生人》系列劇之三:《電話》
《謝謝你·陌生人》系列劇之四:《圣誕老人的秘密》
雖然4支全部看完,但其實看到第1支的時候,腦子里就冒出前不久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回答提問“為什么不也做一個微信年度用戶總結”的時候,所說的話:故意去感動一個人,是不尊重他的表現。
將這句話放到999的新廣告上,我覺得,雖然品牌廣告本身是一定程度的“故意”,但是在廣告內容上,是可以通過真實且自然的故事,去弱化這種“故意”的,很顯然這個廣告沒有做到,反而讓人感到了由“故意”要走心,而帶來的“不尊重”。
純粹講講“走心”這件事,及新廣告為什么沒走心?
看《演員的誕生》的時候,記得宋丹丹曾暗暗指責過導演組“提供的劇本總是讓演員去演大悲大喜,由此來比試他們的演技,但其實讓人感到很突兀,為演員揪心的同時,并沒有因為那些過度的‘悲傷’和‘憤怒’而動容?!?/p>
而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表演,來自凌瀟肅和藍盈瑩的《最愛》。同樣是去表現一對鄉村夫婦因為身患絕癥、終要別離的愛情,沒有大哭與大悲,卻讓觀眾印象最為深刻。為什么?作為觀眾,我覺得就是因為“不故意為了感染觀眾而去制造沖突感”的那份“真實”與“自然”。
忽然想到昨天生日的周董,他的音樂,究竟是好在哪里?他沒有大悲大喜,那種輕描淡寫的輕松感,從不故意去渲染“開心”或者“悲傷”。不會讓悲傷更四溢,也不會讓喜悅沖出云霄。任由聽歌的人自行去感受和體驗,卻在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竟然如此地“走了心”。
所以我想說,走心和“激烈沖突的劇情、過度渲染的情緒”無關。走心靠的是“真實、自然、以及準確的洞察”。
回到新廣告本身。第1集《暗巷》中,聾啞人在暗巷中,為女孩打起手電,是為了防止她掉進坑里。可是,前半段拍得像恐怖片,后半段女孩哭得梨花帶雨。這樣的劇烈沖突和情緒渲染,有些兒失真。不僅很難產生共鳴,也不太會轉發。后面的3集,其實也都存在相似的問題,稍顯牽強的劇情很難讓人看完這8分鐘。在創意執行上,似乎丟失了上次的優勢。
關于品牌營銷的延續性,及品牌角色缺失的一些思考
雖然創意執行上的表現差強人意,但999似乎正在延續一種“講走心反轉故事”的營銷風格,并試圖通過打造“999陌生人電臺”,來加深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并保持一種營銷上的延續性,是一件好事。
但是,無論是上次的「這個世界,總有人偷偷愛著你」,還是這次的「總有一些溫暖,與你不期而遇」,都不曾能讓人找到品牌在營銷中的角色。記得《有人偷偷愛著你》騰訊視頻的簡介里有這么一句話:生活就像一場重感冒,我們都在等待一場治愈。反而是這句“不曾露面”的文案,讓我尋到了一絲短片內容與品牌的聯系。那么普通消費者能感知到這層聯系嗎?
其實,在很多走心廣告里,當我們對短片內容產生好感,并不會對產品的出現產生厭惡情緒。好比,臺灣的走心廣告《長不大的弟弟》中,Panasonic的電飯煲作為弟弟送給姐姐的禮物露出,表達了弟弟希望姐姐做飯更好吃的心愿,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了正面的印象。
又比如,佳能走心廣告《Leave Me》中,照相機&相片作為主角貫穿整個劇情,成為了與“美好記憶”有關的印象。
很好奇,999感冒靈將品牌及產品角色藏得如此之深,背后有著怎樣的考量呢?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本文純屬對品牌營銷的探討,不存在對品牌惡意公關,望周知。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