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孩”爆火密碼:“熱點捕手”深圳微時光再造爆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今年至今,社交媒體上就多了一個新名詞:深圳女孩。這個熱梗的起源,是現實生活中大家對深圳女孩愛搞錢的現象總結。但讓深圳女孩被廣泛認可并接受的,還是去年年底,一篇名為《深圳女孩,火了》的刷屏開始的。
據悉《深圳女孩,火了》一文,達到了數百萬級的閱讀量,與數十萬級的轉發量,點贊與在看數也紛紛突破五位數,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該文章使得“深圳女孩”的標簽成功破圈,成為全國女性爭相標榜的身份標簽。
在全民自媒體愈發洶涌的趨勢下,想要制造刷屏級別的爆款原創內容,難度系數正在不斷攀升。因為一方面,內容量的供給不斷攀升,一旦有熱點出現,深諳借勢營銷的自媒體機構就會蜂擁而上,快速消耗熱點話題熱度,另一方面,用戶的注意力也正在被更新穎與多元化的內容形式及平臺不斷蠶食。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許多自媒體在形式上反復創新,以奇致勝。但是這篇以“深圳女孩”為原型的文章,并沒有通過炫酷的排版或者是長條漫畫等新形式,而是僅憑樸素的文字,便在萬千熱文中脫穎而出,再一次驗證了,好的內容核心,無需過度包裝。
假如細細分析這篇文章的爆款邏輯,我們最終會回到一個原點——共鳴。所有文字要打動人,必須要先懂得人。文章通過幾個真實的深圳女孩的案例,深度還原了深圳女孩擁有多個副業、精于理財、事業先于愛情、女孩局談搞錢的立體形象,而這也正是許多女孩從未被高度總結過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場景的還原直接催生了深圳女孩的共鳴感,也因此產生了第一波的自傳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到此文背后的創作團隊,深圳本地微信大號“深圳微時光”。自2014年成立起,深圳微時光就定位聚焦深圳本地生活,如今已成長為具有標桿意義的本地IP之一。對深圳這座城市的深刻洞察與認知,正是深圳微時光的內容優勢之一,其對深圳以及深圳女孩日常生活的了解,幫助其快速總結了深圳女孩的形象與價值觀。
與此同時,選題本身也具備了第二波自傳播的基本盤——矛盾,沒有矛盾與沖突的話題,是無法引發第二波浪花的。深圳女孩的選題天然自帶矛盾性,女性群體、標簽化、物質…等等具有極高討論度的屬性。
另外,深圳微時光并非一味給深圳女孩貼標簽,文中多次用搞錢背后的心理,為她們撕下標簽,保護深圳女孩愛“搞錢”這件事本身不被污名化,呼吁所有性別的深圳年輕人一起“不斷向前”,這是現象洞察背后的升華現象背后的洞察。
其實,“深圳女孩”只是深圳微時光眾多爆款中的一個縮影。從2019年起,無論是《深圳人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還是表達深圳人戀愛觀的作品《深圳人:只想搞錢,無心戀愛》等文章,都因為深刻切中了深圳人的心理,并收獲了百萬量級的閱讀。近期,深圳微時光也頻繁聚焦筍崗文具城拆遷、深圳茶顏悅色等本地話題,并且敏銳發掘其傳播價值點,并多次領先同行的搶占發布先機,成功制造一個個本地熱點事件。
如果說精準把脈深圳人的生活就是微時光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廣泛的粉絲覆蓋則是微時光的核心傳播資產。據不完全統計,每三個深圳人就有一個關注了深圳微時光或者旗下矩陣號,除了主號深圳微時光外,其矩陣還覆蓋了美食、親子、樓市、女性、生活方式等各個垂類,孵化了“食探”“深圳親子部落”“深圳樓市”“Shenzhenweekly”等多個本地垂類子帳號,涉及到深圳生活的方方面面,滿足各類人群需求。
如今,這家由微信公眾號生長起來的自媒體公司,正在將觸手伸向抖音、小紅書、B站、快手、微博等其他平臺。而憑借炒火“深圳女孩”這一案例,我們也相信無論平臺如何切換,對熱點的高度敏感與高質量地持續原創輸出,都將成為這個“熱點捕手”的爆款利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