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乞討,來辯論吧!他用設計為街友找回尊嚴,同時促進公眾交流
日本設計師 Tomo Kihara 設計了一個小工具,讓街友可以不用乞討,而是邀請路人對話,進而獲得生存所需的錢。
Tomo Kihara 是一位日本設計師,目前就讀于荷蘭臺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在他剛從日本搬到荷蘭時,對于歐洲城市中竟然有為數眾多的無家可歸者感到震驚。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做研究,與街頭小販合作銷售CD,一天工作結束后,合作的小販告訴他自己其實無家可歸,而且雖然明白乞討可以賺更多生活費,但自己寧愿賣CD,因為這樣能維持自己的尊嚴。
因為這樣的契機,以及 Tomo Kihara 觀察到,過去街友與路人的互動,往往是以尋求對方提供金錢幫助為基礎,但這不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他希望能設計出一種工具來改變這種不平等,重新建構乞討行為。
他實際測試了許多不同的方法,每一種在構思的時候重點都是放在如何激起人們的好奇心而非憐憫或內疚感,而其中最成功的就是這個街頭辯論工具 Street Debater。
Street Debater的造型很簡單,像一個天秤,兩端可放置錢幣,底座前方可寫下題目。使用方式就是藉由提問,邀請路人表達想法,在自己贊同的那一端用硬幣投票,支持自己選的選項。這種方式重新建構了所謂的乞討,街友提出問題,好奇或感興趣的路人用硬幣投票,同樣都是丟下硬幣,但意義已經與原本單純的乞討不同。
(照片經過處理,隱去能辨識出街友的部分)
提問的問題可以是各種領域的,也不一定要問嚴肅的問題。設計師表示,自己最初想的是或許可以用一種「俏皮」的方式來介入街頭乞討的行為。「街頭乞討是倫敦等歐洲城市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為住房危機日益嚴重,有越來越多人住在街上。」這個設計改變了原本單純乞討的不對等關系,同時也減緩了不同階層之間彼此隔離不太往來的問題,讓平常不太可能接觸到彼此的人,因為共同好奇或關心的議題而有了對話或游戲的空間。
Tomo Kihara 自己也帶著這個設計在不同的城市中持續測試,提問的問題從政治到宗教都有,日前才在南非開普敦的 Design Indaba 活動上展示這個設計。他也在網絡上公開這個設計,表明為開放資源,讓更多人可以自由取用。
日本設計師 Tomo Kihara 也帶著這個設計持續在不同的城市測試
他明白這個設計或許無法解決無家可歸的問題,但可以幫助緩解問題,同時為不同階層的人架起對話的橋梁。未來他想把這個設計運用在更多領域,「或許會是一個很酷的政治激進主義工具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