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點贊,年薪百萬?
作者:羅錦霖,來源:S-Tech
“甲方爸爸發朋友圈了,必須贊”
“S每次都給我點贊,我也要給他點贊”
“新同事發朋友圈了,點個贊以后好說話”
在全民微信時代,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戲精,我們希望自己獲得更多的贊,同時自然而然地賦予“贊”社交意義,朋友圈的互動光明正大地影響著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和職場關系。
如何“正確”點贊逐漸成為了新學問,預計不久之后,成功學叢書又會新增:“成功的人都這樣點贊”、“學會點贊,年薪百萬”系列。
不過說到這里,每天刷朋友圈的我們是否知道他人點贊的動機?點贊是不是真的能夠引起他人注意?點贊的社交價值到底有多大?今天讓S君來聊聊點贊。
01 點贊的態度變遷和動機
追根溯源,“點贊”這一功能由Facebook于2009年引入。根據Facebook官方解釋,點贊“能夠讓他人知道您喜歡這條內容”。在2009年之后,眾多社交軟件也學習Facebook設計了“點贊”的按鈕,其中就包括微信。從點贊者的角度來看,微信用戶主要通過點贊表現對內容持肯定、贊揚和欣賞的態度(辛爾露,2014),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和用戶使用習慣的變化,點贊背后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點贊的意義消解,相較于積極情緒的表達,點贊逐漸變成敷衍的“朕已閱”,飯后飯前點個贊,有事沒事點個贊,可能朋友圈的內容還沒有看完就提前點贊。不管我是否認同你的內容,是否看了你精心修制的圖片,反正小紅心已經送出。所以有時在“分手帖”下能發現不少意味不明的贊。
其次是點贊中的從眾心理,初期收獲點贊多的內容會收獲更多的贊,而初期點贊少的也會收獲較少的贊;人們不希望自己顯得不合群或者被孤立,所以面對朋友圈中的很多人贊的內容,大家也會欣然獻上自己的贊,以免給人自己被屏蔽的感覺。
雖然點贊的意義在逐漸消解,表達的情感在模糊化,但是我還是頻繁地使用點贊功能,我們點贊背后的動機是什么呢?
1、內容依賴
點贊者認同閱讀的內容或者表明自己對某觀點的贊同。比如點贊評論熱點事件的推文或者深度分析網絡現象的推文等;
2、娛樂消遣
點贊者閱讀之后得到了直接的愉悅感或者滿足感。比如點贊朋友圈中的段子或者短視頻內容等;
3、個人展現
點贊者為了間接地展現自己的形象、品味等。比如點贊朋友圈中藝術展和小眾音樂等;
4、表達感情
點贊者為了表示自己的多種感情和態度。比如點贊錄取通知書表祝賀和點贊秀恩愛朋友圈表祝福等;
5、社交需求
點贊者為了維持社交關系而點贊。比如點贊甲方爸爸朋友圈或者點贊新同事朋友圈等。
由于點贊的動機非常復雜,并且會根據時間空間發生變化,所以上面的分類標準或許還不能全面、準確地反映點贊的動機,但是它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點贊。上文主要是圍繞著點贊的主體和客體來剖析,接下來將切入一個更加直接的問題。
02 點贊能拉近關系嗎?
能,但作用并不明顯。
微信聯系人的構成十分復雜,可以按照強關系和弱關系簡單分類。經常發消息的家人、密友、同事屬于強關系聯系人,和我們互動機會很多。
除此之外,微信中存在著大量的弱關系聯系人,又稱“點贊之交”,雙方因為某些機緣巧合互加微信但并如今未有強情感聯系,日常交流就是朋友圈下互相點贊;比如:許久不聯系的初中高中同學,還有在活動上費盡力氣要到微信的行業大佬或者是前公司的甲方爸爸等等。
強關系聯系人活躍在我們的視線內,我們擁有豐富的場景或者日積月累的習慣與其溝通,所以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不需要刻意維護。
但是為了積累社會資本(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人們在社會網絡中所處的位置給他們帶來的資源),我們常常需要主動維護和弱關系聯系人的關系。比如加強與行業大佬或者老同學的關系,在這個時候,最不尷尬而又輕松的做法便是朋友圈點贊,而這樣的行為到底有沒有效果呢?
對于這兩種聯系人,我們都可以通過點贊來增加自己在對方視線的“曝光度”或者表示“你發布的內容很有趣”。
對于強關系聯系人,由于日常交流較多,他們對于你的點贊習以為常,不會過于在意;但是對于部分高親密度的強聯系人(父母、密友、配偶等),由于他們對你關注度很高,如果你沒有給他們的朋友圈動態點贊,反而有可能造成負面情緒影響,產生“為什么他都不給我點贊”的負面情緒。
而對于弱關系聯系人,這種點贊極其容易被對方忽視;首先是因為點贊可能很多,而你的贊淹沒其中;其次,由于對方并不了解,即使對方注意到了你的點贊,也很難回想起你或產生情感共鳴,也沒辦法通過點贊和你進行直接交流。
根據中山大學學者周懿瑾(周懿瑾,2016)的實證研究顯示,盡管人們使用點贊功能的頻率高,但是并沒有產生高心理依賴性,點贊對微信上的社會資本增加并無明顯影響;相較而言,人們更樂于談論“評論”并且有較高心理依賴性,評論能夠明顯地增加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從現實使用場景來看,對點贊的總數關注強于對點贊的來源的關注,而且點贊機制中沒有互動交流,只是點贊者單方面的模糊情感表達,傳達的信息量少;但是評論能夠通過文字表達更清楚地情感傾向并且促進點贊者和受贊人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
綜上所述,簡而言之想通過朋友圈互動拉近關系或增加社會資本,評論才是更好的方式。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作者公眾號:S-Tech(ID:S-Tech1014)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