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幣113萬增粉1700萬!王思聰破了微博紀錄,還攪了雙11的營銷
阿里為雙十一苦心營銷了一個月的錦鯉熱度,直接被王思聰這波抽獎攪局了。
這是大叔的好朋友@數據化管理 剛剛發的一個評論,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剛剛過去的24個小時里,對新媒體和營銷圈而言,最大的兩件事。
大叔今天追個熱點,采取倒敘的方式吧。
為了慶祝周末刷屏的“IG奪冠”,@王思聰 在11月6日晚上20點09分發了一條微博,稱:
要從轉發/評論/點贊中抽取113個人,每人給一萬現金。并在雙十一當天開獎。據說這樣的抽獎要搞四波。
截止11月7日0點,這條微博的轉發、評論和點贊數分別是1089萬、305萬和894萬。而@王思聰 微博的粉絲數也從活動之前的1610萬,漲到了3319萬。
也就是說,王思聰只花了113萬元“營銷費用”,就給自己漲了近1700萬粉絲,每個粉絲的成本只有不到1毛錢。
當然,此事據說有一個背景:“王思聰這么做,可能是被逼的,本來是官方策劃IG奪冠熱門話題的抽獎,結果‘50Q幣’抽一名,粉絲都怒了,找王思聰抱怨,王思聰就搞了這個。”
不管到底是不是被逼的,萬萬沒想到的是,王思聰這么隨意的一抽,瞬間打造了一條轉發破千萬的單條微博,還為自己增加了近1700萬的微博粉絲,成功攪了雙十一的營銷大局。
為什么這么說呢?
大家還記得十一期間刷屏的中國錦鯉吧,也是在微博上的營銷方式,由@支付寶 操盤,被大叔認為,可能是2018年最火的一次營銷手段。
當然,也是天貓雙十一的最大預熱,大叔甚至覺得,估計阿里自己的人都沒有預計到中國錦鯉會有如此之火,不然肯定不會放在一個月前的預熱上,多浪費啊。
所以,天貓很機靈地趕緊又復制了一套中國錦鯉的微博玩法,在11月6日上午11點11分,也就是和王思聰微博撒幣的同一天,策劃了一個“祝你Get全宇宙最強表白C位!”
游戲規則也很簡單,阿里動用了幾乎所有曝光的資源,幫這位幸運兒表白。當然,除了資源位,還和中國錦鯉一樣,送上N多贊助商給的獎品。
截止11月7日0點,這條微博的轉發、評論和點贊數分別是7489萬、35萬和13萬。
雖然在轉發量的絕對數值上,目前來看,@天貓 遙遙領先 @王思聰,但卻在效率上,已經被王思聰趕超。認證信息為“電商人”的微博大號@臭臭新說 爆料稱:“上午還開會說天貓抽獎最短時間破百萬轉發記錄,晚上就被撕蔥給破了。”
終于就回到了文章一開頭,@數據化管理 的那條評論,天貓的雙十一營銷卻被王思聰帶著“IG”成功攪局。
大叔簡單分析發現,天貓的微博轉發主力主要是阿里系品牌大號和朱一龍、蔡徐坤、范丞丞等明星粉絲團的大量轉發,而王思聰則吸引了很多品牌藍V、包括微博老板@來去之間 以及諸多意見領袖的參與和蹭熱度。
據說,這條微博破了微博歷史上超過千萬轉發量的最快紀錄。
大叔做個簡單的復盤,其操作方法竟然如此簡單:借著“IG”事件刷屏的大背景之下,王思聰作為老板的關鍵身份,再通過簡單粗暴發錢的方式。
熱點+關鍵人物+方式簡單,成為這條微博被瘋傳的三個要點,而這條微博的截屏也很快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刷屏。
中國錦鯉的營銷底層邏輯就是抽獎,試試唄,說不定就是我,甚至比大樂透還劃算,因為我不需要花錢,動動手指就行了。這是促使用戶參與度核心動力,天貓雙十一的“最強表白”和王思聰的“撒幣”也都是這個套路。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王思聰能夠超過天貓呢?
大叔認為,核心的原因有3個:
1、錦鯉的熱度已經衰退得很厲害了,遠不如剛剛刷屏的IG,后者積蓄了很多用戶情緒,包括吐槽點,同學們終于可以把在食堂的歡呼聲用在這里了。
2、王思聰作為關鍵人物的話題性,比天貓雙十一非常明顯的營銷行為要更加吸引用戶,在社交媒體的二次傳播上,優勢明顯。
3、用戶更喜歡簡單粗暴,現金比廣告資源位和獎品更直接,雖然絕對價值比較的話,肯定天貓的抽獎更具有吸引力。
這件事,給品牌主和營銷人有什么啟發呢?
大叔想了2個:
1、微博的營銷價值
自從朋友圈刷屏火了之后,大叔唱衰了微博好幾年,從中國錦鯉到王思聰第二次“撒幣”,大叔倒覺得,微博的營銷價值又在回升,值得再次開發。
因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微博普通用戶的互動性下降很多,大家會是不是瀏覽微博,但很少去評論、轉發和發原創,因為強關系都轉到了朋友圈。
2、王思聰的營銷套路
王思聰僅用113萬就收獲了近1700萬粉絲(數據還在增長),如此高效率、低成本增粉的方式,真的好久好久沒見到了,這對于網紅也好,還是企業藍V也罷,都非常值得研究,這個套路并不是無法復制,上一次王思聰撒幣,就炒熱了直播答題,顯然,他對自己的這個套路已經非常駕輕就熟了。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萬能的大叔(ID:wannengdedashu)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