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爺釣魚過后,職業病催著我寫了一篇文章
前不久同事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太感同身受就狠心點贊了。
無獨有偶,最近看到五一好多網友去了老年旅行團,本來就是圖個便宜方便,沒想到好處多多。身邊也有朋友報了夕陽團,用他們的話說:別笑,你去了不一定比我冷靜。
職業病這不就來了。年輕人逛公園,在家練老頭樂八段錦,甚至采耳釣魚釣蝦也進入當代打工人周末治愈活動列表。一個問題是——(咱們)這些“精神老人”從老年化生活方式中到底想尋求什么?
以及隨著消費者心理的轉變,營銷該如何調整?具體是什么,呈現在現有案例中又是怎么樣的?
一、當代精神老人的生活百態
1、老年戶外活動三件套:逛公園、廣場舞、逛寺廟
最近這個冬天里, #逛公園成了當代人的情緒解藥#沖上熱搜,與之同期的還有三聯生活周刊發布的紀實短片。
《北京大公園》
雖然片子在講北京的公園、在北京生活的他們,卻引來全國各地網友留言:
疫情期間,公園成了不少人安放情緒的容器。
那自由的春風一到,這股風潮就退去了嗎?顯然并沒有。
春天戶外出行成主流,公園就成了避開人流的心儀之所;而盛夏到來后,年輕人又多了一個去公園的理由——免費避暑。
小紅書“公園”筆記達688w+,一眾青年媒體都發布了相關趨勢
年輕人熱衷的,還有廣場舞。甚至是誰已經加入,我不說。
網友評論得好:這是一個自己跳了尷尬,但別人跳就覺得開心的活兒。
最熱門的非寺廟莫屬:拜佛上香求串成了這個春天的流量密碼。
2、開啟老年生活方式:盤串釣魚釣蝦,養龜種菜種花
其實相比跳舞上香的強形式感,釣魚養花這類更生活化的活動,在年輕人中更普遍,而且從來有之。
有人自嘲說是古早基因作祟,也有人說,它們是今天少有的低成本的人間快樂。
不管死活地給各位看下我大數英的表情包癖好,沒錯我們都喜歡
3、打入老年內部(社區):老年大學、食堂、旅行團
最開始年輕人就是是沖著便宜去的,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附加值。
比如小幾百塊就能買到一整個學期的課程,年輕人跟著退休老師學國畫、圍棋,聽昆曲古樂,還沒有考試壓力。
是終于明白學生時代的好,但又回不去,那不如在老年課程中找樂子,順便一圓那些年的小遺憾。
至于去老年食堂,目的就更純粹了。20元左右就能吃到葷素搭配;順便在爺爺奶奶的家常里短中,竊取點兒真實感和人情味。
到了老年旅行團這兒,有人說放下了包袱,雖土味丟nian但很快樂,也治好了社恐;在和老年人的相處中,也更能理解父母了......
圖源網絡
但要注意不要誤入,有些低價旅行團可能會借此熱點坑蒙誆騙。(已有相關新聞爆出)
4、老年up主成年輕人新關注對象
年輕人的“老年化”,也滲透在他們的上網行為中。從2021年,b站就有不少老年up主走紅。
網友除了向他們尋求過來人建議外,也是從老年人積極的生活態度中,反向吸取正能量;
另外單是聽著老人們慢悠悠的講話,就能治愈不少負面情緒。
@多肉不老松
@敏慈不老
二、懂人情的品牌,已經在用營銷回應了
與此同時,愛上“老年式敘事”的還有品牌方:
他們或借“你大爺還是你大爺”,言年輕人不敢言之言;
或以“爺爺都沒說老呢,你好意思嗎?”,傳遞精氣神和力量;
或用看得見的厚重生命感,與更多用戶共鳴;
或由歲月年華的美,添一抹氣韻神采。
總之,品牌都借此找到了相對深入的敘事視角。
一一來看:
低度酒里的黑馬——JOJO氣泡酒,就曾用江湖路子野的大爺形象,配以人間清醒的文案,讓網友直呼上頭。
「疫情差點倒閉,開門往死賣力」
「疫情關店的日子里,老板學會了直播pk」
但凡少吃點鹽,都說不出這大實話;一個低度酒品牌文案,非要這么寫實,咱又不是莫言余華。
大半年后再來回看,JOJO從不溫不火到翻紅成網紅氣泡酒,很難不說沒有大背景因素。
前幾年受到三得利、RIO的影響,低度酒品牌大都延續著文藝清新這類風格。
但經過這幾年社會情緒變了,JOJO的出現,準確的說咱大爺帶著火山血橙氣泡酒,生生成了網友嘴替:生活不是干我嗎,那咱也回敬過去,說的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關鍵字總結:產品概念貼近時事+反年齡敘事+賦予品牌一定現實感、成熟度
如果說JOJO是占了天時人和,那么最近B站青年節案例,可以說就是直接對癥下藥了。
80歲老科學家分享《如何快速變老》
當代年輕人反抗的方式有兩種極端,要么像JOJO一樣比噴子還能噴、懟天懟地懟空氣;要么干脆裝傻認命(不是)。
而對于動不動就說自己老了的年輕人,小破站想到了反向溝通。
當然了,老頑童教你變老和年輕人自稱老年人,內里邏輯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下沉年代另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雖然聽著認慫但能保證情緒穩定啊。
關鍵字總結:不強打雞血,正視情緒面+預判你的預判,說你的套話讓你...喜歡我
從老年人反向汲取精氣神、能量感之外,也有一些安全牌可以打。
原創箱包品牌山下有松,去年三八婦女節推出「姥姥不老」紀實活動,不只豪圈一把粉,也讓品牌后期維修服務,沉淀到更多消費者心中。
Songmont大家庭中,“姥姥”是一個特別的組成部分。
品牌成立初期,創始人付崧的母親付玉蘭,帶著平均年齡65歲、有著豐富手工經驗的姥姥們,在山西老家成立了一個小型工坊。時至今日,品牌的發展壯大及更多渠道的加入,使得有了更多專業工廠的加入,
但是姥姥團隊依舊奮戰在箱包維修的第一線。
當「維修服務」與「實際消費場景」重疊在同一時空,當「山西姥姥團」和「北京工作室」相逢,這其中的內容厚度可想而知。
拍攝時,品牌給三位奶奶設定了現代角色,便于奶奶更能投入到畫面中。
女高管
花藝師
策展人
拍攝結束的第二天,姥姥們就啟程返回了山西,
我仿佛能看到在列車上姥姥們歪著頭隨著軌道搖晃睡著的樣子。
從北京帶回去的特產,裝在一個個袋子里
在手腕上勒出一道道淺淺的印痕,臉上卻露出幸福的微笑。
至今,「姥姥不老」活動仍被放在「品牌大事件」一欄
如果深究一層,活動大受好評與近年來大眾對美的定義、對具體生活的重視、對好內容的理解,這些認知改變,有很大的關系。
消費者透過姥姥們認真工作的神態、突然又秒變少女的爛漫,看到了一個具體的女性身上流淌的時間性、生命厚度。而這種事件內容在不確定泛濫、焦慮感四溢的時代,尤其能提供情緒價值。
關鍵字總結:品牌發展中的一部分+女性營銷新視角+沉淀資產
說到對社會情緒的把握,奢侈品牌向來是好手。
印象中,MIUMIU繆繆一直是奢侈品中最有少女感的那個,但在近期四月品牌活動「女人的故事」,吳彥姝奶奶的現身,讓網友驚艷#吳彥姝是行走的MiuMiu#。
「女人的故事」是繆繆原創短片系列,邀請過眾多女性工作者創作,也連續在國內舉辦過線下展映。
看慣了白幼瘦、以及誰有流量請誰的模版,當「歲月從不敗女人」照進活動現場,品牌的優雅韻味陡然遞增;也讓繆繆重視文化內容這一點,得到更恰當的背書。
烏鎮水劇場合影 優雅不分年齡
關鍵字總結:文化內容營銷+老一輩實力派影星+放大時尚張力、凸顯品牌厚度
三、觀察總結:消費主義正在淡化,從點滴重構現實意義
回過頭再來理解這一切,先是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變化,他們在廣場舞里自信放光芒;
在公園、陽臺工位花花草草中尋求寧靜;在老年大學、食堂,意外收獲驗低價又實惠的體驗;
常常為老年up主的過往故事、為他們的豁達感動,一面甜甜地喊“爺爺奶奶”,又慚愧3秒鐘:咱們經歷的這些都算個p。
而后到品牌這里,除了上述外也具體反映在廣告氣質、洞察分辨率的轉變:
OMG 發布的《2023 中國媒介廣告市場展望》也顯示,生活重啟后,消費者重塑生活方式:更注重社交關系、質量,以及親密關系的建立;另外生活態度也在悄然改變。
謹慎中積聚樂觀,平淡中追求多元價值
品牌真實進入線下,去到一條條路、一座座城,一個個具體的時刻、時空,調動那里的人文,構建能引人回憶、想象的生活場景。
—比如視覺去精致化,自然元素變多,有不同程度的市井化傾向,對應人們對現實感、治愈情緒的需求。
—文案更加口語化,提取記憶中熟悉的元素,制造共鳴錨點。
—線下往往成為傳播的第一渠道、媒介。
—傳遞更多元的價值觀,與抗拒單一維度內卷的年輕人 深層共鳴。
小紅書城市海報系列
到這里自然想到二毛采訪華sir 時說到的那點(為什么又是華sir哈哈):疫情后,品牌營銷以及內容要怎么做:
—消費主義本身會受到挑戰;
—人們的心理賬戶會下意識收緊。
這兩點其實就能很好的總結以及解釋這一切:年輕人迷上老頭樂;以及品牌的種種嘗試,都是這大現實的AB面。
最后一個無獎互動話題:
你觀察到了哪些營銷變化?
歡迎留言,你一句我一句,說不定就出來一整個群像了(bushi)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