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血淚感悟!新手死于常識,老手死于趨勢
相信很多人會有這樣一些體會:
一些道理,要是早懂10年,可以掙到很多錢。
在行業做了很多年,可是卻還沒有入門。
明明知道哪些事是對的,可惜就是沒有去做。
這是很多普通人的共性。
之所以會有這些體會,是因為還沒有明白一個道理:新手死于常識,老手死于趨勢。
這是普通人與高手之間的認知鴻溝,也是很多企業在市場槍林彈雨中的血淚感悟。
今天,老湯便談談常識與趨勢,徹底弄透“新手死于常識,老手死于趨勢”這一箴言,幫助各位規避認知陷阱,少走彎路少踩坑。(搜索公眾號:湯飛)
— 01 —
相信常識,認知錘煉的第一要義
1.常識是本質,是行業的一般規律
曾經ZRJ領導在給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成立十周年的賀信中說:“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一大批掌握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熟悉其運行規則,而又了解中國企業實情的經濟管理人才。”
這其中的“一般規律”,就是常識!
常識是行業的本質規律,它是行業的初始興起和持續發展,始終應該貫徹的底層邏輯,是無數企業生死經驗所凝結的行業規律與方法論。
相信常識,洞察到行業本質,才有成功的可能!
華為創業之初,資本、背景和技術都沒有,成功的秘密在哪里?
華為顧問吳春波說:華為真的沒有秘密,只有兩個字—常識。
2.接近本質認知,錘煉動作最優解
馬斯克成為世界首富,其秘訣就在于第一性原理。(搜索公眾號:湯飛)
第一性原理其實是一種追本溯源的演繹法思維,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亞里士多德:“在任何一個系統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違反?!?/span>
用白話講,就是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現象的發生,都不是無緣無故的,其背后一定存在一個本質原因。
所以,越接近本質,越接近成功。這是馬斯克的成功秘訣。
同時也是小米雷軍的成功之道:不斷接近本質的認知,不斷錘煉動作的最優解。(搜索公眾號:湯飛)
3.弄清本質,從必然王國跨越到自由王國
人類的認識史和社會史,就是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
必然王國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還沒有形成真正的認識,而不能自覺地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種社會狀態;
自由王國則指人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認識了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并自覺依照這一認識,來支配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種社會狀態。
簡言之,必然王國與自由王國之間的界限,在于是否相信常識,是否弄清了本質規律。
4.學習成本是第一付出成本
開創新事業,首先必須付出學習成本!否則日后將付出更多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
這也正是我們咨詢公司的價值所在:讓你少走彎路,不付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咨詢報酬本質上也就是你的學習成本。
美的能夠崛起,正離不開早期學日本、學歐美,學西方管理學、營銷學!2000年左右美的更是花重金請國外廣告公司,集合一大批國內管理學、營銷學帶頭人,學GE的六西格瑪?。ㄋ阉鞴娞枺簻w)
5.學先進,找老大哥帶路
學先進,即人都是大哥帶出來的。也就是說,想要進步,身邊一定要有認知比你高的人。這也是雷軍近日在年度演講上的內容:90%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要找個懂的人問問。
6.傍大款,連接高維認知
傍大款,也就是要與高維度認知作連接,打破自己狹隘認知帶來的不自信或者盲目自信。在做重大決策時,要多向謀高位者、做大生意者請教,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7.走正道,在量變中積累質變
走正道,也就是相信時間的價值,相信量變必將引起質變,將直覺固化為知識、方法。
8.模仿的核心是丟掉自我
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在《模仿律》中提到:“模仿是人類一切學習的開端,然后才是創新,最后是你的自主。”
所以,接近本質認知,就要學會模仿。而模仿的核心在于丟掉自我。
無論所處哪一行業,在認知為0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特色的,特色是大量模仿訓練后帶來的質變所引起的結果。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丟掉自我,生搬硬套,死記硬背。(搜索公眾號:湯飛)
— 02 —
堅信趨勢,認知升級的解藥
有記者曾采訪字節跳動內部人士,詢問頭條系到底有多少個APP?
內部人都笑著回答不知道,工作很久的人也不清楚具體數字。
它就像一個孵化器,圍繞信息和用戶,不停孵化APP,其背后就是典型的“分形創新”理論。
1. 分形創新:核心能力的溢出
根據分形創新理論,遺傳+變異+選擇+隔離=第二曲線。
意思是:在主營業務(第一曲線)的基礎上,不斷出現新的、小的創新業務,在市場選擇和隔離主營業務的作用下,最終演化成為一條新的主營業務(第二曲線)。
其中,“遺傳”其實指的就是企業自身的核心能力;
“變異”,對于普通人意味著重構,是基因的突變過程。對于企業而言,變異意味著趨勢,也就是企業在新趨勢下作出的新變化。(搜索公眾號:湯飛)
那么,面對新趨勢、新業務,企業如何做才能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自身新的進化?
第一,梳理能力:梳理企業自身第一曲線是否處于高速增長期,以及第一曲線的現有子業務與核心能力,進一步發展核心能力;
第二,把握時機:這一時機一般為第一曲線破局點已過,極限點未到增長拐點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第三,匹配需求:洞察市場需求,試探其能否匹配現有子業務及自身核心能力;
第四,隔離測試:形成與主業務隔離的獨立小機構,配備初始資源,用最小化團隊在小范圍內尋找“MVP”;
第五,單點破局:以十倍速要素,定單一要素為分形創新后的“核心”,ALL in資源,全力開拓第二曲線。
尤其是面臨著如今不景氣的市場環境,企業必須做好上述五點,方能在第一曲線基礎上,開拓新業務,達到第二曲線增長狀態,實現拿上新武器、穿上新軍裝的持續進化。(搜索公眾號:湯飛)
2.新技術的本質是舊元素的重構
面對趨勢,新技術的創新會讓許多傳統的護城河變得脆弱。
但很多人說自己沒有新技術,創造不了新技術,認為新技術是高大上的,其實不然。
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窘境》中提到:技術是一個組織將勞動力、資本、原材料轉化為價值更高的產品和服務的過程。(搜索公眾號:湯飛)
簡言之,技術是一種重構,是一種舊元素的新組合。
其中的“新”,正是趨勢所內蘊的內容。洞察趨勢、把握趨勢、跟隨趨勢,才能為技術注入新活力,實現舊元素的新組合,進而以技術創新變革,取得行業的顛覆性優勢。
3.商業世界的主旋律:效率、分化、價值
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趨勢?隱藏在趨勢背后的本質是什么?
透過現象看本質,想要擊穿趨勢背后的秘密,首先得知道商業的本質是什么。商業,不是一門關于生產的學問,而是一門關于交易的學問。
對于企業,要更好地順勢而為、做好交易,需要把握以下三點:
第一, 效率是宇宙的總法則
人類社會從遠古石器時代到現在的互聯網文明時代,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也就是不斷追求更高效率的結果。
商業世界同樣如此。商業競爭的核心就是效率之爭,競爭對手雙方正是由于效率的不同而導致巨大的博弈反差。
更先進的商業模式,就是更先進的效率!
第二, 社會演進的本質是分化,分化就是貼標簽
我們經常說,認知是交易的起點,那認知是什么?如何獲得別人的認知?本質上就是貼標簽。
所以有一個觀點就要從社會學的角度,社會演進的本質是分化,分化就是貼標簽。即不斷地從原點出發,進行新的分化,賦予新的定位。
第三,價值的本質要義在于創造,而非轉移
從價值角度看,商業模式就是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過程。
商業存在的基礎是企業通過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為用戶提供某種價值。用戶要認可這個價值,或者說,你要滿足人們的某種需求,如提供便利、降低成本等。
所以,本質上不是轉移價值,而是創造價值!(搜索公眾號:湯飛)
— 最后的話 —
毫無疑問,時代紅利逐漸消退的當下,各行各業橫豎都透露著一個字:難!且這艱難還只是前菜,以后可能只會更難。
所以現在很多企業家都陷入深深的焦慮狀態之中。焦慮的背后是對不確定性的焦慮,但只要掌握原理級知識、對事物的本質規律有基本的認識,焦慮就會大大降低。
這就是所謂,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希望大家記住:企業的邊界,是由老板的認知決定的。一切知識都是舊知識,能掌握50%就是很牛的境界,相信常識、順應趨勢就是其中重要的認知內容。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