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名瑞幸,茅臺為何「低嫁」?
朋友,如果你正在戒酒,勸你最好不要打開微信朋友圈。
因為今天的朋友圈,幾乎每個人都在喝茅臺。
01
質疑茅臺、理解茅臺、
全款拿下人生第一杯茅臺!
9月4日,貴州茅臺與瑞幸咖啡推出了聯名咖啡「醬香拿鐵」。
「每一杯都含有貴州茅臺酒」
「單杯售價只要19元」
顯然,每一條信息都很引入關注。
「國民級咖啡」與「白酒王者」聯姻了,美酒加咖啡變成了現實,全款拿下人生第一杯茅臺的機會也就在眼前。
消息一出,「茅臺瑞幸醬香拿鐵」相關話題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
△ 圖源:新浪微博
各個瑞幸門店,更是早已被醬香拿鐵和買醬香拿鐵的人「攻陷」。
△ 圖源:新浪微博
朋友圈的段子手們則是摩拳擦掌,瘋狂輸出:
有開啟KTV模式的↓
「美酒加咖啡,我就要這一杯」
「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早C晚A 上B班~」
有思考人生的↓
「醬香使人迷糊,咖啡使人清醒。周一就特別適合這種想迷糊又必須清醒的狀態。」
「瑞幸默默把咖啡價格定成9塊9,就是在告訴我們:9.9,酒點酒」
有思考飲用(薅羊毛)方式的↓
「去冰、去咖啡液、滿杯茅臺,謝謝」
「服務員來杯咖啡,不要糖、不要冰、不要奶蓋、不要咖啡、也不要加水…」
可以說,茅臺與瑞幸這波聯名完全扣中了大眾爽點,創造的現象級熱度吊打一眾品牌聯名,已經幾乎預定了「年度最佳聯名」的寶座。
可是,我們還是要問:憑借醬香拿鐵爆紅出圈背后,茅臺瑞幸又是如何扣中大眾爽點的?
02
茅臺X瑞幸
因何「問鼎」聯名界?
茅臺和瑞幸又是如何扣中大眾爽點的?
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到很多方面。
1 優秀的品牌是一種社交貨幣。
喬納·伯杰曾在其所著《瘋傳:讓你的產品、思想、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里提到感染力六大原則。其中,社交貨幣作為人們炫耀身份的工具,被列在首位。
他指出,大部分人是比較看重形象的。并希望借助我們向大家談論的東西,向大家展示自己更加靈巧、更加富有、更加時尚的一面。從而構建出他們渴望的形象。
從品牌層面來看,優秀的品牌本身就是一種社交貨幣。
而茅臺與瑞幸,一個是「國民級咖啡」,一個是「白酒中的絕對王者」,二者都擁有極高的國民關注度,本身就更容易引發更為廣泛的討論。
2 不同元素成功的「解構」與「重構」。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把大家不會聯想到一起的東西給弄到一起,就會帶給大家耳目一新的觀感。
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通過不同事物的重組對其進行了解構,從而顛覆了刻板印象,給與了消費者了超越期待的滿足。
從產品層面來看,茅臺與瑞幸,美酒與咖啡,本身就帶著點天作之合。畢竟連鄧麗君的歌里都唱「美酒加咖啡,我還要喝一杯…」這種既有新鮮感又有記憶點的組合,真真少有。
△ 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3 價值感知:瑞幸與茅臺,抬手扣中「口紅效應」。
關于價值感知這一點,就不能不提到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有趣的經濟現象:口紅效應。
口紅效應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美國經濟學家發現,在美國,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經濟蕭條時期大眾購買力有限,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而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則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
在經濟形勢相對穩定的當下,「口紅效應」依然存在。大眾購買它的理由,則源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低客單價,高精神屬性。
飛天茅臺酒一瓶兩三千,原本的消費門檻很高。
而一瓶兩三千的飛天茅臺酒,與「9.9」認知深入人心的瑞幸咖啡的聯名,無疑對大眾認知進行了「重構」,創造出的第一認知幾乎等于「低價買茅臺」。
低客單價,高精神屬性,使它成為了大眾心目中的「高性價比」產品。大眾可以用極少的付出,收獲大大的快感。減少了購物帶來的罪惡感。
這也是此次茅臺瑞幸「醬香拿鐵」出圈的過程中,「全款拿下人生第一杯茅臺」一語被頻繁提起的原因。
從前在打工人眼里「高攀不起」的茅臺,如今花19塊就可以嘗到,何樂而不為?
△ 圖源:瑞幸咖啡官方微博
4 情緒價值至上時代的「快感炸彈」。
并且,雖然有不少網友表示「味道一般」,然而從化學的角度來看,茅臺與瑞幸,白酒與拿鐵咖啡的組合,也堪稱情緒價值時代的「快感炸彈」。
如今的我們,正身處于一個「感性消費時代」,顧客的購買決策從左腦(理性)轉移到右腦(感性)。大眾對于產品情緒價值的需求,也早已經高于功能性價值。
根據官方介紹,每杯醬香拿鐵中都添加了53度飛天茅臺酒。而拿鐵咖啡中,則本身就含有咖啡因、糖。
有研究表明,糖能夠刺激大腦多巴胺的分泌,從而給人帶來愉悅感。甚至,糖實際上比煙更容易成癮,且更難戒掉,糖的成癮性是可卡因的8倍。
而醬香拿鐵中所含的咖啡因,也本身就具有上癮性。這也是茶、咖啡和檸檬汁都被被廣泛地用作飲料的原因。再加上酒精帶給人的快感與上癮性…這美酒加咖啡的組合,簡直堪稱「快感炸彈」。
有足夠的社交貨幣、有足夠的新鮮體驗、有足夠的價值感知、又是「快感炸彈」,也就難怪一眾打工人「趨之若鶩」了。
03
聯名瑞幸,茅臺為何「低嫁」?
當然,也有不少朋友發出疑問,茅臺聯名瑞幸,不是「公主嫁給了貧民」,明顯「低嫁」了嗎?
其實不然。
實際上,近年來茅臺一直在進行著各種跨界嘗試。
好比,售賣「茅臺冰淇淋」。又好比,售賣「茅臺咖啡」。
是的,茅臺咖啡早已有之。此前茅臺就已在茅臺冰淇淋(廣州店)內銷售茅臺咖啡,單價28元起,每杯含有1.8mL的53度飛天茅臺酒。部分咖啡產品可以額外再加12元/1.8mL的飛天茅臺酒。
這些嘗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茅臺尋找第二曲線。
因為早在今年茅臺冰淇淋一周年慶活動上,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就曾表示,貴州茅臺將加大研發酒心巧克力、含酒飲品、棒支、軟冰等產品,建立不同類型、不同價位、特色顯著的產品矩陣。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幫助茅臺培養新一代消費者。
I 彼得·德魯克曾說過,
如果說增長布局是企業目的或者結果,其中推動增長業績變量的關鍵則是客戶。
然而客戶是會遷移的,無論是客戶的代際變遷、同行業競爭者對客戶的爭奪,都會導致客戶的流失。
這個時候,經營客戶價值,維護客戶資產,就成為了品牌恒久的話題。
隨著消費者的代際變遷,新生代消費人群崛起,他們在消費習慣上也有所不同。
也正因此,很多品牌都會有意培養自己的用戶群體。
國際知名的剃須護理品牌吉列,就會在男孩成年時或高中畢業時送上「歡迎來到成年人世界」的禮包。
△ 吉列的「品牌內部研究小組」發現,一旦一個男孩使用兩次吉列剃須刀,那么他會在成年后繼續使用這個品牌的概率為92%。
強大如茅臺,也難以抵抗人群代際變遷帶來的用戶流失,需要想辦法讓更多客戶更早地與其品牌建立心理關聯。
如果兩三千一瓶的茅臺大家買不起,那么,就用某樣相對便宜的東西,培養這些潛在消費者的用戶習慣,輸入自己的品牌文化。
從而占領年輕消費者心智,推動茅臺品牌的年輕化升級,讓他們對品牌產生一種認可、一種偏愛。再慢慢等待他們,成長為成熟的,具有購買力的消費者。
對于茅臺而言,瑞幸為其提供了絕佳的品牌「寄生」觸點。瑞幸8月1日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在營收和門店數量方面都已經超越了星巴克中國。茅臺與之「結合」,互通有無、各取所需,堪稱天作之合。
不管怎么說,茅臺與瑞幸這波聯名給大家帶來了快樂,給品牌帶來了關注與實實在在的銷售轉化,算是皆大歡喜。
THE END.
本文首發公眾號首席品牌智庫「品牌有一套」欄目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