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最近,一組日本高中生的黑板報在網絡上瘋傳,勾起了不少創意人的校園回憶。本文精選了大賽評委對獲獎作品的點評,相信從這些解讀中你也能受益匪淺!
她只身在紐約畫畫,她如此年輕,已經獲得了包括(紐約)插畫師協會(Society of lustrators NY)兩枚金牌在內的一系列獎項。
杜蕾斯與竇唯以及全球十二位青年藝術家的合作,6月1日上線杜蕾斯美術館,商業與藝術、數字傳播與嚴肅展覽、群體互動與個體經驗的裂痕,一次性被彌合。
本文是一系列出自 Artur Bordalo 之手的藝術作品,意在引起人們對廢物生產、未被循環利用的材料污染問題的注意。就對作者一個人而言,不難想象這是多么一個浩大又繁瑣的工程,簡直不能更贊!
墨西哥藝術家Carlos Dattoli將瀟灑的幾位超級英雄描繪成“重量級”噸位。由于身材發福了不少,所以超人唯有用吊車吊著才能飛得起來!
生活不僅是藝術的源泉,更是創意的,而廣告創意本身也是一種來自生活洞察的藝術。生活給人靈感,近日的一場來自“生活”的“創造力美術展”出現在魔都,引發了不少關注。
上海壹美索旗下的“ONE Magazine”將舉辦榮獲 Asian Creative Award vol. 1“IMG SRC 獎”的 3 位以亞洲為據點的藝術家的作品展,旨在扶植亞洲創意圈的新生力量,為其提供更多活躍于國際的機會。
法國藝術家 Bernard Pras 因驚人的廢棄物品裝置藝術而著名,只要你選對了角度,便會發現隱藏在廢棄物品后的畫像,瑪麗蓮夢露、愛因斯坦、美國隊長...等。效果簡直令人膛目結舌!
影子伴隨我們左右,卻很容易被忽視,聰明的設計師們卻賦予了它們另一種用途。看看被玩成“精”的影子,都成什么樣了吧~
他將鐵絲編制成精美的藝術品,我們大飽眼福!我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應該思考為什么我們總是欣賞者,模仿者?
捷克藝術家Veronika Richterová把塑料瓶重新切割,互相組合,搭配上一點點想像和靈機一動,它們就成了你案頭上情趣盎然的多肉植物或動物。
2015宜家藝術節以街頭藝術為主題,盛邀12位風格各異、表現手法不一的街頭藝術家,創作了12幅獨具特色的海報畫,讓藝術對于普通大眾而言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圣保羅藝術家Ana Strumpf用插畫的方式為雜志封面模特/名人化妝,讓高大上的雜志封面瞬間洋溢起青春少女的甜和美,很適合乍暖還寒的春天。
設計搭檔Mischer Traxler為香檳品牌Perrier-Jouet設計的互動裝置,它們隨著周圍旅客走近或走遠,會出現或是消失。
奈良美智是日本現今著名的現代藝術家,他筆下的“怪”娃娃充滿荒誕,透露出一股濃濃的“任性”色彩。其作品包括漫畫及動畫,深受歡迎。
該設計方案獲得了波士頓建筑師協會概念建筑獎,大地巨人的創意理念正體現了一句話,設計,不止是功能。
日本稻田畫是一種被日本人稱為“田んぼアート”的稻田種植畫,每年題材都不同,涉及日本內外,非常廣泛,既有日本著名的古代武將雄姿,也有蒙娜麗莎、拿破侖,甚至還有漩渦鳴人這樣的動漫形象。
經典的英文商標若變成中文,會是什么樣?伊斯坦布爾藝術家 Mehmet Gozetlik 把 20 個世界知名的英文品牌標識改成了中文標識,并以手工霓虹燈招牌的方式呈現。一股復古氣息撲面而來...
情人節促銷是商家比拼浪漫和創意的時候,紐約一酒店的藝術營銷別出心裁,在房間里放置畫布并提供顏料,邀請情侶身體上涂滿顏料在畫布上做愛,做愛過程身體在畫布上印壓出抽象畫。
英國涂鴉藝術家 INSA 去年底在巴西推出了一個先鋒街頭藝術項目。為期 4 天的巨型涂鴉均由衛星拍攝下來,并最終制作成了一幅出色的“無限循環”Gif 圖。
注銷了微信成為「已注銷」用戶,發了條「注銷微信」的朋友圈。那么,你敢不敢來一個大膽的行為藝術——名字我都想好了:《斷網》。
這組“致敬春節,你好過往!”一系列主題攝影大片的作者是知名商業攝影師劉嘉楠。美女,大腿,時尚,傳統等元素融為一體,引發了大批網友的熱烈討論,這是低俗還是藝術?
“I'm not an artist”的項目通過一張小小的GIF圖片道盡平面設計師的心酸。是創作與商業效益間的平衡還是面對客戶無上限的修改...把你的心聲創作成GIF,讓更多的設計師們一同來吐槽吧!
樂隊表演和碼農搬磚,哪種行為更性感?當然是音樂家,那么問題來了,音樂家又是在個人魅力上如何完勝神奇碼農、單口喜劇家或天才廚師?
加拿大藝術家Robert Gonsalves的繪畫作品通常都會令你十分費解。當你仔細看這些作品時,會發現這些插畫簡直是繪畫界中的“盜夢空間”!
印度藝術家 Gerry Judah,以其創新的設計著名,曾為倫敦和劍橋設計橋梁。多次為法拉利,保時捷,奧迪,捷豹,奔馳等豪車創造了壯觀的藝術雕塑,本文為大家整理了精選作品。
想象一下,抬抬頭會看到什么?法國插畫師 Thomas Laumadieu 拍攝了一組即將拆遷房屋的仰視圖,房屋的四角形成的小小空間,成了Laumadieu 的畫布,豐富的想象為我們展現了另一個世界。
你有沒有設想過,如果藝術家們都來蓋房子,會是怎樣?意大利插畫師、建筑設計師Federico Babina汲取了畢加索、安迪沃霍、達利等大家的藝術靈感,效仿各位藝術家的風格創作出一棟棟樓房。
當我第一眼看到?諸葛清嘉先生的圓珠筆繪畫作品,就被深深的震住。我們平日里的圓珠筆怎么能畫的如此生動!
關注你公號的不一定都是你的粉絲;我們就是希望能刷爆朋友圈;在微信編輯心目中每一篇推送都是干貨...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