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這張infographic從美國現今糟糕的教育狀況說事,同時回顧了蘋果公司的迄今為止的努力,看得出全世界的人們對于蘋果進軍教育界抱著是100%的期待與信心。
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 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答案,并對全球企業與國家進行了排名——“全球創新前100強”(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不妨看一下是“誰”在獨領風騷!
基于尼爾森的數據以及對于自己在Facebook上超過145,000個的粉絲調查,BlueStacks合成了一個典型安卓用戶的長相,并為之取名為“安卓先生2011版”。
以下7個案例分析可以告誡你是否你的員工正在另謀出路。員工流失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這7大征兆可以鼓動你多和員工溝通,為如何激勵員工、提升員工滿意度指點迷津。
回首2011年,有哪些高端技術、產品讓你愛不釋手、盼望已久;展望2012年,其發展趨勢又將怎樣?
研究發現,僅管小企業主們會使用個人社交媒體,并相信其影響力對于業務的幫助,但多數人卻不知道該如何利用它們去為自己的公司服務。更槽糕的是,小企業主們大都沒有精確的在線調研計劃,直到他們經過“有償”實踐...
中國的網絡用戶將近高達5億,占全球四分之一。然而,由于多重的因素及政策影響,諸如Facebook、Twitter等這樣的社交平臺被屏蔽。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類似的網絡平臺正在國內慢慢的形成。
”Hierarchy Of Digital Distractions”——“數字分離結構體系”。不要被這復雜的名字嚇到,其實這是一個以金字塔為原型的圖表,記錄了各種溝通形式對處于現代社會人們的作用,同時做了一定的評估。
在這個溝通方式日新月異的時代,Facebook、Twitter等的出現,是否就終結了Email的時代?這張由Visiblegains統計的數據,告訴你事實并非如此。
什么是創意生活?似乎談論到此類型的問題,下場必定會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過《FastCompany》——這本與《財富》和《商業周刊》齊名的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雜志或許能給你提點建議。
社交媒體發展迅猛,將近有4/5的網絡活躍用戶訪問社交網絡及博客。通過對橫跨全球10個主要的市場的了解,社交網絡及博客的活躍用戶站互聯網用戶的4/3,單美國就到達80%,這意味著大部分的美國人已離不開互聯網。
此圖詳細全面的記載了蘋果公司近30年來推出的每一款電腦,無論是最原始的Mac,還是如今炙手可熱的MacBook Air。按照產品與產品之間的類型及開發相關聯的技術排列。
如何設計一句吸引人且印象深刻的廣告語,令不少廣告人頭疼,同時也是大家一直以來的努力目標。這張由BuySellAds制作的圖,總結的雖是英語語言中的廣告用詞,但相信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定能“玩”的更出彩。
該圖詳盡的展示了從19世紀廣告這門生意發端以來,一直到2009年,全世界各大廣告集團與其下屬公司,以及其他知名獨立代理商的開業時間、創始人、目前的人員構成以及總部所在地。
加入 Google 這個大家庭并不容易,如果你不是 Andy Rubin,而是一個普通的電工,那就沒有綠色通道可循。如何進入 Google ?這幅信息圖將告訴你。
市場研究機構Lab42利用社會化媒體網絡對500個用戶隨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時間周期為從9月30日到10月23日。調查內容涉及iPhone 4S,Kindle Fire,Netflix,以及Facebook頁面的激進變動等等。
移動互聯網進入人們的生活,移動終端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具有發掘的價值, 接下來這個信息圖標將展示移動設備購物行為的分析, 消費行為的分析等等...
在創業的過程中未必需要募集各種類型的啟動資金。事實上,一些成功的企業從未募集過任何外部資金。然而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多渠道的籌資視乎于所處的不同階段。
2005年thefacebook更名為facebook, 2006年向辦公室白領開放, 2007年推出虛擬禮物商城, 2008年推出Chat功能...
Mashable制作的infographic,將如今數一數二的高科技術企業之間的關系,梳理的整整有條。相信看完此圖,雖不能達到高談闊論的程度,但也能底氣十足的調侃幾句。
一個網站是如何制作而成的,結合了項目流程結點,人員參與度,職責重要性分配及項目時間線。
Facebook最新上線的一項新功能——timeline,能讓用戶更便捷地查看自己的個人資料與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或許這很棒!但以上來自Sodahead.com的數據圖,還是讓我會Facebook持有懷疑。
從1976年第一臺蘋果電腦誕生以來,Steve Jobs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太多的奇跡。跟隨本張信息圖,從1976年到2011,回顧Steve Jobs的一生。
本圖綜合了iPhone用戶群的現狀以及對新一代iPhone的心理預期相關的多種數據,從應用程序安裝,到手機日常使用情況的調查,再到用戶對于新功能的期望等方面。
在幾年前,大部分人士猜測著市場的新興巨頭Nokia和谷歌Android一經合璧必將主導整個市場,與此同時,Apple卻又一次悄然地開拓出了其獨有的盈利渠道。
1.極客樂園,Google+上的10大職業:工程師獨領風騷29%,開發人員17%,軟件工程師12%,教師15%,設計師14%。
這張圖是wordstream收集了排名前10000的關鍵字所整理的結果,百分比是前一萬關鍵字中使用人數的占比。所示價格是CPC(每次點擊費用)中的最高價格。
全球一共有826200個應用,iPhone占有37.5萬,android為22.5萬。操作系統上android份額36%(應用41%收費),iOS有26%(應用71%收費),黑莓還有23%(應用75%收費)。
有趣的infographic設想了,那些熱門社交網站變成superhero將是由誰扮演。創意的靈感完全來源于一款叫Top Trump的紙牌游戲。并且從活躍用戶數、領地擴張、可用性與前沿性預估了它們的殺傷力,極具娛樂性。
不管iPhone 5今年發不發布,外界對于它的猜測始終沒有消停。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