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舒適區的MUJI,福氣不止在后頭
近半年很想聊聊線下零售相關話題,奈何一直沒找到機會和合適的品牌案例。
直到MUJI中國帶著漂亮的財報和金城武,翩然出場。
終于,有沖動了。
MUJI中國市場增長率超過其他海外市場,貢獻了僅次于日本市場、全球第二的銷售總額。
無印良品中國區首位MUJI Friend
先不說,這位無差別擊中各個年齡圈的男神和MUJI有多搭,或者簽了金城武的 MUJI,它的福氣是不是因此在后頭。先來看品牌本身。
自16年以來,這個樸素無logo的中產心頭好,就經歷了從被追捧到反諷,再到如今似乎洗白翻紅。
談不上起起落落,但也算曲折前行。
其實,關于MUJI的討論一直很耐人尋味。原本無印無logo無欲無求是它的理念,品牌卻一度有頗為曖昧的標簽。
商業角度看當然是成功的,但卻是某種單向度的成功。尤其當市場轉向,原本的局限難免變成價值硬傷。
就說MUJI中國區當初的產品定價,比日本高25%+這一條,就夠判它請自行回爐改造若干年。
遑論,產品日系風看似和國人審美沒有水土不服,但一落到日常場景,總有種微微的錯位感。清湯寡水得讓人了無興致。
這當然和產品沒有從設計開始本土化有很大關系,但,可能也和國人還沒吸收外來風格再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有關。
遑論經濟下行、白牌時代等等客觀因素的影響,MUJI在中國的日子豈止是不好過,定位都顫了又顫。
若說TO中產打輕奢,你不配。
若論某種生活方式、圈層趣味,就當是我不配。
當然也實在不想被割,這由商業符號定義的影子階層,不進也罷。
但是知過就改,就是善莫大焉。
19年,MUJI中國下定決心做好本土化,在上海建研發總部,從產品設計開始回應用戶需求;并加強產業鏈建設,管理成本,堅決落實新定價。
服裝品類價格堪比快時尚
產品、價格之外,MUJI在渠道也探索頗多,調整門店類型,以適應不同商區;也積極拓展業務面,開酒店、主題概念門店;也曾和羅森合作,嘗試用低價日用品滲透到便利店。
如此三四年,市場緩慢回溫。即使口袋干凈,大家也愿意回到線下,好沾沾人氣兒。
再逛街時突然發現:放下傲慢的MUJI,你好香啊~
1、疫情之后,重估零售
春江水暖鴨先知。
最先察覺到趨勢的,一定是走在前列的眾品牌。待到第三方討論總結時,頭部品牌已經建設一輪。然后才是是更多追隨者。
就說線下零售改革,看似是近兩年的必答題,但追溯根因,必須要回到生活模式轉變這點。
疫情,可能是個合適的分割線。
此前,“線下已死”的論調不絕如縷。此后,線下經濟不只一時報復式增長。
再考慮到,線下體驗必將成為人們線上數字生活的重要代償,我們就更能確定,這股熱度不僅不會一時,從趨勢上看也將成為提升用戶體驗、爭奪社交注意力及興趣點的,必爭之地。
粗暴地總結:線下不只熱,而且會越來越值錢。
現象也在反證于此。
市場不景氣時,為什么反倒流行起開超級門店?
無論新消費品牌,還是家底殷實的老字號,為什么都在重塑門店體驗價值。服務高凈值用戶的品牌干起了副業,開茶館、咖啡店,主打一個要想留住客人的心,先留住客人的貴足。
還有各大商超,為什么能各憑本事先后成為社媒熱點,賣場而已,為什么能吸引來那么多用戶。代入著自我調侃一下,現代人可是希望外賣能送到門口,平時步都不愿挪一下。怎么反倒喜歡逛起超市、雜貨店了?
總而言之,品牌在根據各自不同的業務模式,改革零售業態。奢侈品有奢侈品的打法;折扣店有自己的供應鏈秘籍。
趨勢之下,和而不同。
結合以上,再來看MUJI。
2、好好生活,是一種時代奢侈品
問人們為什么重新喜歡逛MUJII,不如先想想以下幾個問題——
一個擁有7000+sku的MUJI旗艦店 ,意味著什么?一個審美高度統一的品牌,意味著什么?
生活方式這個詞雖然被說爛了,但是當一個品牌,既能從衣食住行提供全方位生活提案,又能在每一個細節處,重現該生活方式的一角,我們就該認真審視:
一個具有明確生活方式的消費品牌,具有怎樣的隱形競爭力
尤其當人們被社會效率裹挾,個人生活被剝奪,內心秩序變成人人向往的精神財富。當好好生活都成為時代奢侈品,大家自然能從MUJI品牌符號、線下門店,聯想到也體驗到更多消費之外的價值。
有點諷刺,又有點心酸。
但是從MUJI角度來說,這確實是某種時代紅利。
再看向它與消費者線上線下的觸點,不得不承認——日企一旦沉下心研究一方人情及社會情緒,其洞察之精準,視角之細膩,很難比及。
從良粉故事里,看見更具體的MUJI生活
都知道,在金城武之前,MUJI沒有請過代言人。素人會員的MUJI 故事,反倒更加順應自媒體時代,更有說服力。
近兩年MUJI在社交媒體、重點在社區小紅書,不定期更新了眾多會員故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良粉。
或以家庭為單位,或小情侶,或個人。與MUJI的聯結或深或淺,大到整家家居都是MUJI風,細節到一個穿了11年的大衣和衣主的羈絆。
良粉故事
抓住小紅書,MUJI太適合做生活筆記了
熱門平臺,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要問MUJI有多適合小紅書,去搜搜看就知道了。官方賬號運營熱度也相當不錯,而且質量穩定。
MUJI眾多SKU給到充足的創作空間,從一周ootd穿搭,到家居角落好物布置;從戶外吸氧到臥室睡個好覺;從辦公全場景,到細分典型時段……比如打工人用不銹鋼杯,就能喝到一杯保溫不化的冰美式,下午茶可以吃點無負擔又沒異味的小零嘴,補充能量也換換腦子。
總之,MUJI的圖文視頻筆記,能承包一個典型上班族的日常。前提是ta還沒擺爛認命,雖是情緒不外化的淡人,但仍在認真生活。
MUJI小紅書賬號
想想也合理,本就從日本經濟泡沫中誕生的MUJI,怎么可能不熟悉類似的社畜文化、獨居經濟、低能量時代。
只不過,國情換成了中國,時間也從上個世紀80年代換成現在。
時代注腳雖看起來押了韻,但還是有自己的特性。
比如,我們雖然在經歷下行期,但這個下行從長線看是經濟周期中的正常波動。人們對生活對明天,依然向往有希望,只是不再像十幾年前那樣,時不時有市場大躍進的幻想。人們的心態其實是更務實、理性了。
以及,經濟增速再放緩,大眾生活方式整體是向前也向更高質量的方向在提升。這是必然,且不可逆。尤其是8090后這好幾代人,基本跟著經濟漲勢一起成長,對更好的生活方式有著從生理到心理的剛性需求,不可能倒退。
總之,這股居民生活方式升級的浪潮,是顯性的大機會。
有平臺在抓,比如小紅書;有地產品牌在化用運營,比如阿那亞;也有一眾品牌在借勢。只是生活方式這詞被提得太多,也或許被商業化得總是很表面、雷同且沒有靈魂,以至于大家都快脫敏,而忽略了底層原因……
“商業就是押國運”。MUJI在中國雖不是一直都做得對,但經歷幾年的戰略調整,顯然比很多品牌更理解國內消費者,想要什么樣的生活,以及消費對他們的生活來說,意味著什么?
構建秩序、經營好日常有多重要;
原子化的個體,對粒子化的情緒有多敏感,對碎片化的日常,有多珍惜;
上班面對電腦,回家面對手機、ipad、投影儀,當人們被固定在公共交通路線,視線被釘在數字屏幕前,什么才能帶來昂貴的情感代償……
MUJI對于這些需求,再熟悉不過。
恰好它擅長生活這門學問,而且有資格講成長期主義的故事,讓良好的生活進一步增值,也更有想象力。對于大眾來說,MUJI雖不是關于如何生活的唯一答案,但有其穩定的參考性。
3、那么,MUJI的對手是誰?
翻看品牌資訊時,看到部分文章分析MUJI前幾年為什么失意,除了品牌自身原因外,還提到名創優品。
大致觀點——
勢頭正盛的名創優品用比MUJI便宜一半還多的定價,搶走了消費者。而且其偽日系的品牌設計,確實吃了不少紅利。
能理解,從品類業務面看,名創優品和MUJI有一定重合度,經營雜貨,SKU繁多。
但是,即使不論MUJI的經營面比名創優品大多少,就說兩個品牌的商業方向,也幾乎南北。硬要對比,不止片面,可能也有些一廂情愿。
名創優品的打法是,IP乘萬物,賣的是情緒價值,只不過具體的表現形式是眾雜貨品類。創始人葉國富就說過:IP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給情緒價值定價。
而MUJI賣的是生活,它宏大又具體,抽象又具象。上可談價值觀,下可落到一日三餐
兩品牌之間的關系,就像是路人擦身而過,看似交集過,但各自有明確的戰略路線。而且這個戰略路線,在各自的經營邏輯里,被遵循得非常嚴密,才成就了各自的成功。
那么,擁有7000+sku的MUJI,它的對手又是誰?
是服飾品類有重合度的優衣庫、zara、蕉內…還是家居線有重疊的宜家…是眾多本地雜貨品牌,商場三四樓常見的那些…還是熱門街區的千平買手店,品類繁多,更新貨品快…
是,也不是。陳春花反復講過一點:要關注的是用戶,而不是盯對手。(上篇那句“把理論變成常識,把常識變成行動?!币彩撬脑挕#?/span>
這句精華,近兩年也頻頻出現在各大操盤手的分享中。競爭是常態,品牌自己如何經營才是大盤。注意力分散,只會讓動作變形,更糟的是被牽制到對方的價值邏輯里。
陳春花為什么會用《超越競爭》為書命名?
書中這句“暫時性的勝利者是機會主義者;階段性的勝利者是實用主義者,而永久的勝利者是戰略領袖”或許能回答更多。
當然,文章并不想把MUJI捧到多高。只是結合條條趨勢、品牌戰略調整,以及目前取得的顯然效果,為其畫一個合適的討論位置。
明天的MUJI,又會何去何從?
據悉,品牌今年將在中國開出更靈活、小巧的社區門店MUJI500,主打低價、日用。(500 日元約合人民幣 24 元)
MUJI500雖然在日本市場已然運營成熟,但是畢竟換了土壤、風水。20元小店如何能在形成補充優勢的同時,不影響品牌定位,也不卷入惡性競爭,這些都是MUJI可能面臨的問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