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是「熬」出來的,這些小技巧可以有
在當下這個人心浮躁、追求速成的時代,越是佩服那些能沉下心來去做一件事件的人。然而當下社會風氣,卻充斥著一種相反的價值觀:短時間獲得成功的人引來萬眾膜拜,速成攻略被視為成功寶典,大家卻往往忽視成功背后的思考和內(nèi)在修為的沉淀,可事實上那些自視以為有天賦,并為之模仿的人大多數(shù)都失敗了。
數(shù)英網(wǎng)用戶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
也許除了所謂的“天賦”,我們還需要能耐得住性子的天賦。
——《一個6年文案的自白》
文案是熬出來的,入行的人都深知這個道理。和很多文案新手交流的時候,她們經(jīng)常會問,“有沒有關于一些文案、策劃方面的書可以推薦?”
當然看大量的專業(yè)書和案例是一個文案的必修課,但如果只是單純的看,并沒有去獨立思考和實際運用,對你的成長幫助并不大。這就是為什么“讀書破萬卷,下筆很無力”。真正的成長,往往在實際工作中,你寫的東西被總監(jiān)推翻了無數(shù)遍,最終修成正果的這那一刻,你感覺到真實的、滿滿的收獲。
“熬”是一個加工的過程,把你平日積累的知識原料,轉化成技能成品。這也注定了這個過程不可能是速成的。那么如何加速這個過程?有兩點很重要。有個很適合的平臺,有大量可以“練手”的機會。有個很好的總監(jiān),指導你產(chǎn)出好的東西。
當然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如果暫時碰不到怎么辦?自己平時看東西的時候,要多去分析和總結,好文案、好營銷案例,不僅在書上,生活中各個角落都有。看到有用的知識,嘗試寫一些自己的感悟,表達一些觀點,當成一種“練手”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我會寫這篇文章,也是一樣的目的。
最近天氣冷了,熬完上面這碗雞湯,還在要輸出點實際的。分享幾個寫文案的小技巧。
1、 用詞更準確(這招可以用在寫slogan上)
一句話的關鍵詞要反復推敲,看能不能找到更準確的用詞。
什么叫“準確”呢?舉個例子,有一句古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作者因為用“敲”,還是 用“推”斟酌了很久,后面覺得“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
再舉個例子:“春風又過江南岸。”你覺得這句詩很平吧。“春風又綠江南岸。” 頓時讓人滿目綠色,春天氣息感受無遺。
什么意思,找到一個“更準確”的詞,可以救活一句slogan。
舉個現(xiàn)實的例子,比如要為一個保鮮袋寫slogan,可能有人會寫:“持久保鮮”。如果你換成“持久鎖鮮”。雖是一字之差,立馬把產(chǎn)品強大的功能特點給體現(xiàn)出來了。
很多新手文案,最愛玩諧音的套路,把一個詞語/成語改一個字帶來某一種的不同意思,比如什么“約惠”、“大放價”之類的。我認為這樣表達是不準確的,是個反面教材。
還有一種情況,準確可以理解為,陳述一個“事實”。
比如:
每一個朋友,都是從陌生人開始。
歡迎來到世界上最多的地方,現(xiàn)在是中國,以后是網(wǎng)絡。
除了十月懷胎,他做的并不比媽媽少。
……
有時候陳述一個事情,更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
2、 新鮮的觀點
新鮮的事物,新鮮的觀點更容易吸引大眾的關注,誘發(fā)閱讀的興趣。怎么讓你的觀點很新穎,有個小竅門,就是說一些跟固有認知相悖的觀點,說白了就是“唱反調(diào)”。但有一個前提,你要能拗得過來,現(xiàn)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
還一種情況就是,說一些別人不懂的知識點,但要有趣,而又不能太冷。
比如:
魚會口渴嗎?
坐便比蹲便健康!
……
冷知識,往往可以作為一篇軟文的開頭,誘發(fā)大眾閱讀的興趣后,再怎么巧妙的和產(chǎn)品或你想表達的觀點相結合。
總結
記得這么一句話“我們接收到的絕大部分信息都是二手信息,你不知道它的真實情況怎樣。包括你看到的一些營銷案例,它是被公關過的,它是為了體現(xiàn)自己有多厲害而那樣去寫,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看再多資料,抄再多遍別人寫的經(jīng)典文案,都還不如自己動手去寫思考和總結,這才是真正“知識轉化技能”的過程。吃什么挺重要,消化吸收更重要,這就是為什么有人天天吃山珍海味不長肉,有的人吃窩窩頭都能胖。
你看了很多東西,也許不能幫助你迅速有很大的起色。今天還在寫“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最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隔天就能寫出“渴望誠信的人有福了”、“最美的風景,往往不在熟悉的路上”……
那就熬吧。共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