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沒誠意的網易公關到底冤不冤?
周末,一篇關于網易暴力裁員的10萬+文章把這家「一向業內口碑不錯」的頭部互聯網公司帶上了負面熱搜。(再次證明,如果你研究傳播的話,會發現周五和周末很容易出爆款)傳送門:《網易裁員,讓保安把身患絕癥的我趕出公司。我在網易親身經歷的噩夢!》
相信網易公關的這個周末一定沒有過好。
周一一早,就來「道歉」了。
聲明一出,意料之中的,又遭到了來自各方的吐槽、抨擊,包括我自己。
首先,大部分人都因為看到了這句「對不起,我們做錯了」而把它當成網易的道歉,說實話,這是媒體總結出來的,但看這份內容的標題,是「說明」,而不是「致歉聲明」,很明顯,網易在發布的時候就沒把它定位成一次道歉。
所以,網易公關嘴上說著「對不起」,但其實網易不是為了自己的行為道歉,而是為公眾知道了并且事件發酵而道歉。
非常遺憾,出發點就很有問題。
看完標題再看內容,那句「對不起」」也只屈居第二,看正文的第一點,再次強調了這位網易前員工的績效就是「不合格」。潛臺詞是「我們沒有做錯,只是方法上稍顯不近人情」。
其實到這里,后面的內容基本已經不需要看了,更糟糕的是,到最后也沒有提出任何實際的「補償方案」。
這是公眾對網易最失望和詬病的原因。總之,這份公關說明文,從結果上來看,完全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
那么問題來了,網易公關冤不冤?
我覺得,的確有「冤」的成分。這個「冤」來自于大部分公司對于「公關」的崗位設定。這個問題我之前也談過,在國內大部分公司,公關部的地位真的不高,這是殘酷的事實。即使是網易這樣頭部公司相信也不例外。
公關這個崗位,有時候是很力不從心的。很多時候,連最基本的知情權都沒有,公司開展什么業務、核心的機密數據、運營的政策細節……
這些內容很有可能公關們是事先不知情的。出了岔子,公關甚至可能是最后一個知道的。公關不但沒有知情權,就算知情,也很難有決策權。
在網易暴力裁員這件事上,這幾件事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1、公司決定裁員的時候,公關壓根不在場;
2、即使公關在場,公關完全沒有發言權,最多只能提前關注下脈脈,以及公司被爆出裁員后的回應;
3、在具體的勸退、裁員過程中,人事部主導,壓根沒有公關部什么事;
4、事件發酵后,公司的賠償方案中,公關也沒有太大的發言權;
5、甚至有可能公關部本身也在裁員名單中……
說到底,如此規模的裁員行動,絕對屬于公司高層討論決定的事,甚至人事部也就是接通知辦事而已。
話說回來,如果公關是全程知情并參與的,以網易公關的水平,一定不會想不到更好的辦法。比如事先充分評估風險,本案中患有絕癥的員工,辭退方式上是不是需要單獨考量,提供更人性化的做法?是否存在違法的風險?比如事件發生后這么長時間以來,是否建議公司應重視起來,避免事件擴大化?(這位員工的公眾號也并非只有這一篇,前后長達數個月的發酵期)甚至到了本周末,公關是不是會建議公司賠錢消災,真正有誠意的「道歉」?
網易公關無端端背了罵名,但也可以說「不冤」,這也是因為公關的屬性。
現實的問題就是,公關有時候是很無力的。許多公司看似傻逼的公關,其實并不是公關的本意。
公關沒權利替老板做決定,但可以替老板背鍋呀。公關能做的,除了幫老板背鍋,也很有限。而替老板背鍋,這不就是公關的「責任」和「義務」。
今天同時在刷屏的,還有來自京東公關的一條朋友圈。
你說京東蹭熱點也好,說東哥真性情也好,背鍋的時候公關上,遇到這樣的「好事」,功勞那肯定是老板和公司的。
你說網易公關冤不冤?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