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不會做生意?單向空間跟西西弗、蔦屋書店差在哪?
作者:Ellie,來源:PropTech研習社
最近兩年,以西西弗書店、言幾又、春風習習為代表的新型書店風靡街頭,成為年輕白領和中產階級繼星巴克之后“第三空間”的另一選擇。
然而,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這些重線下體驗的第三空間亦不可避免地遭到了重創。
今日,單向空間書店在官方微信號發起“續命”眾籌,懇請粉絲們通過提前購買儲值卡的方式給單向空間“續命”。
單向空間在眾籌信中表示,其他的辦法都想過了,但收效甚微。
作為單向空間的創始人,感性的許知遠還發了一段語音:“這是一封求助信,也是一份邀請函,15年前我們創辦單向街時,就希望它不僅是一家書店,更是一種精神與生活方式。”
單向空間這個時候站出來呼救,是疫情所致,還是書店舊疾早發?
1、單向空間求眾籌續命
疫情爆發已經一個多月,在餐飲、酒店、KTV紛紛叫苦喊痛之后,新型書店也撐不住了。
今日,許知遠創辦的單向空間在官方微信號發布眾籌,希望能夠續命。其實,早在一周前,24H的不打烊書店1200bookshop也曾在公眾號發起過同樣的呼吁。
已經成立15周年的單向空間目前擁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北京東風店、杭州樂堤港店和秦皇島阿那亞店四家實體書店。
受疫情影響,單向空間目前只有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始營業,其余三家門店全部閉店。而目前開業的大悅城店每天的客流量只有平時的十分之一,書店平均每天只能賣出 15 本書。單向空間預計 2 月份收入較往年直線下滑 80% 以上。
單向空間也采取了多項自救措施,但收效甚微。
比如,單向空間試圖通過各種線上平臺進行儲值優惠、在線直播、建群秒殺等促銷。但是每次推廣僅能帶來幾百元的收入,連值班店員一天的工資都不夠。
而另外一家明星書店“西西弗書店”,在疫情期間,也加大了線上業務,比如推出了微店賣書,旗下的矢量咖啡也在部分城市上線美團做外賣配送。
根據單向空間自己的分析,最要命的是,即便疫情好轉之后,簽售會、讀書會等商務合作也無法正常開展,而這塊業務才是單向空間真正的 “現金牛”業務。
在“求救”視頻中,單向空間自稱現金流還能撐3個月, 三個月的現金流對于小微企業來講,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某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單向空間)賬上有三個月的現金流現在看應該還是能撐下去的,許知遠站出來呼吁實際上也是為了引起關注吧,估計大悅城那邊也會給他一些政策支持,應該還是能活下去。”
那么,單向空間遇到的現金流問題是個性問題還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
優鋪里鄰總經理、《城市更新網》主編高文利告訴PropTech研習社,不同的書店面對經濟危機就跟面對感冒一樣,就看誰體格壯,體格壯能撐下來,體格弱的就挺不下去。
“不同的書店之間,也跟老板的氣質有關系。西西弗、言幾又等書店商業模式比較市場化。單向空間可能跟老板的氣質有關系,許知遠比較知性,所以在商業上可能準備的并不是很充分,應對措施可能也不是很多,所以導致他們家最先出現問題。” 高文利稱。
那么,在業內人士看來,單向空間在商業模式上存在哪些問題?單向空間現今出現的問題是否要“歸功于”文人氣質?
2、單向空間面面觀:盈利模式單一是硬傷
從門店選址來看,單向空間選址并無規律可言。眾所周知,選址問題是線下實體商業最重要的一步,所以選址問題是單向空間第一道硬傷嗎?
目前,單向空間的四家門店有兩家位于綜合商業體(北京朝陽大悅城店、杭州樂堤港店),一家位于文創園(北京東風店),還有一家位于旅游景區(秦皇島阿那亞店)。
此前,有業內人士提出質疑,作為一家定位小眾的文藝書店,單向空間為何非要選址高大上的商業體?要知道,單向空間最初的門店是開在花家地社科院。和綜合商業體相比,花家地社科院在租金上無疑會便宜許多。
據了解,北京朝陽大悅城店開業時間為2016年,杭州樂堤港店開業時間為2018年底。
得益于單向空間的品牌知名度,單向空間目前的租金形式是銷售額保底+抽成。那單向空間后來選擇入駐大悅城等租金比較貴的綜合商業體是正確的決定嗎?
高文利告訴PropTech研習社,單向空間選擇入駐朝陽大悅城的決定是正確的。書店雖然是文化產業,但實際上也是一種實體商業。而實體商業的經營邏輯無非是客流量x購物比例x客單價。大悅城的客流量比較大,此外大悅城的客群比較年輕,客群的精準度會更高,這部分人去單向空間購物的比例會更高。
而從合作的角度來講,單向空間跟大悅城很大程度是相互借力。大悅城希望通過單向空間來引流,尤其是吸引文藝青年過來,而單向空間希望借助大悅城的強大客流。
“單向書店如果出現經營問題,我覺得可能在于以下幾點。第一點就是剛才說那個公式(營業額=客流量x購物比例x客單價),它的客單價可能比較低,一本書可能掙不了多少錢;第二點是它可供消費的產品選擇比較少,現在國內經營的比較好的書店其實都是在跟誠品書店學,而誠品是跟日本的蔦屋書店學。” 高文利稱。
那國內的其他玩家如西西弗們也存在這類問題嗎?日本的蔦屋書店究竟好在哪?背后本質區別是什么?
3、蔦屋書店:圖書只是引流,賣的是生活方式
高文利表示,在蔦屋書店的模式里,書只是一種象征,實際上是希望通過書來引流。蔦屋書店通過不同品類的書,比如旅游、餐飲書籍,然后再引向行業更多消費的可能。比方說餐飲這塊,蔦屋書店可能就有餐飲的培訓、廚具銷售,旅游這塊可能除了買書之外,還會組織旅行社,告訴你去怎么去旅行。蔦屋書店實際上最后販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如此一來,它銷售的幾率增加,產生收入的來源也就增加。
所以書店作為一種文化產業,實際上就在于要權衡商業與理想之間的這種平衡,如果太理想化肯定是直接經營不下去的。許知遠他們都是知識分子,可能在商業方面考慮的不是很充分、很徹底。現在像西西弗書店等其他幾家新型書店,目前經營的都還不錯。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其實大悅城對于書店這種業態已經給予了一些政策的傾斜,比方說相對較低的租金或者相對比較靈活的收租方式,比如使用流水抽成這種模式。但是核心問題還是在于首先書店這種業態他的收入比較低,另外就是可能跟不同老板的商業模式、經營理念有關系。
對于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方向,高文利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種模式是向蔦屋書店學習,實際上國內好多書店都在學蔦屋,但大多書店只學到了皮毛,想要學到蔦屋書店的精髓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種模式,對于單品書店來說,還是有很多賺錢的品類,比如說教輔類書籍還是賺錢的;
第三種模式,對于偏文藝的書店,實際上可以采用會員制,這種模式有點類似于半公益的性質,通過這種供養、捐贈、半公益的方式來維持書店的生存。
某位大消費賽道的投資人跟PropTech研習社透露,自己并不看好單向空間這類偏小眾的書店,因為這類書店很難規模化,書店創始人比較有情懷。作為投資人,自己還是比較看好西西弗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書店。
此外,該投資人還透露在全國開了300家門店的西西弗書店并沒有拿過投資機構的融資。
西西弗是如何做到的?
該投資人表示主要有四點原因,首先圖書生意上一定規模以后現金流會比較好,也有一定環境紅利;第二,商業地產都給予西西弗一定的免租期;第三,上游出版社可以給西西弗書店挺長的賬期;第四,政府也給予了西西弗書店一定的稅收減免。
上述投資人還跟PropTech研習社透露,西西弗書店此前不缺錢,但今年可能心態就變了,說不定有投資機會。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文人不是不會做生意,只是書店本質販賣的是生活方式。
通過今天刷屏的朋友圈轉發來看,這種生活方式深得用戶,但作為商人,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PropTech研習社(ID: cv_seal)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