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提中國動畫工業(yè),《大魚·海棠》引發(fā)爭議的原因根本和工業(yè)無關
畫面精美,音樂動人,然而即便如此都無法掩蓋故事和人物的單薄。不過,這樣一部電影,竟然大賣了?
來源:好奇心日報
7 月 8 日,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全國上映。一個知乎 ID 叫做“鳥川芥”的人去看了午夜場。他原本打算拍攝片尾字幕留念。因為根據他自己的說法,他曾經是這部電影制作公司“彼岸天”的員工,電影有十幾秒是他畫的。
最后他沒這么做。
他在知乎上寫道:“可惜,費盡千辛萬苦整合的好資源投給了一個爛劇本。”
倘若只看票房成績,《大魚·海棠》表現相當不俗。根據貓眼票房統(tǒng)計,上映首日,《大魚·海棠》票房達到 7362 萬,創(chuàng)造了國產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上座率也為同檔期電影第一位。首周票房最終為 2.3 億,僅次于《功夫熊貓 3》,在內地上映的動畫電影里排名第二。
但影片的口碑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部目前在豆瓣評分為 6.6 分的電影不止引發(fā)了討論,還引發(fā)了相當多人的怨懟。在豆瓣關于這部電影的問題討論里,一個“為什么你們要對大魚海棠如此苛刻”的提問得到了超過 60 條回答——它們大致代表了各大社交網站里幾類主流的批評:針對所謂國產動畫的“情懷炒作”、主人公設定和劇情的世界觀令人失望,以及關于所謂“12 年心血”本身的爭議。
而該片導演梁旋在回應這些批評時表示:“有人覺得這是一個綠茶婊的故事,也有人覺得這是備胎傳奇的故事,還有人說是狗血三角戀。但我和張春不這么認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關于守護的故事,沒想過拍成愛情故事。”
要來解釋這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這可能和梁旋、張春的心理準備并不相符。在電影上映之前,《好奇心日報》采訪了兩位核心創(chuàng)作人,他們幾乎沒有表現出對劇本本身的猶豫,倒是在談及制作的時候,梁旋表示,“畢竟技術上面,我們沒有那么多資金和時間來做到更細致”。
然而無論褒貶,幾乎沒有人質疑配樂和畫面制作。無論是梁旋、張春,還是“彼岸天”的投資方光線,可能都想過要如何回應“一部花了 12 年的國產動畫電影會是什么樣”,畢竟在電影上映之前,外界對于這個問題最核心的討論就是它耗費的時長和曲折的制作過程。但現在的局面出人意料:精致的畫面和配樂并未能彌補人們對于單薄劇情的失望。
正如“鳥川芥”在知乎帖子里寫的另一句話,“一部讓期待它的人尷尬的影片。一部精致華麗的爛片。”
《大魚海棠》的十二年
《大魚·海棠》最為人指摘的部分在“12 年”。這個時間概念甚至感染了很多并沒有追隨它的動向的觀眾,無形中也放大了對電影的預期。
“12 年”的界定來源于梁旋和張春發(fā)布一部名為《大·海》的 Flash 動畫的日期。2004 年,當時還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梁旋和張春參加 263 舉辦的一個電郵商業(yè)廣告比賽,動畫廣受好評,兩人于翌年退學,創(chuàng)辦彼岸天文化。退學后的頭三年,梁旋和張春都在以接商業(yè)動畫廣告的方式“養(yǎng)活自己”,他們經營一個叫做 BOBO& TOTO 的萌系品牌,但是并不希望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件事上。
2008 年,彼岸天拿到聯創(chuàng)策源的投資,開始制作《大魚·海棠》的樣片,也正是在那時候,彼岸天正式宣布《大魚·海棠》要制作成全長電影。
然而,短片和真正的電影長片完全是兩回事情。梁旋和張春根據得到的經驗,推算 90 分鐘長片制作將花費 500 萬美元,3000 萬人民幣。2010 年,上海文廣和優(yōu)揚傳媒(投資喜羊羊的公司)一度有意愿投資。但是雙方談得并不順利,因為上海文廣希望梁旋和張春考慮低齡化的口味。當時,《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劇集在各地電視臺已經播出了 4 年多。2009 年開始,《牛氣沖天》和《虎虎生威》兩部大電影分別取得了 9000 萬和 1.3 億票房的成績。談了一年之后,隨著上海文化的改制,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
當時,幾乎所有“成人向”追求的動畫團隊,都面臨著融資的難題。《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曾表示,在籌拍這部電影的 8 年中,一半時間是在找投資,屢屢失敗。而《龍之谷:破曉奇兵》(2014 年上映,票房 5740 萬)的執(zhí)行導演高嵩也曾說過:“早期的動畫人幾乎都是靠打工,接商業(yè)短片來養(yǎng)活自己夢想的。那時候很多動畫人都不拿工資,賺的錢再反哺動畫電影上。”
可能相比其他人,《大魚·海棠》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還要順利很多——因為已經得到了普通觀眾的關注。2013 年 8 月,梁旋在“點名時間”上為《大魚·海棠》項目發(fā)起眾籌,最終募集到了 158 萬的資金,打破了當時的眾籌紀錄。很多投資人因此注意到了這個項目,并向彼岸天伸出了橄欖枝。
彼岸天最終選擇了光線,并在此之前與聯創(chuàng)策源解除了合約。
在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時,《大魚·海棠》總制片人易巧認為對“彼岸天”的投資代表了當時光線進入動畫電影產業(yè)的決心。這家公司決定不做低成本動畫,但是也不會涉足無法估算預算的三維動畫制作,因此,當時在市場小有名氣的《大魚·海棠》成為了相對理想的投資對象。
光線希望在真人電影之外創(chuàng)造新的盈利點。2013 年 4 月份,《瘋狂原始人》收獲接近 4 億票房。而在更早的 2011 年,《功夫熊貓 2》的票房已經超過 6 億。動畫看起來值得嘗試。
這樁交易的投資額為 3000 萬元,電影的制作時間從 2013 年下半年開始,資金全部來自光線。也就是說,雖然有“12 年”的口號,《大魚·海棠》實際的制作時間為 3 年——按照行業(yè)內制作一部動畫電影的平均時間來看,這算不得“漫長”。在歐美和日本,一部動畫電影的平均制作市場為 3 至 5 年不等。
如果把《大魚·海棠》因為制作團隊不成熟耗費的籌備時間折算在內,這就更是一個“并不漫長”的制作期了——從制作的角度而言,它遵循了動畫工業(yè)最常規(guī)的分工合作流程,前期創(chuàng)意自行制作,中期制作外包,音樂制作環(huán)節(jié)外包。
《大魚·海棠》的錯誤之一在于,它在宣傳自己的時候過分強調了時間。
幾乎每次采訪,梁旋總會強調,這個故事源于他的一個夢。而在《大魚·海棠》的宣傳中,幾乎也總是不離“夢想”和“情懷”。夢想在這里有多層涵義,首先這是梁旋和張春二人花了很久——十二年,按照宣傳口徑——才完成的作品,“夢想”意味著這是工匠打磨的精品;其次,按照梁旋之前的說法,中國動畫已經有三十年沒出過好作品了,《大魚·海棠》因此寄托著整個中國動畫的夢想。這個夢,做了十二年,在官方海報上也印著“赴你十二年之約”幾個字。
事實上,時間一度是彼岸天最無法確定的事情。
“2007、2008 年拿到第一筆錢,我們去做了 20 分鐘的制作,就計算說,片子還剩下七八十分鐘,80 分鐘左右。這個工作量,我們大概估計一下就需要兩年時間制作完成。但是因為我們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說你發(fā)行檔期是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檔期?那時候發(fā)行檔期沒定。還有,我們后期是不是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張春對《好奇心日報》說。
光線的作用是幫助協(xié)調制作周期。“我覺得應該我們控制住的是前期,因為前期對一個動畫片來說是最最重要的,比如說劇本、美術、人設、分鏡頭,這些對于一個動畫片來說才是靈魂,對于中期其實只要找到還不錯的團隊,經過不斷的修改,都能完成這個。所以當時我們達成的默契就是前期都控制在自己手里,然后中期往外包來制作。”易巧說。
按照梁旋的說法,劇本初稿在 2009 年已經完成,之后多次反復修改,“因為改劇本這件事情是無止境的,永遠可以更好”。然而,易巧對《好奇心日報》的說法卻與導演有出入。
易巧認為,在 2013 年光線投資的時候,《大魚·海棠》還并沒有劇本,只是“覺得他們有審美,而且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好”。
包括劇本在內的前期制作決定了動畫制作的整體進度。梁旋和張春對《好奇心日報》強調,前期和中期“是疊加進行的”,但 2013 年年底,中期正式開始,這也是確定由日本作曲家吉田潔(《穿越時空的少女》)來配樂的時間。但在整個過程中,劇本還在不斷進行細節(jié)上的修改,最終于 2014 年年中完成。在外界未經證實的傳言中,因為流程混亂、制作返工,《大魚·海棠》的制作一度延期。對于這個說法,梁旋和張春否認了因為前期籌備不足推翻重來的情況,因為“預算和人力不允許發(fā)生這樣的情況”。
不過,決定制作長片之后,20 個人的彼岸天的確面臨人力嚴重不足的情況,因此他們在光線的投資確定之后隨即開始招聘。從 2013 年底到 2014 年初,彼岸天一直在招人,涉及到各個崗位。“當然最后其實沒有招到理想的人,我是說劇本。中期那些制作人才我們也是一直非常緊缺的,中國是中間制作人才有斷層的。就是原畫部分。一般在國外,日本那邊一個原畫師,你要坐到他那個位置起碼得 10 年以上。”梁旋和張春都反復強調了人才匱乏。
為了追求中期外包制作團隊的“性價比”,彼岸天花了不少時間,涉獵范圍涉及中國內地、日本和韓國,最終確定由韓國的 Studio Mir 接手,并于 2015 年年底完成。這家工作室曾負責美國 Nickelodeon 電視頻道《降世神通》的動畫,也曾和夢工廠合作制作動畫劇集。
正是在 2015 年,《大魚·海棠》出現了讓所有等待者最無法忍受的事情。
2014 年底,微博上出現了一張海報,并配以文案:“2015.11.11。十年一諾。”這正是 Studio Mir 進行中期制作的時間,自然不會有任何上映的可能。
在采訪時,易巧強調這是一個誤會:“只是說 11 月 11 日我們肯定要有一個動作,當時導演他們想的是至少在那個時候要發(fā)一個,可能是想要在那個時候定檔,發(fā)一個物料出來,就做了這樣一個約定。”
梁旋對此的評價是:“這個是我們不謹慎了,如果我們謹慎一些的話,不應該這樣去處理這個事情,還是要換一種方式跟大家講。”
但粉絲顯然認為,他們受了彼岸天的愚弄。2015 年 11 月之后一段時間,社交網絡里集中出現各種質疑《大魚·海棠》團隊誠信和工作效率的帖子,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知乎那個“如何看待《大魚·海棠》的跳票?”
2016 年 4 月 18 日,光線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大魚·海棠》將于 7 月 8 日上映。這是團隊第一次正式公布檔期。當然,他們也并未違約。
如果僅從工業(yè)制作的角度來看,彼岸天遇到的問題是一個不算熟練的動畫制作團隊能夠遇到的所有問題:對外包制作團隊的把控能力、人才的吸引力、流程的控制能力以及對項目信息的宣傳控制能力。
不過從最終的結果來看,這些問題幾乎都算是解決了。觀眾感慨于畫面的精美,配樂的動人,甚至一部分配音也可圈可點。但有個巨大的缺陷:它宣揚的情懷和呈現的故事并不匹配。
梁旋反復強調,《大魚·海棠》來自自己的一個夢,甚至片頭廠標都明確打出口號:歡迎來到我們的夢。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夢讓很多人失望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動畫編劇對《好奇心日報》指出,故事存在諸多問題:人物性格錯亂,行為動機牽強,敘事結構松散,故事缺乏共情。按照這位編劇的推測,這很可能是因為制作周期過長,變數太多,導致最終故事散亂,甚至有些過時。
“過時”或許是個中肯的說法——現如今,很多人都不會再被這種一意孤行的情感感動了,它讓人感到尷尬。
盡管梁旋回避了“這是一個愛情故事”的說法,但他無法回避關于女主角人格設定的問題。影片中,女主角顯得任性而“缺乏大局觀”。在豆瓣影評排名第一的帖子里,ID 為“有意識的賤民”的網友擠兌這部電影是他“至今看過的最偉大的愛情”,并列出了“愛一個人,就是愿意為了他與天下人為敵,哪怕是全村的人都因愛人而死,也在所不惜”等至少 5 條難以茍同的理由。這個帖子得到了 6552 個“有用”,1948 個“沒用”和 1380 條回復。
梁旋似乎并不認為自己的劇本有問題,他說:“這個故事可以很深,可以很淺,看你是什么樣的年齡層,你的閱歷是怎樣,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大魚·海棠》的劇本初稿由張春撰寫。按照梁旋和張春的說法,光線給予制作團隊極大的自由。而易巧也表示,包括光線老板王長田在內,光線的作用只是反復參與了劇本的討論。他們相信自己最初投資時的判斷,“我們覺得這些東西是奇特的,而且是非常中國的,是我們真人片無法做到的東西。”
光線投資了整個彼岸天工作室,并非《大魚·海棠》這部電影。值得一提的是,《大圣歸來》成名之后,光線也迅速投資了該片導演田曉鵬成立的公司,以 2000 萬元的投資額占比 20%。2015 年 10 月,光線傳媒宣布成立動漫集團“彩條屋影業(yè)”——它們顯然很在乎《大魚·海棠》的成功與否,但是,也不會僅僅只在乎這一部動畫電影。
“我不覺得《大圣歸來》的成功就是整個市場的成功,那是田曉鵬的成功,那是《大圣》的成功,對于其他人來說,我反而覺得什么呢?危機更大了,第一大家的欣賞水平提得更高了,標準也更高了……第二個也容易帶來假象,不是每個片子都能九個億……說《大魚》今天能不能接住《大圣》這一棒,如果說接不住,那《大圣》可能會成為一個特例,那對于觀眾來說就可能形成一種心理,就是國產電影還是不行……那我覺得對于整個產業(yè)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就是觀眾不在乎你,不期待你。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接下來兩三年需要有這樣高的片子,能一年一年接得上去,至少有那么一部,但是我覺得有一部都不容易。”易巧對《好奇心日報》說。
《大圣歸來》海報
這是個公允的說法。不過,《大魚·海棠》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所謂的“國產電影還是不行”,和動畫電影工業(yè)的成熟與否可能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它引發(fā)的爭議根本和工業(yè)無關,而是關乎講故事的人對這個世界,以及對于人性本身的看法。
另一個問題則幾乎濃縮了中國電影本身的尷尬處境:這個口碑乃至故事本身極具爭議,票房收入卻名列前茅的電影,到底算不算“接住了這一棒”呢?
- END -
關于「好奇心日報」:
qdaily.com — 把世界變成問號。每日報道與你有關的商業(yè)新聞,無論它是科技、設計、營銷、娛樂還是生活方式。另外還有一個“生活研究所”供你吐槽生活。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