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互聯網群眾「愛給別人貼標簽」的行為?
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已經破八億了,就連你遠房表叔舅姥爺都開始使用微信了。微信公眾號推出到現在也有三四年時間了吧,活的公眾號已經超過2000萬個,基本上你在路上遇到個什么人,都會說自己是自媒體人。
來源:社長從來不假裝(微信號:newlubianshe)
作者:社長
原標題《你這種給別人貼標簽的行為真的很low》
我算是比較早玩公眾號的了,2013年就開始在上面寫點東西。
建立賬號的初衷也是因為看到朋友圈傳播的內容實在太山炮了,所以寫了一系列諸如“朋友圈十種最low逼的行為”,“朋友圈最容易被拉黑的十種人”這樣的文章。
三四年時間過去了,我還以為讀者的自我教育都已經完成了。諸如沒事就找人給自己的孩子投票,一天到晚曬自拍,曬無主情話,做代購的應該收斂了很多。沒想到有些所謂的自媒體大V為了流量,還在一天到晚寫這些教育用戶的內容,搞得我滿臉黑人問號。
本來我也是無所謂的,各憑本事,各謀活法嘛!但是昨天有朋友給我發了一篇《田樸珺重新發明了一種女人:獨立婊》的文章,我就無語了,看到一半就尷尬癌發作,恨不得立馬替她原地爆炸:通過三觀不正建立起來的影響力,還利用這種能力煽風點火,也是沒誰了。
倒不是說我有多討厭這篇文章的作者,只是覺得這種隨便給人貼標簽的行為真的很low。
俗話說得好,說自己婊的人,自己未必婊,但是說別人婊的人,自己的確都。
1
先來普及一個常識:貼標簽。
我的女神劉瑜曾經在《觀念的水位里》寫過一篇關于標簽的文章,說中國人愛走捷徑。
因為懶得鍛煉身體,所以特別推崇各種補品;因為不愿承受經營勞作之苦,所以好賭風氣長盛不衰;因為嫌戀愛麻煩,所以嫖客文化十分興盛--這話也許以偏概全,但也有其閃光之處。在網絡上,很多公共領域的辯論中,人們也愛走捷徑,那就是:貼標簽。
例如:
90后都是非主流,現在的孩子不靠譜。
棒子都整過容,喜歡棒子的都是腦殘。
IT男程序員的情商低不修邊幅直男癌。
貼標簽的好處,就在于省去了論證了辛苦。在思維極端化的背后,是認知上的懶惰,以及對教條的渴望。你說我獨立婊,我說你白蓮花;你說我賤人,我說你low逼。
當言論陷入這樣的邏輯,就跟潑婦罵街沒什么兩樣了。在網上,這就叫云罵街。
2
萬科的故事我并不關心,王石和田樸珺之間發生的故事我也并不清楚。我敢說憑大多數人的知識和經驗,都不太能理解那種復雜的資本、政商關系、情感關系。
但是遇到什么問題都要發表一下觀點,蹭一下頭條的也真的挺煩人的,更何況明知自己已經有那么多讀者,還要去給人扣一個帽子,帶著一群人去踩一腳的,可以用“作惡”來形容了。
在網上厭惡一個人,或者是一群人實在是太容易了,隨便扣一個傻逼腦殘的帽子也不要什么成本,哪怕是桃子是吃軟的,還是脆的這種問題都能不共戴天。
更何況這樣的討厭,還能引起一大群人的拍手叫好,給自己帶來N個十萬加,更高的人氣,和更可觀的廣告收入。
不管文章傳播出去帶來什么,就算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都覺得心安理得,因為錯了不用自己擔當,所以對他人的評價就容易隨意而魯莽。
3
如果你在網上待的時間足夠長,那你肯定對下面這樣的詞匯不陌生:綠茶婊、男閨蜜、直男癌...并且每次看到這樣的詞匯,都能主動地對應到某一類人身上:
男閨蜜:如果不是GAY啊,他肯定就是想睡你唄,男女之間哪有什么純友誼,他這么積極主動靠近你,絕逼沒安好心。
綠茶婊:長得這么好看,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不知道是想勾引誰啊,男人都是眼瞎么,會喜歡這樣的人。
女權癌:我要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原因只能是我愛他,跟他在一起我很幸福。達不到這兩個標準,滾他媽的。男人嘛,我說過了,自從按摩棒發明以來,男人就可有可無了。
不得不說,整天把這種話掛在嘴邊,并試圖用一個標簽去打壓另一群人的,要么心智不正常,要么極度缺乏安全感,所以必須和其他人抱一個團。
更令人覺得惡心的是,這些人還以為自己屹立在社會生活和思想道德的巔峰,其他人都是賤人和low逼。
她們在網上橫沖直撞,嘶聲力竭,通過否定別人來肯定自己,用隨眾來獲得安全感,樹立假想敵來奮斗,好像只有這樣,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獲得極大的滿足。
4
曾經有一句話很流行:如果你沒瞎,就不要從別人的口中認識我。
把這句話翻譯一下:如果你心智正常的話,就不要通過一篇文章,一個標簽,甚至別人的嘴去認識一個人。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在別人嘴中的你會有多少版本,也不知道別人為了維護自己,為了獲取自己的利益,而說過多少蠢話去詆毀你。
如果從小就被這種偏見、貼標簽的情緒所影響,那么在面對任何人或者事情的時候,都會不自覺流露出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愛憎。
偉大的先賢和智者早就告訴過我們 ——
Great mind discuss ideas, average mind discuss events, small mind discuss people.
5
不要隨便給人貼標簽,也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意淫別人生活得幸不幸福。
利用煽動他人情緒建立起來的影響力,好好做自己的廣告吧,別利用這種能力煽風點火。
最后再送一段我受益匪淺的話給大家,我很喜歡的大妹妹菁菁說的:
你不是XX人,不是XX人,不是XX人,不是XX人,不是XX人,不是XX人,你是你自己,你誕生于某地某國,使用某種品牌手機,在某個公司從事某種工作,都是某些不必要的特征,唯一必要的是你自己。
我們一起共勉。
- END -
社長從來不假裝(newlubianshe)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