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直播帶貨最終章
雙十一已經正式啟動幾天了(鬼知道為什么雙十一一年比一天提前),在李佳琦一聲聲「不要睡!」的吶喊中,我決定再來聊聊最近對直播帶貨的感受。
「直播帶貨」和「私域流量」,作為2020年年度熱詞并駕齊驅,尤其是直播帶貨,成為今年各大品牌、主播、明星、平臺、消費者之間的集體狂歡。今年我針對直播帶貨有過幾次集中的思考,寫過2萬多字的內容。
根據網傳數據,李佳琦與薇婭兩大主播雙十一首晚定金成交額就突破10億,其中李佳琦直播間6.9億元,薇婭直播間3.7億元。以這個成績來計算,李佳琦和薇婭為今年雙十一作出的貢獻最終將會是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直播帶貨火了一整年,多少MCN、主播、明星先后入場,多少消費者連連剁手,也創造了多少奇跡,也似乎成為了疫情下緩解經濟壓力的最大動力。
再說說幾個我最近的感受吧。
一、薇婭李佳琦已經和直播帶貨無關
不管我們愿不愿意承認,李佳琦和薇婭,作為淘寶直播的兩大代表,已經與整個行業基本盤越來越遠了。從倒逼供應鏈能力到用戶關注度,從播放量到粉絲數,這兩個人的數據幾乎扛起了整個直播8成以上的水平。這完完全全是一場造星運動。
李佳琦和薇婭已經不能代表行業,不能代表直播,僅能代表他們自己。
所以我認為,去掉李佳琦和薇婭的直播帶貨,才是行業的真相。就像上一篇文章里說的那樣,我始終堅持直播帶貨的未來就是被常態化的。2G時代的電商詳情頁是圖片+文字,4G時代的詳情頁是短視頻,5G時代的詳情頁,就是直播,也許還有VR和AR等等。
所以,對品牌們來說,千萬不應該把對直播的認識再停留在薇婭李佳琦身上,把直播帶貨作為銷售基本盤,運營它,直播帶貨的未來,一定在店播。
二、直播帶貨難以建立品牌
先說結論,至今為止我沒有見到哪個品牌是靠直播帶貨出圈并被認可為一個品牌的,如果你覺得有可以在評論區告訴我。
只要你看過直播,一定會發現,只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勢能的品牌、產品,在直播間能獲得相對較好的認知度和歡迎度。如果你是一個新品牌,直播一定不可能是冷啟動的渠道選擇。
靠直播帶貨獲取一定品牌勢能也并非沒有,比如深度綁定李佳琦的花西子,和搶占羅永浩直播紅利的代餐品牌ffit8,但前提是人家在產品上的功力,以及品牌建設其他緯度的作用,讓品牌飛輪逐漸轉起來,而直播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且非核心因素。
另外,整個直播帶貨,目前還停留在以低價促銷為主的階段,在這樣的基本盤下,更難以靠直播帶貨形成品牌效應,即使直播數據十分亮眼,而這也是極低的概率。大部分品牌在布局直播領域的時候,除了GMV外,更多的可能追求和某些頭部主播合作的公關效應上。
三、明星們,去代言,不要帶貨
說完品牌側,說說主播側的感受。觀察完不少明星轉行直播后的表現,我堅定的認為,明星真的應該代言,而不是帶貨。因為直播帶貨真的真的不適合這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明星。只有像劉濤這樣極個別的明星,可以在直播帶貨這行做出較好的口碑,其他絕大多數明星主播在我看來,在品牌側的口碑是撲街的。
為什么明星一窩蜂投入直播間?一邊是疫情加劇經濟環境惡化,明星難保自身業務,直播成為他們為數不多可選擇的經濟來源,且并沒有太掉價;另一邊是品牌們對于流量的饑渴,迫切希望借助明星效應提升GMV。于是,需求和供給的天平達到了久違的平衡。
但現實情況卻是,能帶貨者萬里挑一。這個現象并非限于直播,在15年前后微信公眾號爆發的時候也如此,優秀的內容創作者其實一直就只有這么多,沒有這樣的能力和打造的討喜人設,幾乎是難以成為一個優質帶貨人的。
明星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大部分明星沒有精于某個垂直領域,他們也無法產出優質的內容,甚至個別連「努力」都不愿意付出。他們有的,也許只有一張俊俏的臉龐。
所以,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吧。李佳琦和薇婭,他們對于商品的熟悉程度,他們努力的程度,他們對一個領域孜孜不倦的研究,注定了他們活該成功,明星吧,還是踏踏實實去代言吧,不然,就把自己高高在上的形象毀了……
四、再說幾句
最后說個自己的判斷,雖然雙十一真正的重頭戲還沒開始,各大直播間每天也還是在熱火朝天,但我的判斷是,今年雙十一,就是直播帶見頂的時候了。
但是,見頂并非意味著直播帶貨要崩盤了,或者徹底走下坡路了,反而我覺得直播一方面已經變成行業基本盤了,逐漸變成社會基礎建設,一方面頭部主播與行業整體的鴻溝已經無法被抹平,天高任鳥飛,頭部的故事,和大多數人都沒關系了。直播往更平穩的趨勢發展,也是更健康的生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