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招,寫出用戶一讀就心癢的產品優勢文案!
作者:關健明
來源:創意很關鍵(id:bigideaa)
原標題:《你煩惱產品優勢寫不精彩?用這2招,顧客一讀就心癢》
這篇文章要講文案,老關卻要從Hiphopman開始講起。
這2件事有啥聯系?往下看。
上周歐陽靖被淘汰,朋友圈一片心碎。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02年,他參加一個黑人說唱battle節目,七連勝拿到冠軍,在新聞上火了一陣子。靖哥聲音洪亮,氣勢很足,很有特點,第一集雖然戴著面具,但是一開口大家都猜到了。
我身邊一些朋友不關注嘻哈,會問我”老關,歐陽靖為什么這么火?“
我就要想一段話,形容他即興說唱強得爆炸,我一般是這樣說的:
這樣講雖然還OK,但我發現朋友聽完,只是點點頭,沒有那種嚇一跳的感覺。
如果把歐陽靖當做一款產品,我這句當做賣貨文案的話,顯然是不合格的!
這時候,網上一句話突然流傳開來,瞬間把我這句秒殺了——
酷!太妙了!即使是不聽hiphop的人,看到這句話也秒懂了,歐陽靖多厲害,還需要解釋嗎?
于是我進一步思考,這句話為什么這么牛?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文案邏輯?
經過幾天思考總結,我挖出2個非常好用的思維工具,非常適合用來表達產品優勢,你把它們用起來之后,能淋漓盡致表達出產品的強悍,讓顧客瞬間心動。
先來看我們營銷人的困境,寫產品優勢的時候,我們最容易掉進一個大坑——同質化。
賣VR眼鏡,所有人都在喊“驚險刺激”,
賣美食,所有人都在喊”美味營養“,
賣數碼,都在喊”顏值高功能強“
……
如果我們還跟著別人喊,我們的文案注定被淹沒在資訊海里,我們該怎么辦?
1.跨界名詞組合
先看一個精彩的故事。
我的朋友老孫,從金融公司出來,創業賣精品水果。他就像一列火車,每天“逛吃逛吃”,碰到有特色的好吃水果,就包裝成產品來賣。
6-8月,很多時令水果陸續上市,他打算大力推青島的嶗山杏。老孫是青島人,從小吃這玩意長大的,他全國跑了一圈,發現這個杏有兩優點,屬于全國稀缺,一是甜,很甜,而且不酸,其他產地大多是酸的,二是水分很足,其他產地的杏子一般口感比較面,比較干。
OK,產品優勢很明顯了啊,甜,多汁,問題來了,怎么把它寫得精彩呢?
在表達賣點上,中國90%的水果電商是這么寫的:
第一種是產地流,什么四川蘋果、若羌紅棗、碭山梨子……按這個套路,我們就要重點寫嶗山,寫這地方水土多好,杏多聞名,這樣有用,但打動力只能說一般,畢竟大部分顧客不是山東人,他們對嶗山杏多好沒概念。
第二種形容詞流,寫水果甜脆多汁啦,水晶雨露啦,現摘新鮮啦……這種已經爛大街了,我們如果還這樣寫,顧客會覺得很沒意思,關閉頁面走人。
第三種比較好玩,叫情懷流,比如褚橙,你肯定知道啦,主打勵志,“一顆勵志橙,一段浮沉事”,操盤這個項目的營銷人后來賣櫻桃,你猜猜產品名叫什么?………………紅唇之吻!哈哈,“說不出的愛,用吻來替代”,也是醉了。
我們也可以起個名字,比如橙黃之戀!但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教育市場的成本很高,人家拿大錢砸廣告才能造出勢來,創業公司做不到啊。
難道就坐以待斃了?不可能!
大家來讀老關文章,自然是要獲得90%營銷人不懂的思維方式。接下來介紹老孫的獨門絕技,用上它,竟然能量產精彩文案,讀者一看就懂,一看就心動,而他竟然還同意我公開分享出來,所有讀到這里的人真是賺到了。
光看他給杏子起的名字,就已經足夠驚艷了——
喔,厲害!水蜜桃,大家肯定都吃過啊!
而且腦海有回憶,吃桃時,那種甜蜜噴汁的口感,“水蜜杏”有多甜,水分有多足,顧客一下子就懂了,居然不需要再多一個字去解釋!
而且比起其他名字,水蜜杏有畫面感,有腦海聯想,容易記住,顧客吃完后,也很容易傳播給朋友,“嗨,我最近買了一個杏子叫水蜜杏,真的很甜哦!”容易帶動轉介紹的訂單呢。
老孫還挑了10個用戶試吃,用戶激動地寫下好評,有一句特別精彩
像吮吸熟柿子那樣吸一口杏肉
又仿佛吃了一勺杏味奶昔一樣
柔和細膩
每一口都是一種驚喜
他把這些好評截圖,發到新一期的推文里,進一步證明杏好吃,結果是原來一天銷售100盒左右,新版文案推出后,頭2天訂單漲到250+,后續的訂單也穩在150左右。
接下來是揭秘魔術的時刻,老孫是用什么思維工具,才能想出這么好的文案?
答案就是這張圖。
我們按1-2-3-4看。
1、確定品類名,那就是“杏”,毫無疑問。
2、確定產品優勢,“很甜不酸”,“水分充足”。
3、跨界思考,除了杏這個品類,還有什么事物是“很甜不酸”,“水分充足”的呢?這一步有點難,但老孫經過耐心地聯想,篩選,想出了水蜜桃。
4、把品類名+跨界名詞=水蜜杏,精彩文案新鮮出爐了。
還記得剛才顧客評論時,寫的那句“仿佛吃了一勺杏味奶昔一樣,柔和細膩“嗎?寫得也非常棒對不對,而背后的原理,還是上面這4步啊,奶昔(跨界)+杏!
接下來給你一道實戰思考題:
一款南瓜香味濃郁,蒸熟后瓜肉表面有少量白色液體(不能想歪),口感柔軟,入口即化……好了,怎么寫產品優勢,能把它寫得精彩生動?
機智的你,一定看了看上面那張圖,1-2-3-4齊步走~
文案馬上有思路了——老孫如法炮制,把這款南瓜也賣出了高銷量。
這個思維工具不只能賣瓜果,賣任何品類都行,大家都喜歡數碼產品,你看下這個玩意,你見過沒有?
這個不是馬卡龍餅干哈,這是藍牙便攜音箱,很小,很輕便,出去郊游、鍛煉,哪怕洗個澡都能放歌,活躍氣氛。
顧客買藍牙音箱,小巧肯定是重點需求,誰都不希望帶一個肥大,沉重的音箱出門,尤其是女生!那么問題來了,在在電商頁面,讀者看不到實物,怎么寫文案,才能讓他感受到產品很小呢?
當然,我們可以放上規格,155x64x35mm,但你能指望顧客自己去找尺子,費勁地丈量比劃嗎?我們可以寫形容詞”小巧輕便“,問題是顧客信嗎?
于是我們又按1-2-3-4開始了思考——
文案很簡單,說一句”跟小型單反鏡頭差不多大“,顧客秒懂了,鏡頭誰沒見過呢?多小巧已經不需要多說了。
現在請你再看一遍這3個跨界組合,
水蜜杏、奶油南瓜、鏡頭音箱,
嘿,你發現一個潛藏的規律沒有?
為什么呢?
因為要拔高咱們品類的逼格,引導讀者往高大上的方面想啊,讀者覺得產品高級,就覺得產品值錢,我們報價時他更大概率覺得便宜,就更想買了啊!
比如那款小巧音箱,我們叫它”包子音箱“也不是不行,也能突出小巧,但是很low啊!
于是我加上這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思維工具圖的終極版定格如下:
是時候點擊右上角,把這篇文章收藏起來了。
你懂得。
2.跨界類比
如果你覺得第一招已經干貨滿滿,那么我想說,第二招也毫不遜色,而且是一種比較高階的寫法,一般營銷人都沒注意到,更別提熟練掌握了。
而你即將把它收入囊中。老關的文章需要動腦看,這一刻,請和我一起墮落一分鐘,做一個無所事事的宅男,去某直播平臺逛一逛。給你介紹一位主播,飛哥(化名)。
飛哥是一個熱血的健身愛好者,他發現一個有趣的商機:很多男生想健身。
但是國內健身房都要買課,教練才會來教你,沒錢的人在里面,就成了他口中的”健身孤兒“,很可憐,無法入門。他喊出一句口號“你不會 教你,你懶惰 我陪你,你還有什麼理由不訓練?”,天天在平臺直播自己健身,講解動作要領。
顯然,飛哥不是做雷鋒,人家也是要賺錢謀生的。他賺錢靠賣營養品,他代理了一個德國品牌,價格不便宜,要399到439元一罐。
蛋白粉品牌千千萬,飛哥為什么選這款呢?他看中這款是”100%水溶乳清蛋白“,產品優勢是”長肌肉更快“。
問題來了:怎么讓看直播的宅男們理解、相信這一點呢?
很多營銷人會這樣寫:解釋營養學原理,說這款產品是牛奶分離提純啦,吸收率高啦,氨基酸組成合理啦等等。
問題是我們換位思考下,宅男們剛看過衣著暴露的女主播,精彩的游戲特效,完全是一種消遣娛樂的心態,他會費腦子聽你講這些專業嗎?
嘿,這也是我們,每個營銷人——都會遇到的難題啊!!
當你賣數碼產品、醫療產品、昂貴電器這些比較貴的產品時,你會發現它們的產品優勢往往很復雜,你一講專業術語、原理概念,文案就成了博士論文,特別枯燥難懂,讀者不愛看,也看不懂。
但是產品優勢偏偏就是這些啊,繞也繞不開,我們該怎么寫呢?飛哥在詳情頁的這句話真的太亮了!
BOOM!正中靶心!宅男一下子就懂了,他們經常打游戲,吃經驗卷軸,升級更快,角色變更強,這一點他們太熟悉了。
那么蛋白粉還要不要買呢?當然要!有開掛的道具,為什么不用?
你看到了,表達產品優勢的第二招就是跨界類比,它的原理在這張圖里——
看了這么久老關的文章,想不想看看老關寫的推廣文案——用上面這個方法?
2個月前,我接到一個電話,是一個來自北京的陌生號碼。
我一愣,好熟悉的名字啊,是誰……噢!
想起來了,北京曾經有個烤鴨品牌非常火,起了個名字”叫個*子“(略去那個字,你懂得),有點色情,又很貼切,因此非常搞笑,一系列品牌傳播活動很成功,一時間成為全國級的傳播案例,他找我,是想干什么?
”我現在創業,做了一款精釀啤酒,寫產品推文的時候,我們一直找不到方向,想請你幫忙!“省去中間溝通過程……總之我接下了這個項目。
你發現沒,說到喝啤酒,前幾年,我們都在喝某京、某島、某花、某津、某江。
這幾年不一樣了,大家開始喝進口酒,16某某,福某某,某熊……比利時的、法國的各種,大家。普遍感覺口感更好,更香,更好喝。奧秘在于,酒發酵時摻了水果、香菜籽等等香料,因此會有這種花樣香味出來。
而我要賣的這款啤酒不一樣,它是采用的是德式經典的配方,德國人只喜歡用麥芽釀酒,痛恨摻香料的做法,1516年,德國巴伐利亞公爵維爾遜五世甚至頒布《德國啤酒純凈法》,規定啤酒主食材只能用麥芽,其他統統不許放,為的是釀出100%純麥芽味的啤酒。
其實德式小麥啤酒是啤酒里的老祖宗,后人在它的基礎上,加入水果、香料等其他食材,做了創新的酒款。但無論怎么創新,德式小麥在全球范圍內,一直是最暢銷的酒款之一,口感醇正,好喝,非常經典。
看完這段資料,我寫下一句話,這款酒暢銷了500多年,你應該嘗試一下。理由很充分,因為他經典、正宗,全球暢銷了500多年,味道有多好還需要證明嗎?
但是如果就這么寫出來,總感覺很啰嗦,而且打動力不夠。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話在嘴邊,就是表達不出來?我氣得錘桌子,卻也無濟于事。
有一天,我想到晚上11點,在桌前苦坐像一尊雕像,卻實在沒有靈感。我走下樓,繞著周邊街道散步,轉了一圈還是沒想法。我沮喪地走回小區,門衛亭的白色燈光照在地板上,突然,一句話從我腦海里冒了出來——
對對!就是這個意思!我趕緊掏出手機,用搶紅包的手速,飛快地把這句話敲進備忘錄。最后,我把它放在臨近末尾的一段,作為引導顧客立刻下單的”秘密武器“。
推文投放的效果好到出乎意料,第一次投放是在一個營銷大V的公眾號(三個字,以”小“開頭),這個號的讀者和我們一樣,都是營銷人,看文章時總會有”職業病“,會情不自禁地思考:這句文案用了什么技巧,那個促銷手段是什么原理,總之就不是好好購物的心態,但結果照樣賣得不錯,支付轉化率比以前提高了76.86%!
前一周,我們又投了3個大號,3天賺回營業額35萬多,ROI高達1:6以上,也就是投一塊錢廣告費,能賺回來6塊多。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這句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回頭做復盤總結的時候,我才發現這種思維,其實就是跨界類比,不信你看——
回到這篇文章開頭,我們聊到歐陽靖,說起他大家不熟,但是說起張學友和快樂男聲,所有人都懂了,本質上,不也是在用這個工具嗎?
經驗卷軸、可口可樂、張學友……很多好文案,看起來像是突發靈感,難以學習,其實仔細研究里面邏輯。
其實本質的思路都一樣,只是披著不同的外衣出現罷了!
我們一旦抓住了本質,寫出好文案不就簡單了?
總結
★ 想把產品優勢表達得生動精彩,淋漓盡致,我們手里有2把武器:【跨界名詞組合】和【跨界類比】
★ 跨界名詞組合的思考邏輯:品類名——產品優勢——跨界名詞,最后,把跨界名詞+品類名=好文案
★ 跨界類比的思考邏輯:品類名——優勢原理類比——跨界名詞,最后,用跨界名詞類比品類名
★ 找跨界名詞時,請你注意兩個要點:
1.是這個詞大家要很熟悉,一聽就懂;
2.是它比我們的產品品類高級,能引導讀者往高大上方面想,從而提升他心里的產品價值,增強他的購買欲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