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提前發年終獎,背后是任正非的用人策略
來源:插坐學院(微信號:chazuomba)
作者:粥左羅
原標題:華為提前發年終獎!任正非: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你有年終獎么?多少?是年底發么?
今年 5 月,我去參加朋友公司主辦的新媒體峰會,看她公司順風順水,我說待遇不錯吧,她說工資還行,就是年終獎拖 3 個月還沒發。細問才知道,老板怕他們領了年終獎就走人,故意拖到年中才發。
「年終獎」變「年中獎」,而且是「次年」。用這種方式挽留人才,實為下策。
會玩的老板該怎么做?任正非做了示范。
近日,華為提前發年終獎的消息刷屏。
華為榮耀員工在內部論壇心聲社區稱,今年的獎金第四季度就發。
任正非簽發的內部文件證明屬實。
為激發員工斗志,華為榮耀團隊改革激勵制度:
真正以奮斗者為本,獎金不分職級,不看資歷,只看貢獻,導向沖鋒,服務用戶越多、獎金越多,上不封頂,及時兌現。
該方案稱:只要在內、外合規的邊界內達到目標,搶的糧食越多、分的獎金越多,13 級就可以拿 23 級的獎金。
一個新入職的應屆生,只要銷售業績到位,也能拿百萬獎金。
提前發年終獎,是很好的留將策略。在這樣的團隊,你永遠不用擔心干了活拿不到錢,更不用擔心老板會拖你的獎金,員工只管心無旁騖的奮斗、沖鋒。相反,若員工邊干活,邊擔心拿不到錢,邊干活邊怕老板拖他的獎金,他能干好么?
任正非是「人傻錢多」嗎?
絕對不是!相反,他是人精。
作為中國企業家里最頂級的用人高手,任正非如何用人?
我用一天時間,翻遍了他關于用人策略的講話,梳理出以下 6 條經典用人謀略,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以下,請看任正非的人才觀:
1
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
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人才
華為要創造價值,應承認資本的力量,但更主要是靠勞動者的力量。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年輕人的作戰能力提升很迅速。
要敢于漲工資,這樣人力資源改革的膽子就大一些,底氣就足一些。
我們需要多種學科人才,構筑對華為有長遠影響的知識體系,不能只局限在通信、電子工程類的招聘??梢哉幸恍┥窠泴W、生物、化學、材料、理論物理、系統工程等。
應屆進來后,要堅持 2 年的保護期,2 年內不要淘汰。當年華為電源團隊的一名干將曾是牙科醫生。他有兩年不太明白的適應期,將來能否脫穎而出就看他的實際貢獻。
「先有雞,才有蛋」,這就是我們的假設,我們對未來有信心,所以我們敢于先給予,再讓他去創造價值。
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么激活?血液就是薪酬制度。
任正非:什么是人才,我看最典型的華為人都不是人才,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
2
不同崗位,用法不同
要求不同,激勵不同
任總說,世界上有很多優秀人才進不來,不僅是工資問題,還有組織模型問題。要區別對待:
科學家進來,因為高薪,又較少的涉及人際關系處理,所以能留下來。
新招入的管理者,他領導的千軍萬馬本來就是上甘嶺來的兄弟連,誰服他?所以這批人員先放到重裝旅去參加循環打仗,打仗過程中,也會形成「兄弟血緣」關系,再任命他已經適應華為文化。
技師要去市場上對標,只要做到高質量,可以高工資。把全世界的優秀技師都挖到我們這里來,還做不出全世界最優秀的產品?也歡迎走掉的技師回來。
基層員工還是要踏踏實實,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貢獻多,就多拿錢。
3
找人而不是招人,找優秀的人
并給優秀人才創造最好的成長氛圍
找人,而不是招人。最優秀的人,肯定不是靠流程招來的,是靠伯樂去找的。
人才在哪都是香餑餑,都不缺發展的機會和空間。這要求我們要靠一雙慧眼去發掘,去找人,而不是靠流程來招人。
找對的人,不能靠看簡歷。主管要有求賢若渴的意愿,主動投入時間精力去找人,更要有識別人才的能力。如果看簡歷就能評估人,那電腦就能當面試官了。
我們對于人才不應該苛求,不完美的英雄也是英雄。人無完人,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優缺點,要學會發現人才的最大的閃光點,用好他們的長處。
如果貝多芬到你公司應聘,你心想,音樂家是聾子,有沒有搞錯?你想想,你會錄取嗎?
我們一定要欣賞個體差異,包容不完美的牛人。
當優秀的員工進入我們的組織,作為主管,我們需要做的就是:
第一,創造簡單、公正和透明的氛圍,讓所有為組織創造了價值的員工都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
第二,尊重和溝通,每一個員工都希望自己獲得認可,工作有反饋,能力有提升,這是最基本的。我們要尊重不同的工作方法和習慣,積極溝通。
第三,加強對骨干員工的關注和非物質激勵,重視組織氣氛建設。
4
炸開人才的金字塔尖
讓人才流動起來
金字塔本身也是封閉的系統,限制了組織模型和薪酬天花板,炸開人才塔尖,就是形成開放的人才系統。
我們要找一些牛人,幾個牛人帶一批小青年。
華為的「牛人」,都要自己選四個助手,培養這些助手開闊眼界。每個助手跟你時間不超過 3 年,能力就可以循環出去了。
加強干部流動,這是華為長期的方針,人才要循環起來,避免閉門造車,否則,慢慢地他就找不到目標方向了。那些在前線的干部,有一些回來是帶有戰爭經驗到研發,有一些是走向產品銷售,又增加了縱深,這樣子我們公司的血液都流動起來了。
5
不拘一格降人才
誰說窮二代不能成為華為接班人?
谷歌有他的選才方式,它拿走了很多人才。但我們認為,識別人才的方式很多,不能用一種教條的方式衡量什么是人才。
這次在美國招了大量的博士,這些人的第一志愿是非洲。為什么?出去留學的不全是富二代、官二代,還有窮二代。
窮二代的最大理想,是書讀完了趕快掙錢幫爸爸媽媽還賬。華為哪兒掙錢最多,非洲掙錢最多,他們就選擇去非洲。
他們到非洲綜合化鍛煉,什么都搞明白了,你怎么知道他不是華為未來的接班人呢?
華為公司首部微電影《We Huaweiers》
這個短片告訴你,17 萬華為人是如何工作的
6
大膽對人才投入
收獲是遲早的事情
我今天最高興的是,公司戰略方向跟我想的是一致的,短期內成不成功并不重要,我們走到這一條路上來,最后一定會成功,只是時間早遲的問題。
招聘人才這個事情,其實我們真的不知道哪個人才最優秀。
顛覆舊中國的是兩個醫生,孫中山和魯迅。
你找領袖的時候怎么會去找個醫生做總統呢,你有沒有想過?當然孫中山是臨時大總統,但當了幾天也是大總統啊。
所以說誰是人才,誰不是人才,沒有模型。你們大家知道金一南大將軍,看看他的簡歷,圖書館管理員。
華為要有開放的用人態度。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3 年時間從一星準將直升到四星上將,而且是一把手的上將;艾森豪威爾從上校升到五星級上將,只用了 5 年時間。美國這樣用人的態度,為什么華為不能用?
以上就是任正非的人才觀。
華為堅持「以奮斗者為本」,特別敢為人才花錢。據 2015 年的數據,華為年入 100 萬的超過 1 萬人,年入 500 萬的超過 1000 人。
但在我看來,給錢多并不值得華為驕傲。員工拿錢多,那是他的實力,人家牛逼、值錢,當然要多拿錢,你不用羨慕。
華為真正牛逼的地方,不僅在于給錢多,在于給得公平。一套牛逼的考核機制,獎懲分明,絕不讓真正的奮斗者吃虧,保護每一位貢獻者的合法利益。
最讓人喪失斗志的激勵制度就是:干多干少一樣,干好干差也一樣。
當然,所有的評估方式都會有誤差,都不可能 100% 精確的做到多勞多得,但我們至少要努力去朝著這個方向做。在這個過程中,老板和員工都要有好心態:
員工不要老覺得自己付出太多會吃虧,你的付出本質上是為自己,不是為了老板;老板也不要認為是自己給了員工機會就怎樣怎樣,機會其實是員工憑本事自己爭取到的。
作為老板,任正非就有個大智慧:不需要員工感恩!
陳春花老師采訪任正非時,談到員工與公司的關系,提到了“感恩”,陳春花說:在我們的認知里,當一個公司能夠為員工提供好的工作環境,獲得好的收入并能夠不斷成長,這個員工應該有一種感恩的心。
任正非聽完并不接受陳春華的觀點:
在華為,我們不需要員工感恩,如果有員工覺得要感恩公司了,那一定是公司給他的東西多了,給予他的多過他所貢獻的。
看完由衷地佩服任正非。劉強東說過,所有的失敗,最終都是人不行。反之亦然,所有的成功,最終都是人對了,典型如華為,不僅找對人,還要會用人。
人是最重要的,如何找人,如何用人,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
插坐學院(微信號:chazuomba)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