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與內容的邊界正在破裂
來源:賈桃賈桃
作者:賈桃
數英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互聯網廣告人說傳統廣告人不會玩,作品沒意思;傳統廣告人說互聯網廣告人自嗨,沒轉化。
傳統廣告和 互聯網廣告,你站哪一邊?
不知你是否越來越感知到,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廣告人所產出的視頻、H5、長圖文、海報等廣告,越來越呈現出一種現象。例數刷爆朋友圈的廣告,都有一個很大的共性-內容很扎實。
什么意思?就是廣告呈現出的內容很有趣,形式上也很新穎,在一條出街的廣告中,內容占了絕對的主導性。這就是當前互聯網媒介環境下,廣告的大體形態。馬云爸爸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講到,互聯網會經歷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
而后面這個“無”是說,到時候互聯網已經成為像空氣一樣的介質似的存在,互聯網已經滲入到生活的每個空隙,到時候人們可能根本不談互聯網,而是把互聯網當成生活的必備,是生活的基礎,沒有互聯網可能根本無法生活。
當互聯網真如此言,變成空氣一般的介質似的存在于我們生活,作為廣告人再回顧電視、廣播、雜志等傳統媒介,廣告人可能會感嘆當初移動端的social廣告大火時,廣告所初顯出來的內容形態,而那時就是廣告與內容邊界變得模糊不清的開始。
我原來做的是很傳統的廣告,現在做social,幾個月下來,關于傳統廣告和互聯網廣告,慢慢的自己心里有一個明顯的感知差別。這個差別是什么,就是當前廣告和內容的邊界正在被消滅,甚至在互聯網環境下,內容大有取代廣告之勢。
廣告本身的內容以及形式的變化,很大程度上是跟著媒介走。早期的印刷廣告,是報紙,海報,郵購廣告這一類。那個時候還說寫廣告,什么意思,就是廣告內容幾乎是由文字完成,所以也是文案的鼎盛時代,如何寫標題、副標題,如何寫正文,是廣告文案的必讀課。
后來呢?是電子媒介,是電視、廣播這類,當然就練就出一批電子廣告牛人,他們產出的電視廣告廣為流傳,甚至全民皆知。再后來呢,就是互聯網了,是電腦PC和手機移動端這類,電腦上是網站廣告、貼片廣告、彈窗廣告等等,手機上則是H5、小視屏、GIF動圖等等。
媒介在變,廣告內容也在變。
我們慢慢梳理。
傳統廣告下-媒介與內容平分秋色
傳統廣告最常見、最大眾化的是電視tvc和戶外平面廣告。
傳統廣告表現形式是怎樣的呢?
先來看電視廣告。電視廣告其實是強媒介廣告。什么意思?就是媒介很強,廣告內容的吸引力方面本身其實是不太強的。依靠黃金時段的反復和高策略性的文案,讓品牌或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接受。在一則廣告中,電視這個媒介和廣告內容兩者的作用都至關重要。麥克盧漢說媒介即信息,就是這個道理。
而廣告內容本身呢?因為電視廣告的高價格,迫使視頻廣告越來越短,這也迎合廣告主本身的需求。因此要求廣告內容本身是短平快,一則15s的廣告也就幾十個字,對文案本身的要求很高,對畫面也是一樣,需要快速抓住消費者眼球。所以這類廣告其實是超硬的硬廣,考驗廣告人員的策略性和品牌管理知識,需要對一個品牌做全體的考量。
平面廣告。戶外平面是一個固定展示媒介,也是一個強媒介廣告,因為它的定點曝光要求消費者必然會看到。只不過“強迫”消費者的時間更短,媒介本身的信息也沒電視媒介那么強。
因為看不看廣告的一部分選擇權已經回到顧客手中,所以對廣告自身的內容要求自然比電視更高。廣告文案必須精煉而有效,畫面必須盡可能的吸引消費者,引起他們的注意。
傳統廣告的表現形態大抵如此,這些廣告本身也更多的帶著一些“廣告”的影子。在任何媒介和形式上的廣告,品牌主的相關信息占主要篇幅。
而互聯網媒介環境下的廣告呢?
互聯網廣告下-內容為王
再來看看互聯網廣告。
早期的互聯網廣告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學傳統媒介。橫幅、彈窗、條幅等等。但后來越來越發現,其實這些老辦法在互聯網媒介環境下是行不通的,因為傳統廣告需要依靠媒介力量,互聯網里的媒介介入性太低了。
互聯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弱媒介,媒介本身的影響力太小了。小到受眾根本可以直接忽略媒介,只看內容。所以在這個媒介環境下,內容是王道。而當下慢慢摸索出來的社會化營銷才是經歷了這么長時間后,互聯網廣告的正確打開方式。
當然,這樣的媒介環境下,廣告主與廣告人之間一個關鍵性的矛盾就是,內容與品牌信息露出的調和。廣告主覺得這條廣告太內容了,雖然單純從內容上來看,很有趣,很有意思,但是你沒有很好的露出我品牌啊;而廣告人呢,則覺得露出太多品牌信息,反而會阻礙內容的傳播,影響內容的質量。所以這個應該是當下互聯網廣告人感受較多的一點。
我們從互聯網媒介下幾個形式的廣告來看看這個環境。
先看看網絡廣告視頻(不是貼片)。網絡環境下的視頻廣告,其中被傳播的厲害的,直接稱之為病毒視頻。病毒視頻簡直就是內容取勝啊,要搞笑、要幽默、要新穎、要會玩,要扎心等等,這些都是對內容的要求,而傳統廣告有這些要求嗎?沒有。而且那些在傳播上最厲害的,例如三九《有人偷偷愛你》,招商的番茄炒蛋等等。一個2分鐘的片子,1分50秒的其他內容,最后幾秒鐘才露出一下品牌信息,為了引起傳播,品牌只能屈服于內容。
互聯網下是自傳播,內容不好,廣告本身就無法獲得高曝光,而相比于電視tvc,偶爾爆火的網絡視頻,成本低,傳播量大。這自然是廣告主們爭相追求的。
H5。如果是網絡視頻還有媒介投放平臺的一丁點影子,那么H5則是不折不扣的純內容,因為沒有媒介平臺,自身的形式也是內容。純內容的形式下,當然就全靠內容本身。今年爆火的百雀羚長圖、網易有道戲精女孩等,無不是內容取勝。
媒介變了,廣告形態也變了,互聯網考察廣告人的好像是一種內容與品牌結合的能力。
總結
行業形態的巨變,帶來最大沖擊的還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當下正是廣告與內容的邊界慢慢破裂的時候,也是傳統廣告人與互聯網廣告人,互相吐槽、各執己見的時候。
正當傳統廣告人正在懷疑互聯網廣告的轉化時,那些走在前面的先行者已經玩的風生水起。其實我們仔細審視一下這些時代前沿的浪潮公司,他們不像廣告公司,卻反而像一個內容公司。
傳統廣告的內容是以品牌信息為主;互聯網廣告的內容是無關于品牌,以能引起大眾觀看下去為主。
當電視、雜志等傳統媒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互聯網媒介掌握著人們的注意力時,廣告本身會迎來一場巨變。廣告變得內容化,變得越來越不像“廣告”。
而引起這種改變的背后,是媒介的變化。媒介的效用越來越低,選擇權交給了大眾。你交給了大眾,自然必須按照大眾的需求走,按照他們的喜好走。而廣告這個東西本身就不討喜,要消費者觀看和傳播,看的還是內容。
當下正是媒介的過度時代,所以也是廣告向內容慢慢轉變的時代,是廣告與內容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的時代。
這是一個大趨勢。
然而互聯網環境下,內容取勝的時代,傳播聲量最大的卻是內容本身。因果關系從來都如此,既然內容占了主要篇幅,消費者記住的當然是內容本身。受益最大的自然也是那些內容背后的制造者們,而不是品牌主。新世相做的,火的當然是新世相;W做的,火的當然是W。
賈桃賈桃(jiataojiatao789)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