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廣告公司萬劫不復
來源:雕爺
前兩天面個高材生,她曾經在啟明創投實習過,聰穎過人。聊到由于疫情,她原本的留學計劃拖延了,在國內先看看機會,一旦能走,就繼續原來計劃,去國外把市場營銷MBA讀完。
我大驚失色,良心勸告道:“如果是市場營銷,就千萬別去國外讀啊!國外先進東西很多,但市場營銷這件事,已經是過去時了。就好像你無法在美國學移動支付,無法去法國學外賣送餐一樣,沒人能教會你他自己都玩不熟的東西。”
我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張膽鄙視海外的“市場營銷學”,不是因為咱們國家自己的大學教授水平高,坦白說,學術水平咱們依舊差人家幾個段位。但真實市場環境,咱們扎扎實實領先國外一大截了。或者說,咱們的實戰經驗,早早超越了理論水平,暫時達到了一個“真空階段”。
消費品,無非就是三大基石:產品,營銷,渠道。(如果加上價格因素,其實就是科特勒的4P理論了。)而這三大基石,恰恰就在這最近兩三年內,中國全都顛覆得鬼哭狼嚎,親媽都不認識了。
產品端?中國神奇的供應鏈集群,也就是芯片等高精尖的東西沒全搞定,而普通消費品的那些玩意兒,獨步天下,還蹭蹭蹭的微小改進中,放眼全球,中國獨一份;
營銷?營銷的本質是傳播,今天全中國人的時間都在抖音快手,種草全在小紅書。哈佛、斯坦福的營銷學教授再勤奮,也還沒刷明白抖音生態吧?別說他們不明白了,中國這邊無數企業,幾百萬幾千萬花進去,還沒敢說都玩明白呢。而且這個生態,仍在瘋狂繁榮中,明年會出現什么新玩法,新物種,沒人知道。僅僅從商業生態成熟度上講,TikTok晚國內的抖音1~2年以上,似乎是大家公認。
渠道就更別說了,拼多多和私域電商的玩法,都已經是過去熱點,而今天的探索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社區團購,連國家都不得不出手,攔一攔大家對渠道模式探索的瘋狂勁兒。
這三件事,中國喪心病狂的領先,還只是一個“起點”,最可怕的事,最近一兩年,正在發生……
可能是人類工業消費品史上第一次:營銷重新定義產品了!
—— 注意哈,這是一句非常不周到的話,完整來說,產品也在重新定義營銷,營銷也在重新定義渠道,我本意最想說的是,現在的產品營銷渠道三件事,打散了重新組合中,相互滲透,相互定義。
你說李佳琦到底是一個渠道,還是一個營銷?你說他是渠道,但他今天對于美妝類產品的話語權,遠遠超過以前某幾本大牌雜志。而你說他是營銷時,他帶貨的金額,已經超過多少主營是渠道的上市公司。
曾經的消費品產品誕生流程,正在全面落伍……什么用戶問卷,焦點小組,聽起來各種高大上,但都避免不了一件事:產品經理主導的黑箱子。一般來說,由產品經理主導下的產品,封裝成一個“黑箱子”成品,然后傳遞給下一環節。
為什么營銷人津津樂道一句話,“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這是西方教材版;東方版是“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句話背后的邏輯是,既然我在冰天雪地里,我的客戶只有愛斯基摩人,而我的產品只有冰,OK,人、貨、場三件事齊備,我只有使命必達,把信帶給加西亞……
可惜,從今天的中國開始,這兩句話將是營銷人的恥辱。
愛斯基摩人并不缺冰,你非得用高超能力賣冰給人家,你不是個騙子你是什么?你難道不該賣羽絨服給他們嗎?而且是愛斯基摩人文化里,覺得特漂亮的那種羽絨服?
以前的工作流,本質上是“黑箱傳遞”,是一種“單方向工作流”,產品部門封裝好黑箱子傳給營銷部門,營銷封裝好傳給渠道部門,在這個主干道下,例如培訓部,PR部,法務部等等,接過黑箱子去往下傳遞。只是從來沒想過一件事:營銷人,就從來不熱愛打造產品嗎?
李佳琦就最熱愛產品。他的粉絲之所以信任他,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李佳琦真懂產品,別說差的產品了,平庸的產品,李佳琦都幫大家不踩坑,但李佳琦并不是一個有化學背景或研發背景的“產品人”,他的本質是站在營銷人和渠道人的強勢地位上,“倒逼”了產品人。所以才會出現“花西子”這樣產品力強大到恐怖的好產品,借勢李佳琦起飛。
雕爺大膽預言一句:接下來三年,所有“營銷大師”統統可以去死了。只要你們沒有參與到源頭去定義產品,你們還打算接過一件已經開發完成的“黑箱子產品”,然后各種“頭腦風暴”,找尋這個產品的“賣點”,然后什么提煉總結腦筋激蕩,“包裝個新意”出來……屁都沒用。
現在的產品,等生出來后再去找亮點,黃瓜菜都涼了。
所以回到我本文標題,曾經風光無限的4A廣告公司,只要你還在售賣你的廣告、營銷、傳播能力,而沒有把對產品的理解,把產品的靈魂重新定義,沒法介入到產品的源頭思考,那么你就再也無法賣爆一件產品了。
我之前寫過一篇《產品經理的春天來了》,沒說明白的是,99%的傳統產品經理飯碗也該丟了……因為傳統產品經理,可能就是個混飯領底薪的小工具人啊!今天中國市場需要的是,是那種對產品充滿激情,不僅懂產品定義,還懂消費者,懂營銷,懂渠道,能夠將靈魂注入到一個產品中去的新一代產品經理。
某種意義上,我見過一些頂尖的營銷人,該去試試當產品經理了。其實,有賴于中國高度發達的產業鏈集群,各種分工非常明確,你想做啥,供應鏈上的廠家都能給你弄出來,最核心是:你到底有沒有對這個產品“未來模樣”的想象?
有趣的是,馬車時代想象出汽車時代的亨利福特,功能機時代想象出智能機的喬布斯,汽油車時代想象出電動車的馬斯克,他們肯定是偉大的產品經理同時,他們還都是偉大的營銷人!“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別,別,別做廣告人了,好好做產品人吧。
打磨不出牛逼產品的營銷人搞不定好渠道。
反正,我自己現在的時間精力,以及大部分人公司核心人才的時間精力,都放在打磨好產品上了。產品牛逼了,營銷和渠道,水到渠成,四兩撥千斤都信。產品力不到位,無法做到“產品先贏”,營銷就是自取其辱……孫子兵法云,勝兵先勝而后求戰,敗兵先戰而后求勝。現在中國消費品市場改幾個字即可:產品先贏而后營銷,敗兵重營銷而產品他喵的特平庸。
結論,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的背后,還有一重意義:
無法將靈魂注入產品的營銷人,將是一種恥辱。
作者公眾號:雕爺(ID:Diaoye38)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