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跳槽到創業團隊?三點總結助你更好地做判斷
數英用戶原創內容,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年末,我所在的IP項目創業團隊開始做年終總結,作為策劃的我當時正在跟進的兩項商務合作方案進展順利卻還未落地,正值員工全年績效考核,我的平均分值在中上水平。
而在員工年末面聊期間,負責人以項目調整的原由通知我轉崗,兩周后協商無效被離職。在這個項目組里投入了一年的心血付諸東流。
離職后半個月的時間里,漸漸想清楚了這個項目外部局勢的變化和自己越來越尷尬的位置,慢慢放下了不甘心的執念,重新整理案例準備求職。
為這段戛然而止的創業團隊工作經歷畫上一個句號。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
1.明確你的能力邊界,確認老板對你的期待。
對于這段工作,我感觸最深的問題是:作為輔助職能的我,單點作戰,實在承擔不了整個項目的線性增長,而上級對我有這樣的期待。
在入職之初,作為公司策劃組的一員,上級對我的初始期待不過是參與文案撰寫促進官方自媒體的傳播率和粉絲增長,與商家碰撞創意思路推進合作落地...
這些對從事三年多公關活動和品牌推廣策劃的我來說,可以說是力所能及,最初的方案和想法也得到過老板的肯定。
三個月之后,五人的策劃組解散,我被分配到新成立的IP項目組,上級對我的期待從輔助性的項目配合到能獨立承擔數據增長的考核。
一開始的我倍感壓力但干勁滿滿,非常看好這個在國內還未能找到對標成功企業的新興項目,說不定是下一個獨角獸創業公司。
直到自己意識到數據增長背后所需要獲取的資源支持和團隊協作都無法被給予的時候,接下來走的每一步執行都感到如履薄冰,有時候已經意識到了對數據增長無益,但迫于合作需求而計無付之。
領導放權時,的卻是你大展身手的好時機,但作為一個在廣告行業習慣了為甲方規劃短效方案的策劃人員,能否在一個一切以數據結果為核心的互聯網創業公司承擔業務線性增長的重任,的確需反復審視自己的能力。
所以,明確老板對你的期待,能否為你提供相當的信任和支持,是一切挑戰自我的前提。
2.搞清楚誰會為項目賦能。
這一年所設定的績效基本上完成了所設定的目標,而在負責人眼里卻是杯水車薪。
在一個未融資成功還在不斷燒錢的項目,老板心急如焚的焦慮可想而知。
沒能聘請到真正能夠指引策略方向的職業統籌者,一切以結果導向的思維邏輯和資本投機心態不可能讓老板對員工不緊不慢的工作進度保持足夠的耐心,更無法從專業角度給予你肯定和評判。
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希望自己的員工去為項目賦能。
投資人的心態是:我看好這個產業,我出錢,你來幫我做起來。
但找不到合適的管理者為項目賦能,整個項目組是成員是一群松散的,各自作戰的士兵,沒有統一的發力方向。
上周聽梁寧的產品經理思維課時提到一個案例讓我深有體會:優酷被愛奇藝超過。
優酷的對外解釋是,上市到了一個周期需要給投資人回報,所以減少了版權購買的支出。結果,愛奇藝抓住機會加大版權購買,只用了一年時間就超過了優酷。
其實背后還有一個邏輯是,百度對愛奇藝的賦能。因為版權購買就是花錢,誰都能做。而百度用高效流量的和機房IDC(數據托管服務)能力,極大地為愛奇藝賦能了。
如果CEO總是對員工不滿意,也許是他們本身找不到外部勢能為項目賦能,所以員工繼續拼盡全力的干活也無濟于事。
畢竟,每一個人,就只是一個當下的“點”,資源都很有限。一個“點”,老板再抱怨,再壓榨,也就只是一個“點”的資源而已。
所以,作為非大牛的我們求職時,了解老板是否有所在行業連續創業的背景和資源,能否給予你工作充分的指導和支持比給你開出一份高薪來得更加重要。
3.好的創業團隊,對用戶需求的感知力超過數據指向。
在這家規模不小的互聯網公司,能夠感受到最明顯的浮躁就是迷戀風向而并一定是真正的需求。
無論是做線上課程還是做新媒體電商平臺都無法切中痛點快速崛起,一年后該解散的解散,該瘦身的瘦身。
梁寧說,她在騰訊工作的幾年,每次在做工作匯報的時候,大家很少談論數據。大家坐到一起的時候,會花大量時間談感覺,談細節體驗,談不同場景的可能性 ,談不同人群模式的不同體驗。
為什么?——因為數據是水管里流的水,是一個常態,是一個結果。
一個男人月薪十萬,名下三套房產,一輛奔馳一輛法拉利,但是女人相親時可以憑借這些數據做就嫁給他嗎?她知道這個人經歷了什么,才成為今天的樣子嗎?
很多創業團隊在決定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大都是看到了其他團隊正在迅速增長數據而躍躍欲試,急迫地做數據調研,繼而成立新團隊;急迫地制作內容,等不及改良迭代繼而迅速衰敗。
也許資本優勢能讓公司再次去折騰其他項目,但對團隊每一個和項目一起成長而甘愿默默付出的成員來說,著實是一次不見血的傷害。
我的感受是:不成熟的創業團隊里耗光的熱情和不歡而散的打擊,需要用很長的時間去自愈。
風口下的創業團隊雨后春筍一般快速興起,至于能走得多遠,除了知曉它的資本儲量,也一定要分辨清楚團隊對用戶的觀察和理解能力是否能幫助產品更好地解決用戶需求,持續迭代優化,提供更棒的用戶體驗。
自己去親身體驗一番,亦可借助朋友和用戶體驗后的感受,列出優勢和不足,幫助自己更好地做判斷。
總結篇
作為一個還未成熟的互聯網新晉成員,從工作三年多的廣告行業離職,明確自己想要真正參與到一款產品成功,一個平臺崛起的戰役中來,是一個比服務甲方后做一套看似完美卻與我無關的總結更加有趣且燃的事情。
看到自己服務的用戶有所增長,看見微信微博后臺的留言反饋都會令自己干勁滿滿。
盡管有所缺憾,但是感謝這一年的經歷對我成長的加持,也讓我更加明確自己內心的訴求。正視自己目前的能力邊界,尋找突破的手段和途徑,希望下一次的判斷可以更加高效而精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