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手到抖音,網紅APP究竟是如何火起來的?
(2017年爆紅網絡的抖音APP)
“開局一張圖”
數據顯示,抖音持續霸占中國App Store單日下載量榜首共16天,同時打破非游戲類App冠軍位持續天數的紀錄,僅次于游戲APP《王者榮耀》的18天。僅2017年七月一個月的用戶增量就超過1200萬,播放量更是超過1億5000萬,各大APP市場評分均4.5以上。
可以說,抖音徹底火了,“全世界都抖抖抖抖抖起來了”。
毫無疑問,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短視頻領域是未來網絡市場上巨大的流量蛋糕,吸引聚集著無數社交分享者的目光。
如上圖所示,短視頻領域的用戶數量呈持續大幅增長,截止2017年8月份,短視頻用戶量已達3.13億。
短視頻行業的融資事件數量同樣大幅增加,僅2017年前三個季度,融資事件已達48筆。其中,領軍人物應屬今日頭條,旗下三款產品——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抖音,全面布局視頻領域;去年3月初,快手宣布獲得騰訊領投3.5億美元;4月初,阿里宣布土豆網全面轉型短視頻平臺。無數互聯網企業將視線聚焦短視頻領域,其市場潛力可見一斑。
而抖音是于2016年9月才正式上線的一款音樂短視頻社交軟件。短短一年時間,迅速占領各大APP市場,并爆紅網絡。一個專注年輕人的15秒音樂短視頻社區是如何做到的呢?
那么抖音如何火起來的呢?
2017年11月份今日頭條收購Musical.ly,與抖音合并,到如今APP store中總榜排行第二(時不時第一),攝像錄影類排行第一,抖音經歷了從打磨產品到積累用戶以致最后的厚積薄發。
上線初期,抖音團隊致力于摸索主流目標用戶的特點,圍繞產品核心功能不斷打磨產品,功能增加:查找通訊錄好友,邀請QQ,微博好友。這是第一步,推動用戶自傳播。
對產品做出精準定位。從A.me改為抖音短視頻,這是根據市場定位的初步調整,讓用戶對產品有更清晰的認知,更貼合目標用戶的特點,利于品牌擴散適時的營銷推廣。
3月13號,岳云鵬在微博轉發有抖音水印的視頻,引起廣大用戶的熱烈討論,抖音才第一次大范圍的進入用戶的視野中,從而有了第一次的快速增長。其后,不斷有明星加入到炫酷的音樂短視頻拍攝隊伍中,如趙麗穎、鹿晗、大張偉、李小璐、鐘麗緹等,明星也會給素人的作品點贊。明星加盟擴大了抖音的影響力和用戶規模。
接著,抖音開始成為明星宣傳的渠道,如新歌發布、電影宣傳,激發了粉絲效應。7月鹿晗與抖音合作推出15s新歌MV視頻,兩天兩個視頻播放量近2000萬。
熱門綜藝加持。抖音植入中國有嘻哈綜藝節目,利用全國知名衛視平臺的品牌推廣力,搶占話題制高點。節目中許多知名的rapper紛紛入駐抖音,實現了觀眾與用戶流量的銜接,并在APP中發起“嘻哈挑戰賽””中國有嘻哈之尷尬rap“等創意話題分享嘻哈的熱度紅利。
《中國有嘻哈》的火爆讓抖音嘗到了與熱門綜藝合作的甜頭,在后來的推廣中,抖音不斷增加與熱門綜藝的合作,其中以湖南電視臺的綜藝居多,如《快樂大本營》《偶像來了》,這些綜藝的受眾都普遍年輕化,與抖音的目標受眾吻合度較高。
社交病毒傳播。在朋友圈刷屏的視頻類H5作品《世界名畫抖抖抖抖抖起來了》可以說是抖音的一個引爆點,上線幾個小時已百萬PV。可以說,這次社交媒體上的病毒傳播為新用戶的增加做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如果你錯過了三年前的快手,不要再錯過現在的抖音。"
相比于快手搞笑、平民化的定位,抖音音樂短視頻定位年輕化,主打新潮年輕化,視頻內容更加垂直。換言之,快手的視頻呈現的是未經加工的、粗糙而真實的現實生活,而抖音卻是將拍攝和后期融為了一體,讓但凡有點想法的人都能夠通過它拍出一個經過修飾的、達到及格線的產品。
抖音的成功,我們能學到什么?
1. 內容的原創性。抖音在產品開發初期,致力于功能開發和內容制作,將最重要的用戶體驗放在首位。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是懂用戶的,這為后期的用戶量爆發式增長打下了基礎。
2. 成本的適當性。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不論是線上廣告、線下活動,都適時地花成本,精良制作。
3. 定位的專業性。抖音專注于做垂直內容,將年輕人的音樂社區的定位貫穿始終,不斷打磨產品線,拓展內容創意。
今日互動:你是幾級的抖音燒友?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