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哈利波特粉絲,在五大社交平臺上分別要達成哪些成就?
自北京環球影城宣布在9月1日正式開啟試運營那天起,這個主題樂園便成為了全國人的焦點。大家討論著環球影城的每一個細節,從工作人員的北京口音,再到功夫熊貓陰間主題酒店。但在社交平臺上最高頻出現的那個詞,還是“哈利·波特”。
無獨有偶,9月9日,獲《哈利·波特》原著授權的網易手游《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一經公測,當日下載量就突破百萬,大量關于《哈利·波特》的話題同時出現在熱搜榜;朋友圈開始被“×院找室友!希望有長期一起玩的友友來哇”刷屏。
這些現象都指向了同一件事——這么多年過去了,《哈利·波特》依然是當之無愧的頂流,41歲高齡了還在承擔環球影城和手游流量密碼的重任。
很多吃瓜群眾跟DT君一樣好奇,為什么《哈利·波特》系列擁有這么大的魅力?因此,我們查看了一系列數據,分析了五大平臺,一幅哈迷社交網絡地圖,輪廓漸漸清晰地被呈現出來:
一、微博,《哈利·波特》認證許愿池
要說哪里的粉絲拜錦鯉最勤勞,那還是比不過微博。從逢圖必轉的紅錦鯉,到楊超越,越來越多的人在抬頭四顧心茫然的時刻,選擇了一鍵轉發。但無數哈迷們在微博上的必做事項,則是集體禱告赫敏附體。在微博上搜索關鍵詞“哈利波特”,會發現有大量的哈迷在轉發赫敏畫像,觀察一個哈迷轉發赫敏時所配的文字,你幾乎就能了解Ta當下生活的目標。
(微博,一種現代祭壇 圖源:微博)
在某些高轉赫敏帖的下方,你還能不時看到前來還愿的用戶。他們說,就是因為轉發了赫敏的畫像,才讓自己通過了考試、收獲了愛情,各位兄弟姐妹們一定要來試試。DT君分析了時間節點,發現每逢學期末,在打包行李回家過年前,微博便成了《哈利·波特》在賽博世界的香火寄存處,每日都會有無數喜歡《哈利·波特》的善男信女前來拜訪,在那一張張赫敏微笑/露齒笑/癟嘴笑的照片前,燒起一炷炷名為“我信了我轉了”的香。
二、微信群,霍格沃茲大食堂
哈迷在微信生態里通過群聊構建出了一個魔法學院,他們先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學院、選出自己的守護神和定制魔杖,被邀請進入微信群后,哈迷們就以學院學生的口吻進行交流,用語言cosplay。
據DT君觀察,哈迷聚集的微信群主要有三大定律:
1、每個微信群的起名邏輯都遵從于地名+SHHO魔法部(SHHO代表強大、榮耀等四種特質),哈迷們進群后就會將備注名修改為×院+英文名;
2、每個微信群列表里,都至少有30個用哈利·波特人物當頭像的人,一般還都不年輕了。每天都能看見“赫敏”頂著爆炸頭抱怨加班,或是“羅恩”嘟著小嘴兒吐槽通勤好累;
3、微信群嚴格遵守魔法世界的規則舉辦定期活動,如學院杯是霍格沃茨的一個年度獎項。每學年結束時,學院杯會被頒發給通過各種活動得到最高分的學院。學院杯舉辦之時,哈迷們便會同步組織線下活動來打發時光,如桌游、劇本殺、去新開的餐廳美餐一頓等。
(霍格沃茲中國分部的各地支部 圖源:金花鼠)
微信群是哈迷們的樹洞,既有絕望的留言,也有關心的引導。這些信息,共同傳遞出了類似《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一句名言,“我?只是靠書本和小聰明。但還有些更重要的東西,友情和勇氣。”
三、知乎:《預言家日報》編輯部(含周日Gossips板塊)
《預言家日報》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的第一大報。它的報道內容大到政治經濟,小到體育評論——當然還有一些哈利·波特的桃色緋聞。如果按照正常報紙的厚度計算,它應該是一份足夠塞下五張肯德基優惠券的厚報。在這撥“哈利·波特熱”當中,知乎扮演的正是《預言家日報》的角色。
目前知乎上關于哈利·波特的熱點討論中,有“誰是哈利波特歷史上最強魔法師”“成年之后再看哈利波特,有哪些和童年不同的認識”這類宏大歷史觀的問題。
宏大敘事之外,故事細節也是知乎的討論重點之一,比如“韋斯萊家族為什么這么窮(但他們卻生了一二三四五六七胎,其中有六個是兒子)”“哈利波特繼承了多少遺產”。如果沒有細讀原文五六遍,大概就只能看著回復拍手叫絕。
(圖源:知乎)
大報做得好,八卦少不了。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太陽報》每周日發行的特別版《周日太陽報》,匯集了各類小道和八卦,這也成為了這份刊物的特色之一。知乎上的報道除了歷史上的大小事件,也有不少人在關心哈利·波特三人組的情感連線,比如“最后和哈利在一起的是金妮而非赫敏”“赫敏為什么選擇了羅恩”。這場景像極了90年代民眾對于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愛恨討論。
知乎在這撥討論中的角色,類似于21世紀初的在線江湖聊天室。不管是正經考古、細節挖掘還是風流舊事的現今重提,嗑著花生瓜子看別人談古論今才是這里最大的主題。
四、小紅書,《哈利·波特》劇組服化道
當我們在小紅書搜索“哈利·波特”,并按熱度降序選出了目前為止熱度最高的20條筆記。可以發現,目前小紅書上最熱的哈利波特相關內容,大多與《哈利·波特》系列本身關系不大,更像是小紅書女孩帶著姐妹們去逛街。
這上面從熱賣的玩具和主題樂園、旅游景點,到哈利波特聯名服飾,各式“吃喝玩樂買”的攻略一應俱全。現代大多數想進階為魔法女巫的漂亮妹妹都離不開小紅書這個APP,只要輕輕戳開圖標,搜入“哈利波特同款必備”,就跟掉進無底洞似的,一刷一天就過去了。
除此之外,中國各地的網紅旅游景點中,與《哈利·波特》系列有關的名字數量也在激增:各種“小沃格霍茨”“小國王車站”在小紅書上遍地開花,是錢包焦慮的哈迷打工人雖無望前往倫敦,在國內找個替代的朝圣地的最優選擇。不信你看看下面的照片,誰不感嘆一句,這莫非就是中國本土版的霍格沃茨。被喀斯特地貌包圍,獨立于湖中,僅有一橋連接,就問哪個女孩能在這片假裝魔法世界的土地離開?
(咦,竟然不是在河北 圖源:小紅書)
五、B站:霍格沃茲影視學院
作為中國二創內容產業園,一款信息流廣告都在教你如何剪輯視頻的軟件,B站用戶討論哈利波特的方式,就是逐幀翻閱原片,在群像中找到優秀的個體,許配給他/她/它一個(常常看起來有些奇怪的)配偶,并將這個過程制作成視頻供大家欣賞。
當你在B站搜索“哈利·波特”,并按播放量選出最熱門的相關內容,排在最前面的視頻中,有不少是對于顏值的發掘。比如播放量最高的TOP10視頻中有3條是“Emma Watson顏值殺我系列”。
挖掘了美人還不夠,B站網友還要親自去做她們的媒人。但在B站組原配CP不夠帶勁,拉郎才算過了癮。比如赫敏×馬爾福、赫敏×哈利、哈利×露娜……而且給面容姣好的主角找對象也不算本事,為兇神惡煞的大反派找個歸屬,才算有水平,比如給伏地魔牽紅線。
目前哈利·波特相關的TOP10視頻當中,就有一條給伏地魔拉郎的視頻。而他的CP,是魔法宇宙之外的林黛玉。視頻下一條獲得近7萬贊的評論是“看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夫人的外孫女婿,倒像是個魔法師”。或許,賈寶玉看了都要自愧不如,扭頭趕赴霍格沃茲,潛心修煉黑魔法防御術。
如何在故事基礎上挖掘出盡量多的顏,再通過剪輯嗑到盡量多的糖,大概就是b站用戶討論哈利波特(以及其他很多IP)的特點。讓一群俊男美女為自己表演,嘗遍北電中戲藝考考官的美學體驗。
六、寫在最后
到目前為止,2021年9月幾乎可以被稱作“哈歷正月”。北京環球影城開園、哈利·波特IP游戲上線,各個社交軟件的熱搜上都是哈利·波特,這讓不少人急迫地轉型哈學大師,成為引導社交的哈學KOL。
看遍了七書八片的24K哈迷想把哈學捧成顯學,恨不得披著環球影城高價購入的斗篷、揪著1:1復刻哈利·波特同款冬青木魔杖,做上朋友圈里的“一日頂流”;囫圇吞棗看過幾部電影的半路哈迷,守著自己熟知的那幾個角色不斷發掘,最終成為了哈學偏科生;曾經對哈學無感但如今想湊個熱鬧的新哈迷,下了游戲找了室友,用著上學第一天就花88元學會的阿瓦達索命咒,行走在通往阿茲卡班的坦途上。
但作為最普通路人的你和我(此處泛指沒找到室友、沒接到電話、沒學會阿瓦達啃大瓜的麻瓜),在這撥霍格沃茲函授學位活動中,算是最沒有心理負擔的一群人。
首先你并不擔心能不能進入正義的格蘭芬多,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就算你分到了意料之外的學院,大概率也會做著同樣的事情——在公屏聊天、拋梗接梗、氪金做任務,最后生生地把這款游戲玩成《奇跡暖暖》。
殊途同歸的路徑也預示著——吶,玩游戲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當你生氣從早到晚沒辦法贏下一場決斗的同時,還有一群人只能在周末的晚上玩1小時游戲呢。
作者:沈慧、阿米
編輯:唐也欽
設計:張燦
作者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