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設計,還能這么玩兒?
作者:JOY,首發: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原標題:史上第一位!侃爺、碧昂絲都搶著要的女人,她一出手,就是億萬級舞臺!
前陣子侃爺的“喪偶式”試聽會,又又又一次把我看驚呆了……
黃土坡、小教堂,完了還得自燃一把才過癮。
舞臺設計,還能這么玩兒?
沒錯,舞臺設計就是能這么玩兒。
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舞臺早已變成了藝術創作的暴風眼。
而這里有一個名字不得不提:Es devlin。
Es devlin
剛入行就被侃爺邀請;Beyonce、Lady Gaga都搶著和她合作。
Lady gaga、Adele、The weekend、Kanye演唱會
英國歷史上第一位擔綱世博場館設計的女性,并操刀2012年倫敦奧運會閉幕舞臺。
迪拜世博會英國館、倫敦奧運會閉幕式
享有英帝國官佐勛銜,全球最熱門布景設計師之一。
總之,很牛!
只要你看過她的舞臺,就一定會愛上她。
一、離經叛道的舞臺魔法
Es說:“不可能的邊緣,是我的舒適區。”
關于「顛覆舞臺」這件事,她樂在其中。
Take That 2011演唱會
早年間,舞臺還只有一片燈光閃動的時候。
Es已經花掉數百萬美元,把巨型雕塑搬上舞臺。
Take That 2011 全球演唱會上,巨人配合燈光的投射,視覺效果空前震撼。
這樣的現場演唱會,誰能不瘋 ?
Miley Cyrus演唱會上,麥粒從“自己的舌頭”上滑滑梯登場。
這種出場方式對女明星來說,可真是不太美麗!
但這不就是麥粒一貫的風格嗎?無厘頭卻大膽自我。
這個夸張的舌頭滑梯,靈感來自于麥粒的標志性表情:不聽話的舌頭。
把它設計成出場舞臺,真的很哇塞!
除此之外,Es還喜歡把舞臺形狀給改了。
話劇《UGLY LIES THE BONE》,就被她扔進了”碗“里。誰說舞臺一定是方方正正的呢?
大膽結合新技術-多媒體投影,將影像投射在“碗”壁內側,令舞臺呈現出縱深感。
話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為緩解病痛,而接受虛擬治療的故事。
選多媒體投影技術恰好與虛擬的劇情呼應。
另外,為了還原劇中“全新世界”的情節。
她還邀請團隊小伙伴們,手工制作2000座迷你建筑裝飾在“碗”內壁。
觀眾看到的不只是一個戲劇、一個舞臺,而是一場真實的藝術體驗。
這不是Es第一次改造舞臺形狀。
在撲克牌上表演歌劇?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
2017年的布雷根茨音樂節上,Es為歌劇《卡門》設計的舞臺,堪稱史上最任性劇場。
卡門的雙手從康斯坦斯湖面伸出,纖細的手指將紙牌拋向空中。
大紅的美甲、未燃盡的雪茄、凌亂的紙牌......
在紙牌搭建的舞臺上,表演者們自如地舞蹈、歌唱,戲劇張力十足。
這是一個瞬間性的定格,從未有人敢把此類畫面搭成舞臺來使用。
因為不僅會耗費大量的資金來做背部支撐,且需要足夠強大的想象力,來實現舞臺藝術與現實應用的融合。
Es也自稱,這是她最具技術復雜性的作品。
但如果問當時的現場觀眾,此刻有什么比歌劇《卡門》更吸引人?
他們的回答一定是:Es的舞臺。
特殊的眼光、大膽前衛的方式,從空間、光線、陰暗對比、時間線等多重角度考慮。
Es把看似不可能的元素“一鍋燉”,所有不可能的挑戰都成了現實。
歌劇《帕西法爾》
二、“女魔法大師”的成長史
跟許多藝術界大師不同,對Es來說,走上設計之路并不是巧合,而是注定。
11歲,Es獨自乘坐火車去倫敦皇家學院進修音樂。
課程結束后,只剩下一天時間留在倫敦,Es帶著她的“旅行卡”搖擺不定。
Es作品:《ROOM 2022》
成為搖滾樂隊的一員?
不不不,Es討厭極了那些轉個不停的燈球。最后,她選擇進修戲劇設計課程。
Es作品:《Mirror maze》
這個決定離不開她童年的藝術熏陶。
從小,Es就跟隨父母進出英國國家歌劇院,而80年代的英國國家歌劇院,正處于鼎盛時期。
Es作品:歌劇《卡門》
因此,大開眼界的Es常常認為:藝術世界是超越一切的存在。
Es作品:歌劇《Rise & Fall of the city of mahagonny》
Es很享受學習戲劇設計的日子。
班里的每個人都在瘋狂地做模型,但Es覺得很自在。
Es作品:歌劇《Hecube》
就這樣,做了一年的模型。
她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演出設計:Harold Pinter的戲劇《背叛》,一部倫敦國家劇院的大片。
Es作品:戲劇《Betrayal》
當時的舞臺很有限。但Es突發奇想,把房間設計成一個白盒子,不同的背景布和迷你家居的投影疊加在一起。
Es作品:戲劇《麥克白》
一間臥室,一間客廳,一間酒店房間就這么誕生了。
小小的劇院舞臺上,Es創造了一個世界。
Es作品:戲劇《麥克白》
那時,使用投影和電影在劇院并不常見。
這讓Harold很滿意,這些小玩意太令人興奮了。
Es作品:戲劇《THE CUNNING LITTLE VIXEN》
聽到Harold向他的太太介紹:“這部戲,是Es設計的。”
這感覺對Es來說,真是太棒了!
Es作品:戲劇《哈姆雷特》
2005年,倫敦。當時Es正坐在餐廳里和家人慶祝生日。
電話突然響起,一個陌生的聲音傳來:“Hi,我是Kanye,我想邀請你為我的演唱會做設計,可以嗎?”
侃爺 & JAY Z - WTT演唱會
在這之前,和英國藝術家Jake & Dinos Chapman聯手打造的Wire舞臺,是Es僅有的演唱會舞臺設計經歷。
Wire演唱會
將樂隊成員分別鎖在四個透光的盒子里,零互動式演唱。
表現出一種與世隔絕的獨孤與冷漠。
但正是那場演出無與倫比的視覺效果,打動了侃爺。
Wire演唱會
于是,侃爺聯系到Es,希望由她來設計‘Touch the Sky’巡演舞臺。
侃爺 & JAY Z - WTT演唱會
整個項目只有十天,這可是個不小的挑戰。
10天內從零出發,設計出一個全新的舞臺,顯然不現實,于是Es決定在Wire演唱會舞臺效果的基礎上進行延伸。
侃爺2013全球演唱會
最終,Es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也因此,開啟了和侃爺長達十年的合作,以及后來與Lady Gaga、BEYONCé、Miley等眾多國際巨星合作的機會。
美國COACHELLA音樂節
三、一切為了滿足觀眾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顛覆性舞臺,博眼球并不是Es的訴求。
滿足觀眾,才是重中之重。
BEYONCé 2016演唱會
在策劃BEYONCé 2016“Formation”演唱會之前,Es和團隊閱讀了碧昂絲所有歌曲的歌詞。
其中有幾句小詩般的歌詞引起了Es的注意:
“在我四五歲害怕做噩夢的年紀,我看到一個電視傳教士說,如果我把手放到電視機上,他就會祈禱,那是記憶中第一次祈禱,一股電流穿過我的身體。”
于是這臺被碧昂絲用來祈禱的電視,化身舞臺上的旋轉雕塑。
巨型LED屏上,播放著碧昂絲的各個瞬間。
“黑子們成天嘮叨那些破事,狗仔圍追堵截老娘的航班,偷拍老娘的傲人光彩,老娘一身潮牌,無所畏懼,這就是老娘的調調!”
性感的視頻影像配上一頓狂拽的發言,碧昂絲從撕裂的巨屏后走出。
這是一種獨特的情感互動。就像撕裂了一個戴著面具的碧昂絲。
舞臺上的那個女人,不再是唱跳屆的性感女王,而是滿嘴說著牢騷話的REAL碧昂絲。
Es認為,她是一個舞臺雕塑師,但真正被雕塑的,是觀眾的體驗。
要對觀眾在現場看表演的每一分鐘負責。
阿黛拉首場演唱會
全球各地的粉絲紛涌而來,花上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在演唱會開始的那一刻,他們最期待的是什么?
毋庸置疑,一定是先看到明星的臉。
當觀眾來到阿黛拉五年來首場現場演唱會時,看到的,是這樣一張沉睡的大臉。
仔細傾聽,空氣中還回響著阿黛拉睡眠的呼吸聲。 隨著那聲標志性的“Hello”,表演正式開始。
通過被放大的人臉,Es塑造了一種大規模的親密感,并包裹全場。
你聽到場館里成千上萬的人在歡呼,振聾發聵的合唱聲。
那是粉絲發自內心的舞臺認同。
U2的“無憂”世界之旅演唱會上,Es用巨幕和AR技術,實現了時間和空間的雙重穿越。
以場地中央一堵巨大的冰墻融化開場,這個“融化”的影像,意在表達消除明星與粉絲之間的距離感。
之后,這塊巨幕LED屏充當了時間線的作用。
U2樂隊成員從無名之輩到紅透全球的整個歷程,在上面徐徐展開。
現場觀眾和樂隊成員一起,仿佛回到了初次見面的夏天。
另外,在開場曲目中,主唱Bono化身巨大的神像,穿透屏幕而來。
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所有歌迷舉起手機,通過指定的APP就能觀賞到這些場面。
舞臺不再是冰冷的鐵架子。情感在巨幕和巨像的投射下,得以盡情宣泄。
《紐約客》的評價Es:“Devlin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對‘布景只是布景’這一觀念的抨擊;她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她能傳達每部作品的精神,并使之充滿意義。”
可以說:有Es的舞臺,粉絲一定值回票價!
歌劇《帕西法爾》
Es始終認為,音樂會繼續,但舞臺只會留在記憶里,僅有一次的表現機會,因此,全力付出,不留遺憾。
在這之后,無數人聽聞和奔赴,無數場演出開始和落幕,無數情感得以宣泄與傾訴。
這便是舞臺設計的力量。
由Es策劃的藝術展-《MASK》
圖片來源:https://esdevlin.com/、Twitter
作者公眾號:普象工業設計小站(ID:iamdesig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