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網紅CEO不好當
媒體界有個神秘的怪現象,重磅新聞總是會在周末或者深夜出現,所以新媒體人員可能是最神經衰弱的一波人。
從上周末起,兩則桃色新聞把朋友圈搞得沸沸揚揚,一個是慣常以快遞員好兄弟示人的京東劉強東在美國被訴性侵,另一則則是毒雞湯教母咪蒙準備離婚。
兩個桃色新聞都還在發酵中,一方面京東、劉強東的各種話題被炒的沸沸揚揚,互聯網圈又跟岸本齊史的漫畫一樣,啟動了回憶京東往事、念創業崢嶸歲月的模式;另一方面咪蒙的一篇推文《是的,我要離婚了》也是情真意切,看完還讓人挺有些觸動,文章推送幾分鐘便破十萬加的閱讀。
不知何時起,企業家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明星,且不說自媒體、作家這類極具個人風格的行業,就連10億賭約董小姐都親自上陣成為了格力的代言人。事實上,在微博上不少企業CEO的粉絲比二線明星還多。
快遞之友臉盲劉、霹靂女王董小姐、勤懇老實雷布斯、口若懸河杰克馬、先賺一億土豪王、野蠻生長哲學馮、口出狂言任大炮、天下第二可愛多……
這種種企業家的眾生相,讓他們成為各自企業的標桿與旗幟,同時也造就了旗下公司不同的企業文化。事實上,CEO IP化已經成為企業對外推廣的重要思路,CEO的微博、微信朋友圈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公關渠道。
隨便發條微博省下幾百萬
CEO的IP化能夠強化大眾對企業品牌調性的認知,舉個簡單的例子,雷軍已經被貼上勤懇老實人的標簽,以后小米不管做啥業務,你可能都會覺得是極具性價比的東西;而羅永浩可愛多已經被貼上中年文青匠人的標簽,以后不管做啥產品至少在審美和交互的小心思上不會差。
不僅能給品牌帶來聯想與認知強化,CEO適當的“搞事情”,更能吸引不少媒體的目光。比如馬化騰的各種朋友圈評論都會被流傳出來,被媒體解讀;而錘子科技更是極端,據說早期老羅沒太多錢做推廣,所以天天在微博上搞事情、掐架、寫段子,就是為了吸引一些眼球,讓大眾關注到他的產品,老羅今天這種處處樹立假想敵的言論風格恐怕就是那時“搞事情”遺留下的后遺癥。而更早之前,網紅CEO鼻祖陳歐更是靠著一把“代言體”把聚美優品給帶火了。
雖然CEO IP化的趨勢明顯,但往往只有性格鮮明的創始人才能成功樹立IP形象。 “雙羅”羅永浩羅振宇自不用說,雷軍、董小姐亦是如此,要是往前追溯還能追溯到蘋果教教主喬布斯。
一來創始人IP相比于各種技術細節、產品性能更具有故事性、話題性,容易成為吃瓜群眾的飯后談資,二來一旦IP塑造成功,公關傳播、產品營銷的各種傳播費用可以直線下降,甚至能構建自身的粉絲流量池,如今不少企業創始人對網絡直播已經是輕車熟路。
而對于用戶端而言,創始人IP化確實也能博得消費者好感。據CEO.COM2016年發布的報告顯示,83%的美國消費者認為“網紅企業家”能夠更好連接消費者和企業員工及投資人;77%消費者更愿意體驗網紅CEO公司的產品;82%消費者表示,如果CEO使用社交媒體,他們會更信任這家公司。
看網紅CEO怎么“坑”公司
但CEO IP化也有明顯的品牌風險,如同這次劉強東美國性侵案,勢必對京東股價有所影響。上市公司老板的一言一行,都會在資本市場以最實在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大眾、用戶對企業品牌的喜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對創始人IP喜愛程度的影響。
比如凡客的陳年曾在多年以前說過“周杰倫的音樂是垃圾”,那肯定是惹火了一群周杰倫的鐵桿粉絲,品牌價值勢必受到影響。老一輩的創業者大多有草莽氣質,心直口快不吐不快,這也成為品牌公關的風險點和不確定性。萬一哪天出現了不和諧的、出格的言論,那企業品牌所承受的損失也會是巨大的。
同時,創始人的風格即成就了品牌,也局限了品牌,這也是一道難解的題,這在企業嘗試多元業務時的用戶反彈最為明顯。小米離不開雷軍的技術發燒友標簽,也許正是因此,小米向上摸索高端機的道路就異常辛苦;更加明顯的是運動品牌李寧的年輕化道路,一路坎坷最終還是難以去掉李寧本人所帶來的傳統形象。相比之下,低調的騰訊小馬哥就沒啥這方面困擾。
當然,相比于這些負面隱患,正面利益要有誘惑力得多,也正是如此,各位CEO們對個人IP化樂此不疲,市場上甚至還有不少相關課程專門教CEO如何運營朋友圈、如何變為網紅。
總而言之,如今的我們對創始人IP化已經習以為常,在這人人都想出名的時代,CEO們也不例外。畢竟,網紅就是影響力。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