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的感受是,人們更加憤怒,人們的立場愈加堅定,也更加脆弱,對不同立場的仇恨愈加強烈。
社交網絡每天都在上演著關于立場的狂歡,他是傻逼,他是圣人,他今天是圣人明天是傻逼,每天都有人被奉為圣人,每天都有人被貶成傻逼。所有公眾人物誠惶誠恐,如履薄冰,所有品牌謹言慎行,小心翼翼。社交網絡對公眾人物與品牌的容錯率,越來越低。
前幾日全網都在夸贊李誕,看的出來李誕對此誠惶誠恐,努力試圖解釋自己并不高尚,但大眾不允許你不高尚,你怎么可以不高尚?李誕在宣布結婚的那期綜藝里,自問自答了一句:暴得大名是好事嗎?不是什么好事。(文章剛寫完還沒發,李誕的輿論形象開始急轉直下。)
社交網絡上的種種狂歡,各種反轉,充滿了不假思索的堅定,篤信簡單而偉大的口號,非此即彼的立場。我想許多年以后,當每個人都充滿理智時,人們回看這段社交網絡歷史,會不會像我們回看文化大革命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呢?
網絡帶來的遼闊的人群與信息平等,同時剝奪了人之為人的復雜性,必須要有明確的立場,才能獲得快速認知。黑白之間,所有的對立觀點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巨大,或許,這是我們從集體主義走出來的證明,也是多元化的開端。也或許,是再次走向極端化的開始,誰知道呢。
所以,2018年的年度洞察,我認為是“二元對立”的大眾情緒,在這樣的情緒下,有人飛升,有人跌倒,有人成為領袖,也有人成為臭蟲。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二元對立的社會情緒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們要如何應對。
從咪蒙們的驚嘆號說起
大概一年前,我寫過一篇告別嘆號,我討厭一切過分堅定的話,堅定且加了感嘆號的話會更加可疑。感嘆號是某種強烈的暗示,會喚起荷爾蒙,壓制理性思考,感嘆號讓人頭腦發熱,讓人沖動。通常,革命領袖才會頻繁使用感嘆號。
咪蒙的文章標題,使用最多的標點符號是感嘆號,甚至連續多篇使用感嘆號,甚至一個標題連用3個感嘆號。如果你再仔細揣摩標題的意思,不,不用仔細揣摩,只需讀下來就會知道,這些標題大多是簡單而有力的口號,口號后面再加上感嘆號,就是一個能喚醒荷爾蒙的標語。至于內文寫了什么,不重要,人們只需要一句口號。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大師教授自媒體作者如何取標題,號稱分析了幾千個標題得出了幾大規律,其實大可不必,只需學習咪蒙就夠了。原則只有一條,通過簡單而堅定的口號煽動青年人的情緒,黑白對立的標題,而內文就可以不那么堅定,需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狡辯空間,總結出來就是:黑白標題,灰度內容。
咪蒙并非個例,今年在所有語境中,感嘆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每個互聯網熱點事件里,都充滿了感嘆號,充滿了非此即彼的觀點,強烈,不容置疑的。我也時常在想,那些領袖們以一種確定的,無所不知的姿態,堅定的講出帶感嘆號的話時,他們真的如此篤定嗎?
作為大眾的一部分,我會警惕那些感嘆號,警惕那些堅定而簡單的話,警惕所有立場,生活中并沒有那么多堅定的真理,立場只是我們主觀觀看事物的角度而已,換個角度就會換個立場。
焦慮感與碎片化
2018年整個環境的不確定性與焦慮感,比往年更加嚴重。大環境的上的中美貿易戰,城市的房價,全球的股市,創業黃金時代的終結,民營企業的不確定性,是否會被裁員等等。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人們感到迷茫與無所適從,希望抓住一些堅定的東西,給自己壯膽。
互聯網把人們的時間與欲望切成碎片,在碎片化環境下,人們需要快速獲得,快速反饋,快速高潮,并快速忘記,然后進入下一個輪回。在這種快速輪回中,如咪蒙這樣的創作者提供立場堅定的觀點,而大眾網民們則負責站隊立場,各自分工明確。
在焦慮感與碎片化的社交網絡中,人們希望快速抓住重點,快速獲得立場。比如這篇文章,當你看到這里,我還沒給到一個明確立場,還沒告訴你二元對立到底是好還是壞的時候,有些人已經不耐煩了。那現在告訴你,這篇文章沒有結論,二元對立是好還是壞,取決于你自己的判斷。
社交網絡是最低成本的情緒發泄出口,在互聯網可以肆無忌憚的說出俞敏洪是傻逼,DG滾出中國,李誕XXX,隨便你用任何惡劣粗俗的話,基本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在極其碎片化的快速高潮中,每個人都在追蹤媒體事件,都在報道中國,一個接一個,甚至每天換一個媒體事件,生活顯得非常滿足且充滿正義感。
“我是誰”的問題
自媒體創作者們為什么熱衷于提供立場,大眾為何熱衷轉發立場?為什么人們總是在追逐立場?
這背后都是“我是誰”的問題,人們希望通過各種事情的不同立場來塑造我是誰。支持咪蒙和反對咪蒙的立場,都是在塑造自我。只喝可口可樂與只喝百事可樂的人,同樣是在塑造自我。包括在各種熱點事件中,所有立場綜合起來,定義了一個人的性格與態度。
那么,這就延伸出“人設”的問題,前幾天我去與一家奢侈品品牌聊天,由于我還沒有賺過大錢,對奢侈品了解的并不多,于是我就瞎聊。我說,目前中國最精英也最具話語權的人是互聯網新貴們,如果把老牌奢侈品與互聯網新貴做跨界,讓這一批目前最具話語權的精英為品牌做信任背書,這個老品牌,會不會產生一些新意呢?
那對方老板就跟我聊到人設的問題,互聯網精英們的人設,跟奢侈品沒有任何關系,他們更崇尚普惠與平等,雷軍身價幾百億,一身行頭看上去不超過1000元,馬云號稱常年穿淘寶幾十塊錢的衣服和布鞋,怎么可能讓這群人為奢侈品背書?奢侈品與互聯網精英的人設是天然排斥的。互聯網精英當然買得起奢侈品,但在公眾形象和人設上要崇尚互聯網精神,要人人平等,遠離奢侈品。這是互聯網精英對奢侈品的立場,這樣的立場塑造出符合形象的人設,定義“我是誰”的問題。
公眾人物只有人設,沒有日常生活。而每一個普通人,也希望努力塑造出一個簡單可概括的人設,因為清晰的人設在社交生活中讓對方更容易辨別,最好是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能概括。比如,好男人,靠譜的職員,老板,30歲的男人,叛逆的人,天才,營銷大師等等,但你能想象一個營銷大師染一頭黃毛嗎?不會的。
總結一下,2018年以及即將到來的2019年,我們將依然處在二元對立的輿論環境中,站隊依然是常態,堅定的立場還是流量黑洞,人們也會更加憤怒,對不同立場的容忍度將不會有太多改觀。這樣的網絡環境,人們該如何面對?
不壞建議
二元對立的環境,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會獲得不同的立場,從歷史邏輯和時代進程上來說,我認為是一件好事,至少我們在很多事情上可以有不同立場了,至少有10億左右的網民參與到這個時代中來了,廣泛的大眾得到了啟蒙。
從另一個角度看,互聯網解釋世界的方式過于簡單,由于內容的碎片化,與受眾的焦慮,互聯網很難解釋更復雜的世界,只有二元對立的立場是最直接的,但世界并不是二元邏輯黑白分明的,世界大多時候是復雜的,是灰色的。
以下以我淺薄的認識,從個體與品牌兩個角度,談談我的建議,希望給到大家一點啟發。
個體觀點的融合
我20歲的時候曾是個憤青,在論壇和博客奮筆疾書,效率高的時候甚至每天一篇時評,經常被首頁推薦,我洋洋自得充滿了不容置疑的正義感。那時我眼里容不得沙子,觀點不同者提筆就罵隨手絕交,恩怨分明,堅定而自信,我成為了一個狹隘的人。后來我越寫越虛,我真的世事洞明,我說的都對,別人都是傻逼嗎?
現在我自認為可以面對真實的自己,一個普通平凡不高尚甚至有點傻逼的人,觀點經常變來變去,經常覺得這個是對的,那個也是對的,現在與往過的觀點經常發生沖突。我覺得我成長了,不再抱著一個立場跟所有人爭論我是對的,而是與大家討論什么是對的,這很重要。
所以對于個體來說,在此時此刻,我們要努力做個不狹隘的人,要討論不要爭論,要融合不要對立。“我是誰”的問題并不需要用一句話一個詞來定義,如果這么簡單,你與某個特定功能的機器人有什么區別?
木心晚年時說:“而今我能萎縮以成真理”,以往幾乎所有大家都是到晚年或者離世之后,才得以“萎縮成真理”,蓋棺才能定論。而今年紀輕輕的人,都悉心照料好自己的人設,萎縮其中。急于定義自己,被人設困住的人是可憐的,哪怕是為了牟利,也不值得。
生命要保持持續的擴張性與野蠻性,才更有趣,而不是困在某個立場中不得脫身。
品牌立場的斷言
而對于品牌而言,就完全是另一回事。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提到一個詞是“立場經濟”,這大概是埃森哲洞察發明的詞,品牌在當下二元對立的環境中,更需要做的是提出自己的立場與觀點,并且要更加堅定,以品牌觀點來把消費者聯系的更加緊密。
品牌營銷在很多情況下,需要很明確的著力點,需要被談論的談資,這必定需要品牌有一些立場,而不僅僅是站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但表明立場是危險的,比如D&G表明了某些立場后再中國遭到了劫難,但另一個品牌Nike在今年的廣告中使用爭議球員科林,表明對種族歧視與司法不公的立場,這導致Nike在美國遭到抵抗,甚至股價一度下滑,但Nike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這讓品牌更酷,更受青年人的推崇,廣告大范圍傳播后,同期銷量增長30%。
在這個嘈雜的觀點對立的互聯網環境下,品牌需要參與進來,發出更加有力的聲音,讓人們關注到你,如果品牌聲音沒有立場,沒有價值,品牌聲音將被忽略。我們每天接觸無數的內容,看到無數的廣告,只會在意那些能夠刺激到我的內容,而那些毫無意義的空洞的口號,將會被無情的忽略,那些空洞的品牌,也將逐漸被淘汰。
在當下沒有什么品牌是安全的,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品牌必須保持警惕,以戰斗的姿勢保持品牌活力,堅守某個可持續的價值觀,在此價值觀下持續不斷的表面立場,持續不斷的刺激消費者——這是我們的立場。
最終,在這個二元觀點對立的環境下,充滿危險也遍地機遇,是壞事也是好事。對于有進取心的個體來說,不要被固有的立場綁架,要相信人是復雜的,流動的,變化的,要反思,要進化。對于品牌來說,在這個二元對立的環境下,最重要的是要融入這個時代,堅定的亮出自己的立場,不要試圖討好所有人,再堅定一些,那些認同你的消費者,追隨的腳步會更加緊密。
祝你,不要成為狹隘的人。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作者公眾號:楊不壞(ID:yangbuhuai01)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