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羅子雄,現任錘子科技視覺設計總監,他在TEDxChongqing2015大會上,分享了“如何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的經驗和體會。
一. 過于自信;二. 過于刻板;三. 過于草率... 等等不足的地方,就是那些“過”,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設計中的那些“過”。
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會被迫去為守護自己的作品而戰。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因此改變作品。外界的意見是好的。設計師們并非無所不知。溝通有助于產品的推導。在此基礎上,我想針對設計師給出五條“政策”。
此前一些設計師從視覺設計的角度探討了多終端產品的設計,而作為一枚用研,我們會更多地去關注用戶的功能使用體驗。本文將從用戶的角度進行分析,講講在進行跨終端體驗的功能設計時,有哪些繞不開的用戶檻兒。
作為專業的設計者,學會解決設計瓶頸,是隨心所欲潑灑靈感的重要保證。但我發現這種阻力往往與靈感同時出現,且無法徹底將其消除。對于正在趕工期的設計師而言,應該如何做?
iOS整體的品質感大家有目共睹,這源于其背后嚴格的設計規范,強調以重點內容和功能為目標,來驅動每個細節設計。本文將分享從設計規范中學到的一些設計技巧。
“將錯就錯”理論,是一個被訓練有素的藝術家們利用的策略:他們有意將某些東西做錯。很多成功的商業案例也是如此,它們都源于一個初看起來很有錯誤的想法。
本文非常詳細地對中文現有的幾大字體的歷史與特點做了初步的介紹,相信看完之后你會對自己正在使用的語言有更深的了解!
我設計的網站大獲好評,而且幸運地被多個設計網站跟出版商選為精選推薦,許多設計師紛紛留言說他們很喜歡這個設計概念,我也很開心聽到我的設計啟發了許多人、鼓勵他們重新設計自己的個人網站。然而,有些人大概是被「啟發」的太過頭了點…。
其實很多時候設計師也是在銷售:把設計理念、流程、界面銷售給客戶、用戶。希望設計師朋友們看了這篇文章,能有一些靈感激發,感受一些銷售、設計的方法。
有太多設計師在打“價格戰”,而打“品質戰”的設計師通常都會感到孤立無援。這到底是為什么?設計師又應該怎么做,去提高自己的價格?
說到對用戶的引導,其實最根本的,是設計方需要明白你的目的是什么。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列舉一些自己曾經幫助一些朋友的例子。有時候,我們只需要在設計上對細節稍作修改,引導用戶的效果能立竿見影。
學習的路上不可能沒有錯誤,幸運的是,連接一切的互聯網和藝術品般的 medium 讓我們能夠一起超越這些錯誤的背景,避免誤入歧途。一起來看看 Facebook 著名產品設計總監 Julie Zhuo 的經驗之談。
感恩節設計如何創意有愛?本文與大家分享運用“軟陶”這種雕塑性很強的材料,制作而成的平面設計作品,從材料上增加設計的形式感。因為純手工,所以獨一無二。
如何讓網站黏度更高,吸引更多用戶是站長和網頁設計師們永恒的話題。但是用戶量無法憑空而來,即使你做好了內容,各種問題依然會成為攔路虎讓你撓頭不已。今天這篇文章將會告訴你七大秘訣,讓你的網站吸引更多用戶。
本文編譯自 Medium,作者是一位UX設計師,他通過自己學習UI設計的過程,總結出7條實用的法則,為UI設計新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本文為第一部分。
UI最重要組建之一就是圖標,隨著扁平化設計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注重圖標的簡潔與寓意表達,平面圖標已占主導地位。
平時總有大量的 banner 設計工作,時間不夠用?用普通的字體總是顯得太呆板?本次教程中介紹的字體與字形處理的小竅門,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地達成效果。
本文作者 Alvin Hsia,2013 年畢業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現于美國新創公司 Edmodo 擔任互動設計師。本文為他從事設計一年來的心得分享。
在數字時代,平面設計師們過的好嗎?通過這張信息圖形,可以看到設計師們的苦悶和以及他們為什么還要堅守在這崗位上。
去年我們關注到隨著Metro設計風格的影響和iOS7的發布,APP明顯都開始嘗試扁平化的設計語言了,除此之外,我想分享一些日益顯性的設計語言,讓人一眼就記住它的風格,有一些已經隨著優秀設計師的摸索,融入到國內移動產品設計里了,而有一些,確實是剛剛在萌芽階段,需要更進一步的摸索和嘗試。
歷時數月,整理了數百余個在全球世界各個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廣告、營銷、創意與設計領域重要獎項。
該項目由B-Reel主要發起,參與者皆是鼎鼎大名,對于行業同仁具有相當大的參考與借鑒的價值。
此前一貼lz心態是不好的,希望心態轉變能給各位一個好的影響,也希望對學弟學妹在入行的時候能有一個良好、理性的心態有一些幫助。我很慘嗎?NO,我收獲了豐富的經歷和明確的方向,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老有人在說快消品不好做。快消品真是不好做, 但對很多美術來說, 又不得不做, 所以一些人選擇逃避, 一些人選擇苦挨, 還有一些人邊做邊罵。淡定下來想想,其實快消品的傳播與設計也是有門道的,這篇文章就分享給大家。
因為事實上我想說的是: 用戶測試的作用并不是限于測試可用性, 找出可用性問題, 它還能讓我們進一步去了解用戶的行為和習慣, 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去解釋各種可用性問題產生的原因。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