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的職業趨勢是什么?
營銷人的職業趨勢是什么?從我最新文章里摘取了這段和大家分享。
2014年,從Michael Kors辭職的那天,我淚流滿面地寫下了第一篇公眾號推文——《在MK紐約總部做新媒體經理教會我的事》,紀念這段讓我收獲頗多的職場經歷,沒想到文章卻刷了屏。(原公眾號“doriskeke”不慎被注銷,打回原點重新開始)
原本內向害羞,覺得自己毫無特長的我因此成了“網紅”。更沒想到,5年后它成為我創業的基石。
關注我時間長的朋友會知道,從高中開始,我就嘗試各種實習:公關、咨詢、政府、教育、汽車、媒體……大三在可口可樂實習的時候,我定下了自己要走營銷這條路。
當時營銷于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又神秘的東西,它仿佛是一家企業點石成金的秘密,既能激起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想象,又能用好的產品服務于人。
當時人們說“好的品牌都來自國外”,所以我去美國工作,學習做品牌的方法論。去了快消聯合利華、時尚MK又去了互聯網阿里,去了大集團又去了小公司,去了品牌崗、傳播崗、運營崗,最后把它們帶回中國擔任過CMO,再到現在自己組建團隊創業。
我一直想搞懂營銷背后到底是什么?也想知道自己的價值可以發揮到多遠?
這份對未知的好奇心一直伴隨著我。
廣告人的神:奧格威
你一定很好奇,近8年的工作經歷,我對營銷趨勢的答案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好的營銷? 下面分享下我的個人看法。
1、在營銷行業里倚老賣老不管用
做了很多年并不意味著你就比年輕人做得好。創意也許是一門可以打磨的手藝,但是如果背負著商業增長的指標,靠的就不是創意,而是戰略和戰術。增長和用戶相關、和新的渠道相關、和新技術相關。
2、快消的品牌方法論的確值得學習
現在美妝行業最頂尖的一些創業公司創始人不乏寶潔系出身。但是傳統快消營銷模式過于固化,廣告創意依附于4A公司,也不直接接觸消費者,這導致一位好的品牌經理人卻不一定擁有好的創意能力、執行能力,也很難變通。同時也養了一堆溫水煮青蛙的廣告公司。
同時組織架構層層審批,在數字化和新媒體的應用遠遠不及小型公司反應快速,這兩年快消企業被一些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線上品牌(DTC)殺得很慘的原因。
來自CB Insight,寶潔正在被各種小品牌吞噬
3、營銷理論正在被改寫
縱觀營銷歷史,奧格威等營銷之神之所以被封神,更多是因為當下環境造就它們:供應鏈大于需求、商業競爭較為簡單、沒有線上渠道和可跟蹤的數據。
如果奧格威活在小程序、抖音和快手、線上有天貓淘寶微商、還有洗腦分眾廣告的2019年的中國,他也不一定是今天的大師。時代變化,商業環境變化,營銷理論在被改寫。
過去的思維可以被借鑒,但是更新換代,了解當下消費者和他們的渠道,并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迭代,比會做創意更重要。
4、營銷的未來趨勢必定是數據運營化和流量品牌IP化
過去在互聯網早期的時期,廣筑墻緩稱王,會玩渠道帶火了一群人。后來社交媒體紅利,帶起了一群網紅。
再到現在哪里還會崛起?除了是能把一份流量精細化運營企業(如樂純早期),還有就是能把流量思維轉變為品牌思維的企業(如網紅個人轉專業品牌),前者一魚多吃,后者用戶粘性擴散,品牌與人共創共生。
美國美妝Huda Beauty,起源于紅人Huda
5、營銷的本質,是在玩盜夢空間里的“inception”
在用戶心里植入一個種子。營銷人把用戶的一個需求和產品或品牌做關聯,讓用戶忘不掉,想起它就有非常精確被設計的聯想(痛苦的焦慮的或美好的希望的)……這里我們通常黑話叫心智。
6、營銷的背后是商業
營銷只是商業的一個手段。營銷就是兩件事:搶用戶和造需求,要么把別人的用戶搶過來,要么就是找到潛在未被滿足的需求,把整個市場盤子做大。
營銷就好似是一個將軍,帝王要你去開疆拓土,但是如果一個帝國的運營模式本身就要問題,你打下多少勝仗也都是枉然。
做了很多年營銷之后,我突然明白了我在聯合利華學的第一課的意義:算商業模型和經濟模型。如果營銷沒有好的商業模式做基礎,做得再好的營銷也只是枉然。
如果一個商業模式本身有價值,營銷可以輕松地畫龍點睛。很多時尚品牌過去在中國的銷量暴增其實靠的不是營銷,更多的是靠的多年累積的品牌勢能、國外和中國的認知差、中國的人口紅利和數字媒體紅利。
當我想明白營銷是一個關聯者,商業才是價值創造者。
尋找被忽略、被低估的價值,并創造價值,才是商業的根本。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