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悠,憑“感覺”取勝
關注且悠,是從它的名字開始的。
且悠 chillmore,很少有一個品牌的中英文名讓我覺得如此一致與貼切。而隨著觀察的深入,會發現“且悠”二字已然嵌入品牌肌理。
“讓生活聞起來從未如此輕松”,這句寫在品牌每篇推文末尾的話詮釋了且悠成立的初衷。
生活、聞起來、輕松,這三個從語法層面似乎并不能搭配到一塊的詞,被且悠神奇地組合進品牌實踐中,變得出乎意料地妥帖。不按常理又不至于完全失序的邏輯,貫穿且悠的產品、營銷與理念,品牌自身將其表達為“日常之內,想象之外”。
專注于香氛個護與家居香薰,是且悠的“日常之內”,探索嗅覺與自在生活之間的情感聯結,是幫助人們獲得“想象之外”偶然之喜。
由此,且悠也就形成了把輕松的感覺滲透到各層面的營銷思路。
一、借有形產品承載與刻畫無形品牌基調
無論是輕松還是感覺,都是無形又抽象的,要把它們傳遞給消費者實屬不易,且悠的策略是充分利用有形之物達成初步感知的目的。產品,是一舉兩得的載體。
且悠的產品矩陣,大致分為潔膚、香體、護膚幾大板塊,涵蓋了從頭發、肌膚、唇、手到指甲的洗護,而如此細分的品類樹立了一個整體認知:“身體的護理如此精細”。
同時,且悠以“香”為延展,發展出應用于近身體空間的香氛、香薰等,傳遞“個護可以很愉悅和放松”的理念。也就是說,且悠在產品設計上就帶著與品牌調性與目的一致的思維,無論后續怎么創新升級,留在消費者初印象中的基調不變,這個印象通過品牌一次次營銷動作不斷加強,逐漸形成品牌辨識度,即一種獨屬于且悠的感覺,雖說不清道不明,但在消費者接觸到相關信息時,會知道是它。
在產品包裝上,且悠通過“簡”來強化輕松自在的感覺。
磨砂質地的透明或半透明瓶身,通常裝有油狀產品,搖晃瓶身,晶瑩剔透的液體給人一種清透又滋潤的感覺;其他產品,在包裝色調上基本保持一致,人們可以通過顏色基本判斷出不同品類產品的香調。
例如,起初用于沐浴露包裝的低飽和色系,對應了月下梅里、薄霧花園、西泠松舍、溪畔聽風等經典香型,后來這幾種顏色也被遷移到品牌其他產品,雖然品類、品名都發生變化,但顏色所代表的香型基本是不變的,如此一來,且悠便建立起了“顏色-香味”的組合記憶點,氣味,之于人的感受是獨特而長久的,借助出圈的經典香,且悠在消費者腦海中埋下索引路線,并沿著對應的香味路線,打造不同功效的新品,逐漸織起一張品牌認知網。
在售賣方式上,且悠也會推出瓶身顏色相同的組合產品套裝或禮盒,讓“香味抉擇”優先于“產品抉擇”,實際上強化了人們對品牌香味的記憶,消費者在購買套裝后體驗到多種產品,也自然對品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而這種在個護的各個環節都使用同種香型的行為也被消費者自己笑稱為“被腌入味”,“香味記憶”的方式奏效。
且悠還曾發布香氛色卡,在品牌看來:“就像創造的香味擁有各自鮮明的特性,獨特的色彩也讓香味被可視化表達,chillmore偏愛低飽和,它是溫柔而有力的代名詞,弱化視覺沖擊、削減色彩對情緒的侵襲,用一肚柔軟對抗所有堅硬。”
通過香味、包裝、色彩等方面的小巧思,且悠把“感覺”變成令人愉悅的氣味、頻繁出現的顏色、清透的視覺印象,一個有辨識度的品牌輪廓初步繪成。
接下來,便是不斷填充、修正、強化。
二、感覺,可以被制造出來
從輪廓到清晰的畫像,只靠“香味”或“色彩”是不夠的,品牌需要從“印象深”過渡到“印象獨特”。
“感覺”,依然是且悠營銷中占比很大的成分,品牌擅長調動“五感”,營造氛圍,并在長期的輸出中打造獨特的品牌氣質。我們通常認為“感覺”是一種主觀存在,實際上,通過客觀事物與人腦的高頻“建聯”,“感覺”可以被制造,而這正是品牌營銷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
且悠的“感覺制造劑”主要有以下幾種成分:
|文案
讀且悠的文案,思緒總是能隨之飄到某個遠方,舒適、新奇的感受緊隨其后。
「森林長椅」
夏天的喧囂,仿佛身體也蒙上了一層燥意。
呼吸混合著濕潤苔蘚和泥土清新的木質香氣,
步入浴室,就像走進靜謐的森林角落。
木質沉穩的基礎上,混合紫羅蘭和艾草,
讓整體有柑橘的微甜和空氣的沉淀感,
平靜、放松,在綿密的泡沫包裹間,帶走日常的黏膩。
「日落柚海」
明晃晃的季節,適合來一顆微酸沁爽的柑橘柚子,
光是聞到氣味,就讓人心情澄亮。
一直形容「日落柚海」是很溫暖的味道,
溫暖柚香與柔和的木質尾調相得益彰,
像一杯香甜的柚子茶,氣味直抵心底,
一瞬間融化了白日的疲憊。
「街角花攤」
玫瑰是浪漫見證,
馥郁的玫瑰香氣,也是對日常瑣碎的一次溫柔叛逃。
「街角花攤」是一支帶著綠葉味的露水玫瑰,
薄紗感的香氣非常貼膚,仿佛是肌膚自帶體香。
尾調的木質注入,讓香氣擁有不受拘束自由生長的氣質,更顯得獨一無二。
「夏夜蟲鳴」
聞到新鮮艾草的香氣,在烈日天里總會平息思緒。
也正因如此,以艾草為主調的「夏夜蟲鳴」從名稱上就與夏天掛鉤。
尤加利和薄荷營造輕快的開場,中調艾草的綠意讓鼻腔被草本氣息充盈。
沐浴在艾草香氣里,心情也有了無限的盛夏快意。
「洋甘菊帕洛瑪」
香調取自經典的帕洛瑪雞尾酒。
清新的西柚風味與龍舌蘭海鹽融合,
佐以洋甘菊的草本香,為嗅覺和肌膚注入嶄新的能量。
是聞到便能放松神經的舒緩氣息,
這個夜晚,掉入一個柔粉色香甜的夢。
「長島冰茶」
將青檸、苦橙、鼠尾草等投進香味中,
輕快感不經意間在你的舌尖綻放,
仿佛瞬間擁有輕盈面對明天的好心情。
這款精油球保留了更多可樂與檸檬的清新活力,與涼薄荷交織,
度數不高,卻足以讓心情輕快,就像生活也總有令你沉醉的美好發生。
呼吸、味道、聞、貼膚,在描述香味時,且悠總能讓人的感官緩緩打開,再疊加蟲鳴、風聲、露水等具體事物陳述,偶爾以雞尾酒為靈感來調香,打破傳統前、中、后調的描述方式帶來意料之外的新鮮感,構建出一個任憑想象力馳騁的場景化“精神空間”,輕松,這個品牌希望讓大家聞見的“生活的味道”便調制而成了。
|故事
且悠的故事,重在聯結。
一方面,品牌是故事的講述者,將共通的情感、相似的體驗融入產品,細微的材質差異、直觀的形態區別、不同的香味,借由它們,品牌總能開啟新的敘事。
以陶瓷為容器的香薰蠟燭,被制以波紋口的形狀,且悠將其命名為「時間流域系列」。然而,僅創造外在的不同顯然不夠,品牌注入其中的故事/概念讓其有了靈魂:
時間,像無限延伸的河流,在波光粼粼的映射中,流域里仿佛暗藏記憶的瞬間,讓不同情緒都有了遐想的空間。
時間奔涌向前,氣味卻帶我們和過去不斷重逢。
時間、氣味、記憶、遐想、重逢,這些詞的一并出現,我想并非品牌的無意之舉。它們是可以被快速理解又能喚醒個體獨特體驗的“鉤子”,情感的附著讓人與物的關系更加緊密,而當香薰蠟燭燃起、香味流動的片刻,若能讓人打開想象與記憶的匣子,正是達到品牌初衷表達的“讓生活聞起來從未如此輕松”。
這是一個有人愿意為故事買單的時代,不過故事那么多,怎樣才能讓人判斷出這個故事一定屬于且悠?
且悠的方式是持續講、不斷挖掘故事、人、物之間的深度關系,讓品牌、敘事、產品不脫節。
例如,在“時間流域系列”香薰正式發布之前,且悠詮釋陶瓷與時間的關聯,透過這些表達,用戶可以得到“匠心手作”的信息,亦能在關于時間、器物的記憶中加些且悠的記憶。品牌講故事,實則起到了立調性、做鋪墊和植入心智的作用。
|態度
如品牌理念所述“日常之內,想象之外”,且悠希望即便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也能找到輕松的一隅,從繁忙中短暫抽離。于是,在營銷中,且悠也會試著尋找和傳遞生活中那些可能被忽略的chill瞬間,以對人能產生積極影響的具體行動完成品牌態度表達。
品牌的“chill捕手”系列內容,記錄了那些就在身邊、容易獲得的小美好。它關于春日的風、夏日的晚霞、一朵花的盛開、一片云飄過、一次身心放空的街頭信步……
為流動的春意駐足
捕捉夏日的印記
無序的生活,需要深呼吸
我們發現,且悠的廣告,無文案居多,風格上都是背景音、意境、場景轉換,相似的表現手法,卻能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大概與“chill捕手”系列思路差不多,品牌提供一個“引子”,幫助大家去感知,找到屬于自己的輕松體驗。
無論是文案、故事還是態度表達,且悠都營造了一種氛圍感,它既有品牌的影子,又保留一定自由解讀的空間;既不斷強化了品牌核心理念,又切實引導了大眾的輕松生活實踐。
且悠,制造了抽象的感覺,但連接了具體的生活。
三、打造身心綠洲,續寫「輕松」生活方式
今年5月,且悠線下首店在線下開幕。門店里綠意盎然,四季桂、馬鞭草、天竺增添隱逸之韻,伴隨著背景音樂中的風聲、樹枝擺動聲與潺潺流水聲,好似踏入秘境。讓人于喧囂都市,造訪一片“綠洲”,心靈得到片刻安放,是且悠所希望的,這也是品牌“離人更近”的又一行動。
實際上,在此之前,且悠就長期關注具體的生活、具體的人。
比如,以「森林長椅」的香氣為引,且悠組織香氛沙龍,邀請大家閑坐公園長椅,跟隨香氛瑜伽課程,在一呼一吸間感受香味縈繞、傾聽內心聲音。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相聚在一塊,有共同的體驗,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舒適的身體體驗和一段不被打擾的時光,讓人得以放輕松好好進行一次與自我的對話,身與心互相治愈。在離自然與人更近的一小段時光里,人與香之間已然有了更深的關聯。
春天,且悠邀請大家走進植物園,以拼貼詩的方式收藏春日時光,感受柔軟的春日景象。
秋日,以桂花為引,用一場線下市集,邀人一起浸入自然的場域,收存自然的桂花香,同時,品牌桂花限定新香同步上市,用戶與香味相關的真實體驗,就是品牌悄悄注入用戶腦海中的“感覺”,難以明狀但在可以幫助他們準確地找到品牌。
就在一周前,且悠聯合綜合運動品牌@PREMA Fitness ,同樣以香氣為線,邀請人們共啟一場沉浸式音浴瑜伽,在香氛與音浪之間,撫平嘈雜。
無論是線下空間、戶外體驗還是“療愈”活動,且悠的核心都是人。品牌搭建一方空間,或是真實存在的,或是精神的,都足以隔絕一些嘈雜,容納一顆疲憊的心。
在人們容易被各種事物調動情緒的時代,能讓人靜下來,是另一種可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