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文案的至高追求應該是什么?
這是一篇2014年的老文
文章作者:銀色bullet
2006年,《穿普拉達的女魔頭》上映,這是我最喜歡的勵志電影,雖然它無恥地抄襲了2013年的《小時代》。
我最喜歡的一幕是這里,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實習生不時尚也不懂時尚,在她眼里時尚界都是些怪人,為了那些看起來奇奇怪怪的東西累的要死。她如果有twitter,肯定會發些這樣的東西。
而時尚雜志主編梅姨是這樣教訓她的:
“哦,我明白了,你覺得時尚和你沒關系。你每天去自己的衣櫥,選了這件……我不知道什么玩意……這件松垮垮的藍色毛衫,因為你想要告訴世人,你對自己如此重視以至于無法在意自己的穿著。可你不知道這件毛衣不是藍色這么簡單。它不是綠寶石色,也不是青色,準確說是天藍色。你還天真的以為……2002年,Oscar de la Renta發布了天藍色系列的女裝,然后應該是 Yves Saint Laurent發布了天藍色的軍裝式夾克,緊接著,天藍色就成為了八位設計師的最愛。后來,天藍色被百貨商店踢了出去,融入了可悲的低端品牌。而你,毫無疑問,肯定是在打折時淘到的這件衣服。你不明明白,這天藍色代表了幾百萬的價值和數不清的工作機會。可笑的是,你自以為選了一件和時尚界無關的衣服,而事實上,它正是這一屋子的時尚人,幫你選的。”
其實,梅姨的話只說明了一個道理:世上沒有什么時尚圈,只要你要穿衣服,就肯定要受時尚的影響。
換句話說,在時尚這座金字塔上,梅姨之類的大咖站在頂端,時尚雜志的編輯們次之,而嘲笑時尚的安妮海瑟薇這樣的普通人,則處在最底端。沒有人,在外面。
除了時尚,更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現代藝術也是同樣的道理。
一般人對現代藝術的反應只有三個字:看不懂。。。。
就像《觸不可及》里的這一段落:
“這家伙流了一灘鼻血在布上,就要賣三萬歐?!?!”
吐槽現代藝術的段子太多啦,攬勝是這么調侃的:
有些藝術感動不了你,但是價錢能嚇死你。
然而,實際上,現代藝術卻如此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舉個栗子:
《伊卡洛斯》 亨利·馬蒂斯
這尼瑪是什么啊?這也叫畫?這也叫大師作品?!這尼瑪和我的生活有神馬關系?
馬蒂斯是金字塔的頂端,“他幾乎改變了整個世界使用顏色的方式”。
這種純凈的、大色塊的使用方式幾乎全受其影響。
于是,世界變成了這樣:
還有這樣
以及這樣(這也是新浪收藏帶你看展覽的微博頭像,選的真好)
米菲兔設計者講述馬蒂斯《la gerbe》給他的靈感
這樣
和這樣
這是樓主今天搶極路由的界面,順手截的圖
所以呢,現代藝術也是一個圈子,所有人都會受它的影響,無一例外。
時尚和現代藝術的例子只是為了說明,人類文化活動的本質是這樣的:一小部分人影響著絕大多數的人,而沒有人可以棄權。
恩,終于說到題目的重點了,那么廣告文案的至高追求應該是什么?
和時尚與現代藝術一樣,文字也由一小部分人,影響著絕大多數人,而文字更易傳播,影響更廣,速度更快。
而廣告文案的至高追求,就是站在這個金字塔的頂端。
這話怎么講?
打開qq好友列表,看一下好友們的個性簽名,就能看出他們處在文字傳播的什么級別了。
寫“土豪和我做朋友”的是低級,寫“元芳,你怎么看?”的是更低級,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好自為之吧。
那些我們說的流行語,和朋友講的段子,做簽名的句子……其實都不是我們說或者寫的,我們只是可悲的被影響而已。
我的微博上有大概一百多個段子手,時間一長我就慢慢發現,那些網絡上瘋傳、朋友們互相講的段子,大部分都是來自一個很小的圈子(也就一百多號人)所創作,細細想想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互聯網時代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信息的傳播方式從以往的“射線狀“變為現在的”網狀“,主流發聲者已經失勢,人人都有說話的機會,只要文字有傳播力而且找到了合適的渠道,就能站在文字傳播的頂端。
這也是為什么,春晚姜昆馮鞏之流抄網絡段子會被黑。因為在以往,他們是站在頂端的,因為他們有渠道有機會,路人就是講的再好笑也沒機會讓全國人都聽到。而現在,他們沒有能力創作更有傳播力的文字,而被網絡段子手取代。這就是傳統主流發聲者失勢的例子。謝娜和任泉也是同理。他們渴望繼續站在傳播的高處,渴望有更多的微博粉絲。而沒有能力寫幾句搞笑的話,就只能靠抄襲段子手。
網絡發展的越是深入,傳播對眾人來說就越是公平。
蘋果5s發布之時,各路人都變著花樣的吐槽,”土豪金“三字一出,群雄黯然失色。
薄總督庭審之時,出現了王立軍和薄谷來開的狗血橋段。大家又紛紛發揮文字功底。”奮不顧身,說走就走“出現了,立刻紅遍所有網絡。而作者只是豆瓣的無名網友,連紅人都不是。
在文字傳播的舞臺上,廣告人處在較為有利的位置。他的每一句話,會有一個土豪用錢刷到各大媒體上,不用擔心缺少觀眾;不過代價就是,要加入土豪的個人意愿。
用網絡熱詞做廣告語的文案應該羞愧,你應該是站在更高處的。
有能力站在文字傳播頂端的廣告,必然是成功的營銷案例。
比如凡客,比如陳歐體,比如老羅。
讓你的文案成為流行語,讓你的文案成為QQ簽名,讓你的文案成為口頭禪,讓你的文案成為時尚,讓你的文案改變人們溝通的內容和方式,讓你的文案改變人類文化活動。去依靠你文字的力量,而非甲方推廣費的力量。
這就是廣告人的至高追求!
銀色 Bullshit
by 銀色bullet @豆瓣 @微博 @知乎
看看一個廣告人腦子里都裝了些什么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