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 Digital 繞不開 H5,那就真誠聊聊 H5 的套路
最近微信放出了一組H5數據,其中提及H5分享率3.9%,
但這3.9還包含了一些非商業H5,所以其實真實的品牌H5分享率會更令廣告同行沮喪。然而只要移動互聯網用戶數據一直增長,乘上“互聯網+”這艘巨輪,H5是做DIGITAL人繞不開的宿命,我們一起打好這份工。
原標題:《打好這份工,真誠聊H5套路》
數英網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本人
回到H5存在的原因,為什么項目需要一個H5?
一、借它承載展現商品賣點,類似一張華麗海報
我們通常會在新品發布(特別是潮品)、汽車客戶等中發現這類H5。
點擊項目查看詳情:寶馬:全新BMW M2游刃鋒芒間 微信互動
讓所有打開的人“亮瞎眼”是它的KPI,所以很考美術和技術功底——用最適合的動態邏輯淋漓盡致交代商品特點,一切追求視覺沖擊,無需情節邏輯,用戶輕代入、輕參與。
擁有大數據的平臺也會發布這種H5,把數據做成有趣的展示型頁面,幫助大家理解數據。
這類型H5最忌諱的是做成了PPT。
點擊項目查看詳情:今日頭條:為什么我們要回家過年? 移動網站
二、借它延伸產品利益,消費者不掃進來就虧了
它是一種搭橋般的存在,把消費者從產品這頭帶到產品體驗那頭,換句人話說就是抽獎兌獎。
可以是實物獎,也可以是“玩個游戲吧”、“看個視頻吧”、“聽首音樂吧”——嗯有些甲方覺得這是種“恩賜”。
作為一種工具型的網站,簡單直接是基本,在注意K數前提下,也可以找一些社交角度作為切入,重新包裝項目,從而刺激分享量,貼一張切入角度的指引:
雖然說“無中生有,小事化大”是廣告人的強項,但不要為了互動而互動,忘記了打造這個H5的初衷。有些精明的客戶大人,會直接把這類兌獎式H5縮小成品牌官方微信中的一個組件,實現吸粉。
題外話,吸這么多粉絲要做很多維粉運營,要跟這么多優質內容提供者競爭,粉絲運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拿數據?也是有限的吧畢竟微信把門守得緊緊的。
三、借它的動態和情節帶消費者感受產品賣點,類似小游戲
相對第一類,它有情節邏輯,有場景頁幫助解釋劇情,根據你的不同動作激發不同情節,互動的流暢性是技術及創意的難題。
這種H5最常見,實現門檻低啊,盡情虐代理商就能擠出來了啊絲毫不驚動甲方自己的產品等線下環節。
但由于它純粹發生在線上“沒有根”,最擔心是變成沒腳的小鳥——背著參與量這個KPI,項目拋出去,用戶找不到玩的理由,所以一般啟用“獎品”大法,也有請得起明星的客戶,明星一走進頁面里,和他假裝一起耍就是個活生生的獎勵了。
在圍繞產品設計情節時,不妨多問問你希望用戶參與后留下什么印象,比如產品是抗痘的,游戲任務消除痘痘沒問題,但這過程用戶有沒有產生“用這個抗痘產品真的讓自己人生充滿希望”的聯想?很多時候我們只實現了“哇靠在游戲中我成功消滅了好多痘痘”。
小強耶~~~作為一女生用品,您這是何苦?
點擊項目查看詳情:Free飛:TA 的秘密,你造嗎?愚人節活動
好了,“主題、流程、視覺、技術、分享”,套路誰不會說兩句呢?方法論最壞的地方就是它在總結歸納過程把個中各種好玩快樂一起掐沒了。那去吧!給大家整個世界!
話說DIGITAL人跟傳統廣告人最大不同就是落地也要兼顧,才氣脾氣眼界都是一場修煉吶,加油。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