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有傳播力的好文章?
來源:簡書
作者:于水水小玩子(簡書作者)
0.先要區(qū)分一下,「有傳播力的好文章」這里面有兩層意思:
很多經(jīng)典文學作品肯定是好文章,但不具備微信語境下的傳播力;很多文章也很有傳播力,比如“不轉不是中國人”,但咱們格調這么高肯定看不上。
所以我們追求的是質量又好又有傳播力,對吧。
1.再來說說什么是好文章:
這里的有趣不是指幽默、更不是搞笑。而是「有趣味」,或者叫有「閱讀趣味」。
具體來講,可能有以下4點需要滿足:
①反常識,或者跳出來反對主流的說法。比如知乎上常見的“實名反對最高票答案”就是這一種。
②創(chuàng)造懸念。記得龍哥告訴過我,其實好文案的本質,就是讓讀者看完標題想看第一句,看完第一句想看第二句,看完第二句又想看第三句……看完最后一句想買廣告——讓讀者順利閱讀下來并實現(xiàn)你的目的就是好文案。文章也一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地制造懸念,一個解決之后立刻拋出下一個,可以讓文章更有趣味。
③制造共鳴。很多爆文開頭會講一件作者朋友的事,但其實就是大多數(shù)人都會遇到的狀況,其實就在引發(fā)你的共鳴。咪蒙、負負禪師都深諳此道。但共鳴也是高級技巧,有人就用的比較生硬,比如時不時來一句——“到這里你肯定想知道……”“我猜你一定想知道為什么……”,這都是無效共鳴。
④講故事。和第二、三點一脈相承,很多懸念、共鳴,都是通過故事來呈現(xiàn)的。故事永遠是最受歡迎的載體。
有趣的四個要素
而「有用」呢,其實是個因人而異的事。我認為有用的,可能你就完全無感。
所以一是文章要有指向,明白自己寫給哪一類人,不要時而用小白的案例,時而用大神的案例,兩邊不討好。
二是在明確用戶水平的情況下,文章要既有已知的部分,也有未知的部分,并且兩者要遵循一個適當?shù)谋壤?/p>
沒有未知,全是已知的東西談不上有用吧……但沒有已知,全是未知的文章有可能是科學家的學術論文。
也就是說,好文章不能通篇老生常談,但也不能全文都是新知。必須圍繞著一個受眾關注的話題,建立在一些受眾已經(jīng)了解的共識上,由此引導、推演出受眾所不知道的新知識。
有用的兩個基礎
3.作為干貨文章,怎樣更有傳播力?
其實不同類型的文章,技巧還是很不一樣的。有的文章求的是煽動性,說出了讀者想說沒說出來的,干貨類的則又不太一樣。
曾經(jīng)在知乎看到Lachel寫過一個傳播力的公式,傳播力 = 話題關注度x未知占比/(已知占比- k)。我個人沒太看懂,但里面又確實有值得借鑒的思路,所以改成了下面這個版本:
不科學,就意思意思
話題關注度:其實這就是媒體為毛總要爭著搶著蹭熱點的原因,關注度越高的內容越容易被關注和被傳播。另外人類還有一些永恒熱點,比如情感類大多比職場類更熱。
未知占比:指一篇文章里讀者不知道的內容所占的比例。
已知占比:指一篇文章里讀者已經(jīng)知道的內容所占的比例。
如何把握“未知/已知”的比例,是最重要的部分。按照經(jīng)驗,「已知占比」的值設定在0.4左右比較合適,當然這也跟平臺和受眾群體密切相關。
所以,當已知占比約等于0.4,對應分母接近于0,傳播力是更強的;而如果我從第一行開始就完全看不懂(已知占比過低,分母為負數(shù)),那我就根本不會往下讀,更別提轉發(fā)了。
其實整個公式里我最沒底的部分就是這個0.4,大家別糾結數(shù)字,看看思路吧……總之就是已知未知有比例,不是一味未知越大越好~
表達技巧:更多是剛才文中上面說的“有趣”的部分,以及很多行文的技巧,對于干貨類,有更好,沒有也沒那么緊要。
4. 看個案例
「古典古少俠」有一篇文章叫《為什么越學反而越蠢?——碎片化學習是個騙局》,發(fā)出來很快過了10萬+。
可以看到在有趣方面,文章標題就是反常識的典范,然后整個文章前半部分用了大量有共鳴的故事,以及不斷的設問和回答,利用懸念逐層遞進,順利引導作者閱讀。
在有用方面,文章后半部分是我個人認為古典文章已知未知占比設置最好的一篇,不至于看不懂,也不至于沒新知,這其實需要對用戶水平深入的了解。
話題本身和讀者切身相關,特別是用了反常識之后更有關注度。表達技巧更是沒得說,古典老師絕對強項。
當然,這樣分析有點馬后炮的感覺,但是據(jù)我觀察,其他文章表現(xiàn)沒有碎片化這篇如此亮眼的原因確實是因為部分因素沒做到這么好。
以后可以:
①已知未知比例設置更合理,先是錨定目標讀者,了解他們的水平和需求,然后拼命滿足。
②懸念引導可以優(yōu)化,在文章比較長的情況,如果從一段看到另一段的理由不充分,再加上有時看不懂,就會導致用戶跳走。
0.最后
不過,有傳播力不等于用戶會轉發(fā),只是說從文章質量的角度來說更容易被轉發(fā)。但用戶轉發(fā)的動機其實有很多,從用戶心理的角度還可以單獨再聊很多。
今天就到這。思考得不充分,歡迎大家拍磚。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jīng)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