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麥當勞套路后,我決定扒扒它的周年促銷策略
作者:套路編輯部,來源:運營研究社
麥當勞聲稱,為慶祝“金拱門”一周年,自 8 月 8 日起,針對會員開展連續 28 天(至 9 月 4 日)的超值優惠活動,每日推出一款特價單品。
(金拱門促銷策略)
面對如此便宜的價格,小編也激動得立馬投身到了薅羊毛的行動中。
盡管麥當勞更名“金拱門”是 2017 年 10 月發生的事情,距一周年還有 2 個月,但在低價面前,我已經顧不了那么多了。
“原味板燒雞腿堡只賣 5 塊錢,少花 12.5 塊;甜甜柚水果茶只賣 8 塊,少花 10 塊。”
粗略算了一下,就算每天只省 10 塊錢,28 天下來也能省將近 300 塊呢,真的太劃算了。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呀,小編進店后就被套路慘了,原來低價的背后還有這么多陷阱。
一、麥當勞如何刺激顧客買買買?
其實,每天推出的特價單品只不過是麥當勞引流的誘餌,通過低價單品將消費者吸引到店里,然后再誘惑消費者購買其他商品,提高客單價。
那么,麥當勞誘惑消費者購買其他商品的手段是什么呢?
答案是定價策略。
這么說你可能會覺得迷惑,那我來講一講我當時被套路的場景吧。
進入麥當勞前,我只打算買 1 個漢堡。然而,排了半天隊只買一個 5 塊錢的漢堡,好像有點虧,而且會吃不飽。再說天氣又熱,不如買杯可樂或果汁。
這時候,我發現單買 1 杯飲料需要 15 塊,單買 1 份薯條要 10 塊,但是買飲料加薯條套餐只要 20 塊。一經比較,套餐更劃算,于是我買了套餐。
但是比起一開始只想買 1 杯可樂,我還是多花了 5 塊錢。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呢?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麥當勞還有哪些定價套路來讓你買買買?
組合定價法
組合定價法是把不同商品組合在一起,集合定價,獲取最大銷售利益的定價方法。
通過分析麥當勞的產品,小編發現它主要運用了組合定價法的以下幾種招數:
① 捆綁式定價
捆綁式定價就是指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相關產品,捆綁打包成套餐,制定一個合理的價格出售。通常情況下,套餐的價格都比單品的價格之和要低。
麥當勞中的各種套餐就采用了這種定價方式,比如:
“經典麥辣雞腿漢堡套餐(中)的套餐價格為 26 元,但套餐中的單品(可樂、漢堡、薯條)總價為 37 元。”
這種定價策略如何獲利呢?
當消費者看到買套餐比買單品便宜后,就會考慮買套餐。這樣一來,套餐的銷量就會大幅提升。
② 單一價定價
單一價定價是一種特殊的組合定價法,它把價值接近的商品組合在一起,浮動毛利率,使零售價保持一致。比如 2 元店、10 元店。
麥當勞的 18 元超值工作餐、20 元的開心兒童餐(有免費玩具),就使用了這樣的定價策略。?
當消費者選擇這一類商品時,因為這類商品價格一致,于是不再需要對價格進行思考和比較,只需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擇。
?麥當勞用這種定價策略,抓住了那些不想在挑選商品上花太多時間的群體。
③ 產品線定價
產品線定價指的是根據消費者不同類型的需求,設計不同功能和品質的產品。比如手機有 16G 內存、64G 內存、128G 內存這樣不同的配置,他們的價格也因此不同。
麥當勞經典麥辣雞腿漢堡套餐的中套餐為 26 元,大套餐為 30 元。
對于麥當勞這樣用戶群體龐大、且細分出來的個性化需求很多的商家,采用這樣的定價,可以滿足各個垂直群體的需求,讓消費者的購買最大化。
同時,快速驗證消費者對這些品類的需求情況,及時迭代優化。
二、麥當勞的另一種營銷策略:價格歧視
上面我們講了麥當勞通過組合定價法,讓顧客不知不覺買多,來提升客單價。
除了這個,這次活動麥當勞最大的心機,其實使價格歧視。
簡單來說,價格歧視就是根據不同的人、不同時候、不同原因等,對同一個產品進行不同的定價。這里的“歧視”并非貶義,而是區別定價的意思。
來看下面這張圖,有 2 個地方值得討論:
1)有些地點無法使用
機場、火車站、旅游景區等特殊餐廳無法使用,為什么呢?因為這些地方本身人就多,再用低價促銷那得虧死。所以這是麥當勞的第一層價格歧視:地域歧視。
2)本次促銷時間為每日 10:30-24:00
時間限制,這個更坑。麥當勞推出早餐后,麥當勞在很多上班族的心目中,變成了吃早餐的地方。
而這次活動和我說早餐時間不得使用,那我必須得下班后去。時間多的人就可以下班去,享受優惠。沒時間的人自然不能....這就是麥當勞的第二層歧視:時間歧視。
其實麥當勞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價格歧視了。以前是這樣的,走在路上會有一些推銷人員,給你發促銷單,上面是麥當勞的優惠券。
優惠券就是很典型的價格歧視手段。因為有些人可以犧牲自由選擇權利,點優惠券上的套餐,來獲得較低價格。
有些人就喜歡隨心所欲的點,那他就可以不用優惠券,按全價付就好。
三、所有產品都適合價格歧視嘛?
我們之前的文章《“雙十一”里,我們被淘寶、京東們歧視了》就講過,為什么價格歧視能使利潤最大化。
不過今天我們想更深入的扒一扒,價格歧視的適用范圍和具體手段,讓大家能夠正確的應用價格歧視。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用的,比如奢侈品。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奢侈品不是靠定價拉利潤,而是靠溢價拉利潤,無論在哪里,品牌虛擬價值都要高于一切。
一旦虛擬價值崩塌,則最大化利潤就不存在了。
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用戶覺得掉價,因為他們買這個產品,是為了“炫耀”需求。
你見過商場的 GUCCI、Chanel、CK 天天打折嘛?肯定沒有吧。
當然如果你真的想用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的。前提是你的產品具有時效性,就可以通過降價手段,迭代過時產品。
比如上面說的大牌,他們不能明目張膽的打折,但是可以把一些過時的款式低價售出,奧特萊斯就是這些奢侈品的打折集中營。
不僅這樣不會損害品牌形象(降價促銷會破壞品牌定位),并且還能賺取更多利潤。
四、如何使用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雖然能使利潤最大化,但是用不好,可能會造成這樣的效果:“不公平”、“奸商”、“鬧一架”、“再也不去了”。那怎么辦呢?為了讓大家科學的用價格歧視,小編總結了 4 種方法:
1)讓用戶勞動獲取低價
想享受低價的消費者,可以用戶勞動獲得低價機會。
比如,現在餐廳舉辦一次活動,轉發朋友圈點贊就可以享受半折優惠;但是如果你覺得這樣沒有面子,也可以不轉,原價買單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低價就順理成章,原價買單的用戶也不會覺得心理不平衡,還能讓低價買單的用戶,免費幫我們宣傳。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這個勞動不能太復雜。如果你讓我轉發朋友圈,邀請朋友點贊 288 個,才能享受 5 折優惠,那難度有點高。
2)先后秩序
我們也可以通過產品的先后發售時間,來區別定價。
之前提過的奢侈品就是如此,剛剛上線的時候,價格可能是 4000元,開售 3 個月后,價格跌到 3600 元,半年后可能就 3000 元了。
這類案例特別多:門票的預訂價和現場價、新歌的搶先版與后來版、2個月前訂購和近期訂購的機票、新上架時和上架一段時間后的(服裝、首飾、車、書)等。
3)通過社會層次,實行不同價格
公園票價:普通成年人全價票;幼兒免票;學生、老人、軍人半價;
社會層次還有很多種分類:以“會員或非會員”區分;以職業區分,比如學生、上班族;以“新用戶老用戶”區分;
不過還有一些容易產生非議的價格歧視,以戶口區分,以性別區分,以學歷.......(盡量少用)
4)密集型的產品種類與層次
同樣成本做出來的產品,通過詳細的劃分種類、層次,實現歧視定價法。
假如一個農民種了一園子的菜,總會有大小、新鮮、損壞多少的區別。
那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它們分門別類再定價,組成特級品、一級品、二級品、三等品,這樣就能產生更高的利潤了。
五、總結
麥當勞此次推出低價單品,其實是為了用低價吸引消費者進店,然后再使用定價策略來提升客單價。這次活動中運用了組合定價法中的捆綁式低價、單一價定價和產品線定價。此外,麥當勞活動的第二層心機,就是價格歧視,通過時間、地域區分不同市場的消費者。
價格歧視能使利潤最大化,但是要注意,像奢侈品這樣,依靠溢價拉利潤的產品,不適用歧視定價法。如果非要用,可以通過迭代過時產品,實現低價促銷。
歧視定價用不好會產生負面效果,所以可以通過 4 種方法:讓用戶勞動、先后秩序、社會層次、密集型的產品種類與層次,順理成章地使用歧視定價法。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公眾號
作者公眾號:運營研究社(ID:U_qua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