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場蘇超賺足了眼球。
比賽第一,友誼第十四
人民日報銳評,看似是內訌,實則是對抗式團結。每座城市的出圈,都少不了這些“人不和”的熱梗。
熱度上升,贊助費水漲船高,從30萬飆升到300萬,從開始6個贊助商增加到20個贊助,勇敢品牌不怕困難,仍拿著號碼牌詢價……
這也不難理解,只要是流量,品牌就會吻上來。
像剛過去不久的端午節,廣東疊滘、獵德龍舟賽成了各大品牌IP的“劃水”游戲場;前兩年爆火的村超,同樣成為品牌的吸金池,熱度規模堪比“超級碗”。
看到這,民間活動賽事的營銷價值,或許要重估了。
因為,它正在成為一個新場景入口。
前兩年,線下體驗經濟復蘇,地鐵口、戶外大屏、城市造節、戶外音樂節,處處可打卡、處處是營銷觸點,品牌希望與年輕人天天見面,打開自家產品的應用空間。流量、人群、情緒鏈接,使場景媒介成為營銷新寵。
與這些場景相比,民間賽事活動還有些區別。
因為熱梗之下,蘇超爆火的原因,還歸于它是根植于地域的。域是一種空間,是立體的、動態的,其牽動的可不僅限體育運動,還有歷史人文、地理風物、品類等一系列內容創造,是一片生態。
貴州村超場上,民族表演
從社會學視角看,地域是一種有歸屬的特定領域,只要一看到它、關聯上相關元素,人們就會有熟悉感。這份歸屬感無形中劃分了界限——“老鄉和其他人”,成為挑起話題的源頭。
不僅如此。觀賞性“場景消費”下,人們的互動通常限于拍照打卡、收集周邊這些標準化行為。當人們選擇參與進民間活動中,會更有“主場意識”,深度參與、共創敘事素材,觸發的是文化、美食、娛樂等一連串消費行為。
當品牌把植入民間賽事活動做成傳播策略時,實際上等于擁有了“一座城”的能量。其能帶來更深的情感連接、更強的共創參與和更廣的消費鏈延伸。
以下幾個品牌是比較好的參考樣本。
一、特定時刻下的細分場景
蘇超-京東
光是看各大地方文旅發布的內容,就知道里面涉及的面有多廣。
有網友感慨“一個蘇超聯賽,融合了地域、體育、人文、經濟、音樂等,華夏文化自信溢出屏幕”。
常州放出了自家特產——恐龍
更何況,蘇超立足于十三個實力經濟體,坐擁龐大的城市消費人群。交通便利、輻射范圍廣。這些就足夠品牌在里面大做文章。
白天觀賽事、晚上逛商圈。代入消費者的一天,白天看比賽,喝水、吃飯,還要買應援物;晚上逛街,看景點、感受當地特色,跨城觀賽要帶伴手禮。一張門票能解鎖觀賽、購物、旅游等多個場景。
京東做得好的一點是,它不僅是最早加入贊助商擴列名單的,而且有針對性的營銷動作去帶動消費節奏、打開新市場。
像一日三餐等日常消費這些高頻次場景,由京東外賣承接。推出1萬罐啤酒1分錢購買活動、每場獲勝城市的特色商品享受補貼秒殺,涵蓋特色商品、美食外賣和農特產品。
剛出來不久的京東外賣正需要這樣一把火,繼續鞏固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還能把觸角深入泛體育人群中,撬動新流量。
像細分場景,京東既有賽事大熱單品——同款T恤、文創周邊、土特產,有必需產品——家電、電子產品、服飾,還有意想不到的創意車貼、兒童書籍,基本上把球迷及其家人的需求都想到了。
可猜球互動,也可以買些小玩意兒
這部分正好為國補、618添柴加火。人的需求并非固定,只有在特定時期下才會想到自己需要什么,京東就是讓自家業務成為蘇超進行時刻下的解決方案。
蘇超像一個大盤,京東把各個業務往里裝,而且關聯起具體場景。同時輔以social化傳播,把京東的外賣、體育、電商等業務利益點傳出去。
姿態上放低,通過一系列有趣、接地氣的互動,把自身置于輿論場中獲得話題;業務上務實,以場景為主線,讓產品去到對的人面前。借助蘇超流量,京東很好地把它變成了自己的主場。
二、在地化的超級社群
廣東龍舟賽—麥當勞
廣東龍舟賽,一個集競技性、民俗性、話題性于一身的地方特色活動,其中獵德、疊滘兩個村落的龍舟賽最為有名。有熱血、有非遺文化,還有房東和顏值,這些標簽讓它在這兩年迅速出圈。
從23年開始,贊助商和品牌廣告已經擁擠到無處下腳。麥當勞是最特別的一個。
相比較短暫戲水,麥當勞更注重發揮麥門信徒的力量,用融合周邊聚攏粉絲的喜愛。
連續兩年,麥當勞把預算押在獵德龍舟賽上。去年它組建了一支主題龍舟隊,把麥當勞的品牌流行元素與傳統龍舟招景活動相結合,成為現場唯一一個擁有主題龍舟的品牌,在現場與網上賺足了眼球。
“招景”,就是主辦村在端午節向兄弟村、友好村發出邀請。受邀村每年在固定日子劃龍舟來應景,并由主辦村提供食宿。招景主要分為迎龍、敬神、吃龍船飯和回龍4步。
根據當地習俗,麥當勞還布置了專門的“小孩桌”——麥麥龍船飯宴席。當時它把與Mr Doodle聯名合作的涂鴉藝術元素涂在了桌布上,在地文化與流行文化完美結合,變成了另一種創意周邊。
不少人想組團偷桌布
今年不僅有桌布,還送碗筷
今年,麥當勞在此基礎上還打造了一個“村落聯游”。活動圍繞廣州、佛山門店設計了一條city walk路線,消費者在指定的9家端午旗艦門店進行任意消費并拍照,即可獲得「麥麥劃水地圖」一張。隨后在接下來幾天,消費者只需跟著地圖集齊印章,就可以兌換一份「麥麥迷你龍舟」。
眼花繚亂的周邊,夠麥門人炫耀好久了
一次品牌植入,變成了一場民俗文化與品牌符號的共同記憶;一次消費,變成了一場盛大的城市巡游,這就是麥當勞核心的創新策略。
對麥當勞而言,消費場景與年輕群體,它全都要。期間用嶺南文化為線索,串聯起大孩子與小孩子的傳承,同時又將端午節儀式與麥當勞的玩趣文化綁定,變成品牌的特定標記。
三、長期運營的生態系統
貴州村超-快手
短期借勢,中期沉淀,長期造生態。
村超的一時流量,很多人會借勢玩梗,以此煥新品牌好感度。
然而快手更看重的并非短期引流,而是背后的生態價值。從今年快手體育生態大會上的匯報看,快手選擇與村超達成戰略合作,目標就是將單一賽事IP擴展為可持續的“村+”內容生態和商業增長。
村超與蘇超類似,不僅僅是流量中心,更是內容整體。它可以從一個點帶動到一個內容矩陣,從體育活動關聯到文旅、本地生活、特色非遺等等。快手的策略是,通過深度運營,讓賽事熱度在平臺上生根、發芽、結果,形成自生長的內容生態與商業閉環。
梳理下來,主要分為兩條線:
(1)內容線
快手依托自有的下沉市場用戶基礎和直播能力,鼓勵多行業用戶二創,為村超熱度加碼,為后續運營打下流量基礎。
同時,主動孵化衍生IP, 平臺主導策劃如《會唱歌的寨子》等活動,巧妙將賽事與音樂、民俗、美食結合,拓展“村超”IP邊界,成功把賽事IP變成平臺原生的內容資產。
(2)生意線
在賽事本身成為爆款之后,授權電商開始發力。直播間“邊看邊買”,短視頻嵌入旅游路線,進一步促進衍生產業發展,三農、城市旅游、直播電商都找到生意。
在村超之后,快手繼續復制此類策略,挖掘各大地區的民俗賽事,深入場景運營。從村BA、村釣、村奧會到龍舟賽、摔跤等,品牌追求的是大眾體育驅動的平臺經濟。再深入想一層,這些生意成果其實反向驗證了平臺的服務能力,說不定也會打開B端營銷的新場景。
一個平臺最核心的是用戶活躍度和留存。賽事內容為快手搭建了互動入口,同時還吸引了更多對鄉土文化、泛娛樂感興趣的城市用戶,優化了用戶資產,算是一個有效緩解增長焦慮的“第二曲線”。
四、民間賽事雖然香,但不可盲從
像奧運會、世界杯、中超這類頂級賽事資源,營銷資源肯定稀缺且擁擠,而且有些還是固定的長期贊助品牌。相比較而言,這些爆火的民間賽事未嘗不是個新賽事營銷場景。
何況,民間體育賽事的本質并非單純的競技活動,更像是以地域為紐帶、以集體參與為驅動的在地化社群。這類賽事根植于具體地理文化空間,有身份認同機制和文化共創,比普通興趣社群更穩固。
東吳智庫副院長周永博也指出,職業聯賽追求專業競技與全球傳播,而草根賽事的價值更多體現在激活本地消費與文化認同上,其變現模式更為多元。
結合案例和艾瑞咨詢數據(下圖),無論是提升相關興趣人群占比、場景認知植入,或者本地化市場滲透、文化生態搭建,它都提供了方便之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民間賽事活動IP的穩定性、延續性,若只是“一陣風”,品牌是否有必要入局?入局之后如何把握住這波流量?以及如何延長賽事內容生命力?
以上這些品牌算是打了個樣,蹚出更具體的、可操作的參考路徑。
穩定性/延續性: 優先選擇有深厚群眾基礎、地方政府支持、已形成固定舉辦周期的賽事;簽訂靈活的分階段/分權益合作。
流量轉化: 學習京東的“細分場景卡位”和快手的“內容-商業閉環”設計,確保有清晰的轉化路徑,而非僅做曝光。
生命力延續: 學習麥當勞的“文化融合共創”和快手的“IP孵化運營”,與賽事/社群共同成長,貢獻價值,而非單純索取。
越地域、越爆火,可見地域文化在消費者情感中越來越重要。繼蘇超之后,肯定會有更多地方加大對本土賽事活動的投入,機會依然很多。
此外,跳出民間賽事活動,品牌也不妨打開思路,尋找根植于地域的社群文化活動,走風味跨界、文化跨界。像福建媽祖的游神文化、宏村的魚燈節、廣西三月三唱山歌比賽、云南潑水節等,都在社交平臺中已經有些苗頭。
文化引進來,品牌走出去,由此看,品牌對地域文化的深度尊重、共創融合、長期投入將成為決勝關鍵。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