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客戶主動傳播?分享6個促進分享的人性營銷法則!
鏘鏘鏘~本周分享“AIDTAS模型”的最后一個階段“分享傳播”。再次強調一下,此模型在營銷實戰中非常實用,模型中包含了從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到激發消費者興趣,再到點燃消費者欲望,構建信任,購買行為,以及分享傳播,一整套的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
前幾周分享了“AIDTAS模型”的前五個階段,還沒有看過前五個階段的鄉親們可以先看一下往期文章,這樣更好理解。廢話不多說啦,今天依然用6個人性營銷手段來講述如何讓客戶主動分享。
一、光環效應
所謂光環效應,是指當你過去給人們留下了在某一方面特別優秀的印象,那么人們會自然地認為你在其他方面也很優秀,同時跟別人聊起時,也會主動談到你的優秀。
我們拿職場舉個例子,比如你是一名銷售,每個月都是銷冠,老板在每次大會都表揚你。慢慢的,大家會認為你各個方面都很優秀,并且每當大家聊起你時,都會肯定你的能力。
再比如某米的手機,第一代面世后因為極具“性價比”和“供不應求”而被大家所認可,每一個用此手機的人都好評不斷,正是因為第一代手機給大眾留下的深刻印象,某米的手機才會在后面那么多年一直受到消費者的愛戴,并且某米商城的其他產品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銷量一直居高不下,同時成為了科技愛好者的熱聊話題。
可見,當你給客戶留下了足夠亮眼的印象時,人們自然愿意購買你的其他產品,主動談論你,并且擁護你。要給客戶留下美好印象,成為人們口碑傳播的焦點,需要用到以下3個方法:
1、打造核心亮點
在宿言的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太多追求“大而全”的企業了,畢竟人性“貪”,總認為自己的品牌優點眾多,想將優點全部告訴客戶,但現實是,客戶只會記住最突出的那一點。
“包治百病”的多功能型產品,往往只能成為客戶的備選產品,因為每一個功能都很普通。我們要把產品的核心優勢聚焦,把產品的某一個特性功能做到最強,當品牌具有某種超強特性的時候,就會形成光環效應,客戶自然而然的會認為這個品牌在其他方面應該也不錯。
比如某底撈火鍋主打“服務”,將服務做成了核心優勢,大家為了享受極致的服務來到店里,發現不光服務好,原來火鍋也特別好吃,原來菜品也非常新鮮,最終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客戶也愿意分享。再比如某手機品牌主打“充電5分鐘,通話倆小時”的特點,很快就火了起來。
當我們把主要資源和精力放在產品最大的核心優勢上,為產品打造出最亮的光環,客戶就會更愿意主動傳播我們的品牌或產品。
2、突出品牌個性
引發客戶口碑傳播的另一個光環就是“品牌個性”。在品牌同質化嚴重的時代,人們買東西時,不僅會看產品是否符合需求,還會看這個產品能不能體現自己的風格和個性。所以,有個性的品牌,才能打動客戶的內心,收獲一群擁護者。
舉個宿言生活中的小例子,幾年前宿言想買一輛車,需求就是代步而已,但看了一大圈的車后,宿言陷入糾結,因為外界的干擾變多了。比如你想買大眾,有人說大眾是沉穩的象征,你太年輕不適合;比如你想買寶馬,有人說寶馬是年輕、時尚的象征,你開顯得不穩重,一個月的時間,宿言都陷入選擇困難癥,直到有一天宿言打車時,司機無意間的一句話影響了宿言的購買決策,司機說:“你看這路上的車,都亂開,都不讓你,唯獨開別克的人讓路,開出租車這么多年,我發現80%開別克的人素質都高”。
后來宿言查了一下別克的信息,發現別克的廣告語是“不喧嘩,自有聲”,傳達的品牌個性是冷靜、睿智、誠實、大度、進取等人格優點,結合打車時司機的那句話,宿言最終決定購買別克。之后的日子里,每當別人問宿言為什么買這輛車時,宿言都會說:“因為我睿智”......(大眾、寶馬對不起,別克打錢?。?br/>
3、借用已有光環
要想讓別人快速看到你的光環,最快捷的方式莫過于借用已有的光環。這也是市面上大多品牌這兩年都在做的工作。比如你公司研制了一款面膜,主打“去皺”,靠自己宣傳速度很慢,但如果你找了當紅明星推薦你的品牌,你的品牌則會快速被大眾認識。原因很簡單,明星的光環包圍了你,明星的粉絲會抱著“愛屋及烏”的心理,去傳播或購買你的面膜。
當然你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借助光環,比如你公司是做高端服裝的,那么你可以專挑大型商場開店,并且要緊鄰大牌。這種開店方式,無形當中巧妙地借助了大牌的光環,讓消費者認為你也是大牌,加上自己店里的衣服也確實很棒,很快就會被大眾認可。
二、共情效應
所謂“共情效應”,是指人與人之間在經歷或狀態存在差異的情景下,在同一種情緒里對話,互相感知、理解和分享,體驗對方內心世界的能力。
舉個例子,前些日子宿言看到朋友圈有人分享《B站最慘UP主》的一篇文章,講了一個默默無聞的UP主在家庭、病痛的折磨下,沒有放棄希望,一直堅持在B站直播的真實故事。為什么這個故事會被大家廣泛傳播呢?有些人因為故事感人;有些人因為后悔當初沒有在B站關注他;有些人因為他的堅強而感動;當然也有些人在這個故事里,看到了不同版本的自己,看到了生存的不易。而這種感覺,就是“共情”。
簡單來說,共情是認同他人情緒與情感,并產生內心共鳴的一種心理現象。在品牌傳播中,共情效應也發揮著巨大作用。只要擊中客戶的內心,讓客戶產生共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就會形成病毒式的互動傳播。
利用共情效應,讓客戶產生共鳴,需要用到以下2個方法:
1、故事帶入
故事能夠通過情景、情節、人物角色,把你帶入另一個世界,讓你在共情效應的作用下,主動去體驗主人翁的感受。所以,在品牌傳播的過程中,故事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推廣工具,關于如何寫品牌故事,可以看下宿言之前的文章《不會講品牌故事的你,將與千萬次的“免費傳播”擦肩而過!》。
在此只舉一個例子,那就是即能產生共情,又能帶動銷量的褚時健老爺子的故事。褚老爺子從煙王到入獄,再到75歲重新創業,用了10年的時間,把普通的橙子,做成了“勵志橙”。一個普通的橙子,濃縮了一位老人80余年跌宕起伏的人生,濃縮了一種不怕失敗、敗中求勝的勵志精神。正是褚老爺子的人生故事,帶給了橙子不一樣的生命力,也使褚老爺子的故事在傳播上一路勢如破竹,橙子的銷量也節節攀升。
2、點燃情緒
我們在AIDTAS模型的第一期提到過,情緒是最具有傳染性的載體,也是最能感染客戶的武器。我們可以用帶有強烈情緒的話題,點燃受眾的情緒,帶動更多人參與討論,從而引發傳播。
如果你不太會調動情緒,你可以多看看《奇葩說》的選題,幾乎每一個,都能讓你情緒瞬間被帶動起來,這里僅說幾個他們之前的選題,“精神出軌和肉體出軌你更不能接受哪個?”、“你選擇大城床還是小城房?”、“我不生孩子有錯嗎?”、“相親要不要AA制”。怎么樣,是不是每一個都能點燃你的情緒呢?
三、峰終定律
所謂“峰終定律”,是指人們在潛意識里,對一項事物進行體驗之后,所能記住的,只有在高峰與結束時的體驗感受,而在過程中的體驗好不好,對最終評價的影響不大。
也就是說無論體驗什么項目、體驗的時間有多長、中間經歷過什么,只要有一個高潮點讓你足夠滿意,再加上一個快樂的結尾,那么你最終對這個項目的體驗印象就是滿意和快樂的。
舉個培訓機構的例子吧,比如你想報個線下花藝學習班,在咨詢時發現客服人員態度讓你很不舒服,但是當你來到學校開始學習,發現老師每天都會為了解答你的問題熬到很晚,每周一下午都會為大家買飲料,趕上節日時還會偷偷在每個座位上放上自己手寫的祝福及小禮物,老師所做的這些事情,就是“制造峰值”。當你畢業時,老師和每一位同學擁抱、合影、給每一個人發來單獨的祝福短信,畢業時老師所做的事情,就是“制造終值”。這些良好的客戶體驗,足以讓你忽略掉咨詢課程時,客服人員給你帶來的不佳體驗,同時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想要給客戶留下良好的消費體驗、深刻的品牌印象,我們就需要制造體驗高潮,同時把握好消費結束時的關鍵點。運用“峰終定律”打造良好的消費體驗,需要用到以下3個方法:
1、打造儀式感
什么是儀式感?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就像結婚需要一個典禮,過生日需要吹蠟燭一樣。我們每一次的消費,如果有相應的儀式感,就能夠讓客戶覺得本次體驗與眾不同,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前些年宿言在北京昌平某個飯店吃飯時,就曾遇到過非常有儀式感的上菜方式。那是一家東北菜館,每當客人點一道名為《花開富貴》的菜時,服務員都會用一個小轎子抬著菜走過來,邊上菜還邊說著吉祥話,手里還敲著鑼,熱鬧非凡。這種上菜方式會讓客人覺得這道菜與眾不同,同時也能增添就餐樂趣,成為社交傳播的談資。
2、打造極致印象
大多數企業的初衷都是想給客戶留下極致的印象,但是精力和財力不允許啊。既然我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那就要撇棄平均化的思維,集中精力和財力打造“高潮的體驗”和“美好的結尾”。
就像一家餐館,與其每道菜都80分,不如有一道菜99分!舉個例子,我們平時寄快遞,最快的也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到,但是“閃送”可以幾十分鐘送到,用超快的配送體驗,給客戶留下了極致的品牌印象。
3、留下完美結局
峰終定律告訴我們,人們在事件結束時的體驗,會影響對事件整體的印象與判斷。所以給客戶留下一個完美的結局對品牌格外重要。舉個例子,宜家最暢銷的產品你知道是什么嗎?不是沙發、不是杯子,而是“甜筒”。宜家通過在客戶離開時提供既美味又具有超高性價比的甜筒,不僅用甜筒沖淡了客戶購物的疲憊,還用甜筒的高性價比,讓客戶覺得宜家的產品都很實惠,從而影響了客戶的整個購物體驗與印象。
四、參與效應
所謂“參與效應”是指人們對自己制造或參與制造的物品會抱有更多好感,而且在制造的過程中投入的感情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在宿言之前的文章《宿言:拆解9個人性營銷技巧與案例(第三期)》中有提到過,這里再展開聊一聊。
舉個有趣的例子,宿言之前經歷過一個藝術品電商的項目,但產品很難賣,因為客戶覺得產品價格太高。于是我們開始和咖啡廳、高端茶館等場地合作,聯合推出“手工體驗課”,并在場地展示了一些平臺上的藝術品。當客戶親手打造制作一枚銀戒指或親手縫制一個皮錢包之后,他們給出的反饋是:“太不容易了,我做的這個戒指應該賣1萬!”。約90%的客戶在體驗后都會主動分享自己的作品,同時店內和線上電商的轉化率也提升了15%。
可見,在這個強調客戶體驗的時代,參與感已成為強化客戶體驗與促進口碑傳播必不可少的武器。運用參與效應,讓客戶有參與感并主動傳播產品和品牌,需要用到以下3個方法:
1、咨詢客戶意見
讓客戶參與進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咨詢客戶意見”。這方面做到最好的應該就是某米了,某米也是玩轉“參與感”的資深品牌,在成立之初,某米論壇上通過不斷的咨詢目標客戶的意見,邀請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一遍遍的更新自己的產品,還為那些提供建議的用戶提供獎勵,調動了用戶的積極性。
有趣的是,這些參與進來的用戶,因為自己的建議被采納,而主動成為了某米手機的擁護者,大量的用戶因為自己的想法為某米手機的制作添磚加瓦而感到自豪,形成最終的口碑傳播。他們會在別人問為什么用某米手機時,自豪的說:“因為這部手機里有我的創意”。
2、制造話題互動
宿言之前并不認同話題互動能帶動客戶參與,直到幾年前自己在微博和知乎上發現某些話題有著奇妙的吸引力,才頓時醒悟。你的話題是否火爆,取決于和目標人群的關聯性有多強、趣味性有多高。比如你是一個白酒品牌,發布了一個話題,說說你與白酒的故事,那么可能沒有人參加,因為話題實在太過寬泛,且沒有什么吸引力。
但如果你把目標人群鎖定的更加細分,則可以把話題改成:第一批“90后”在嗎?說說你“酒后吐真言”那些糗事吧。有趣的、貼近客戶的話題,能夠有效激發客戶的表達欲望,促進品牌口碑的二次傳播。
3、提供個性DIY
如上面宿言舉的藝術品電商的例子,我們要把思考與創作的自主權還給客戶,鼓勵客戶自由發揮,設計屬于自己的作品。在宿言之前的文章《19個關于人性的營銷技巧和案例,實用!》中有提到一個2013年酷樂仕飲料的案例,他們設計了一個把自己照片印到飲料瓶身上的定制活動,當時宿言報名時,已經有幾十萬人參與,最后宿言收到了帶自己照片的定制款飲料,并且還不忘在網上炫耀了一把。
五、預期效應
所謂“預期效應”,是指人們的行為與情緒受他們的心理預期影響。舉個例子,比如你在網上看到一個電影的影評格外精彩,評分非常高,在忙碌的一周過去后,你終于在周末買了電影票,帶著極高的預期觀看電影,但是最終你可能覺得電影并沒有那么好看,甚至對電影有些不滿。原因很簡單,這個電影并沒有達到你的預期。
再舉個例子,宿言去云南旅游時,曾定了一家民宿,因為價格并不貴,宿言對這家民宿的預期就是“干凈即可”,住進去之后,發現民宿裝修的非常漂亮,能看到大面積的洱海,并且房間內有音質非常好的音箱,浴盆旁還放了花瓣和酒店自釀的梅子酒,晚上民宿工作人員還會通過電話告訴你,5分鐘后工作人員會為你送上一杯熱牛奶,有助于睡眠。當你出去時,工作人員還會免費送你一張地圖。這種“超出預期”的服務,自然會讓宿言愿意為酒店在點評APP上打高分,并且主動推薦給其他去云南玩的朋友們。
其實,人們在每次消費時,都已經提前設置好了預期值,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只要低于心理預期,人們便會感到不滿;達到心理預期,人們就會感到滿意;超出心理預期,人們就會為你打高分且主動分享。
想要超出客戶預期,帶來良好的口碑和二次傳播,需要用到以下2個方法:
1、提供增值服務
讓客戶體驗超出預期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為客戶提供超出預期之外的“增值服務”。比如上面說到的民宿的案例,再比如我們夜晚加完班后渾身疲憊,隨便找了一家小酒館想喝兩杯酒來解解乏,老板為你推薦了極具性價比的酒,并和你聊起了家常。
你發現老板很親切,瞬間有一種在家里喝酒的幸福感,聊得很開心,老板還擔心你喝多,為你準備了解酒的小菜,臨走時老板還幫你叫了代駕。這種超出預期的服務以及超出預期的溫暖氛圍會瞬間感染你,促使你愿意主動分享這家店。
2、打造差異化
打造服務的與眾不同之處是超出客戶預期的第二種方式。意想不到的東西,往往能讓客戶為之贊嘆。比如宜家的雨傘,晴天賣19.9元,一旦遇到下雨天則只需9.9元,這樣的做法不僅超出了客戶的認知,也體現了人文關懷,生意自然就會很火爆。
不僅服務可以做差異化,產品、細節、情感,都可以做差異化,設計一些讓客戶意想不到的產品與服務,通過差異化為客戶帶來超出預期的體驗,客戶則會愿意為之分享。
六、波紋效應
所謂“波紋效應”,是指當一條信息在人們的大腦中形成印象時,此時如果有另外一條信息加入,那么兩條信息重疊的部分,會在人們大腦中產生更大的心理波紋。
舉個例子,每當出現熱點事件時,網友總是習慣去微博發聲,每一個人的發聲,都會形成一種波紋,越多的人發聲,就會有越大的波紋,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網友加入,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傳播效果。在傳播過程中,巧妙運用波紋效應,通過多層級傳播波紋重復疊加的方式,可以讓傳播的效果最大化。波紋效應同時也是營銷人寫傳播方案時的核心思路。
利用波紋效應,最大限度地促進產品與品牌傳播,需要用到以下3個方式:
1、傳播預熱
做過推廣計劃的營銷人都知道,品牌傳播的第一步就是“傳播預熱”。通過預熱的方式,先在客戶的大腦里扔下一塊石頭,形成波紋。預熱的目的在于要讓盡可能多的潛在目標受眾對活動感興趣,產生參與的欲望。
比較常見的預熱方式有倒計時、制造噱頭、制造懸念以及提前劇透等,比如手機發布會提前預熱的海報,偶爾透露出一些手機的細節及新功能,讓目標消費者對此產生濃烈興趣。
2、勢能疊加
在傳播過程中,要想使傳播的效果最大化,就一定要運用“勢能疊加”。舉個例子,比如你有一款新產品上市,如果僅僅靠一張海報或一個視頻來宣傳,那么受眾會很快忘記你所傳遞的內容。但如果你在發布第一輪宣傳視頻后,緊接著提供幾個話題進行討論,并邀請各路KOL從不同角度解讀,同時在不同平臺發布軟文,最后再發起不同的抽獎活動,效果則會有極其明顯的不同。
話題、KOL、軟文、抽獎等多個傳播手段的勢能疊加,才能使傳播效果最大化?;?0%的公關公司或廣告公司的方案,都在用這個方法來提高品牌傳播的效果。當然,你所看到的90%的朋友圈刷屏案例,背后也都有勢能疊加的影子。
3、延伸裂變
如果你接觸過品牌推廣方案,那么你一定會發現,在傳播預熱與勢能疊加之后,方案中還會有最后一個內容,那就是“延伸裂變”。延伸裂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制造延伸傳播素材、延伸活動與話題、制作產品卡通表情包、延伸廣告語造句、創造段子以及利益誘導等等。
比如某翔挖掘機的話題延伸,從廣告延伸到了鬼畜視頻素材,通過這個素材使某翔在B站等視頻平臺的知名度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包括熊本熊的表情包延伸,相信很多人知道熊本熊,都是從表情包開始的吧?
寫在最后
我們最后來總結一下,想要客戶分享你的產品或品牌,你需要用到6種人性營銷法則,分別是光環效應、共情效應、峰終定律、參與效應、預期效應和波紋定律。
利用光環效應打造產品“核心亮點”及突出“品牌個性”,利用共情效應點燃客戶的情緒,利用峰終定律為客戶打造“極致印象”及“完美結局”,利用參與效應讓客戶“參與”到品牌各個環節,利用預期效應打造超出客戶預期的產品與服務,利用波紋效應使品牌的傳播效果最大化。
AIDTAS模型的文章完結啦。文章見仁見智,大家可選擇自己喜歡或對自己有用的部分閱讀,感謝大家的關注。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