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MT蒙彤:一個廣告圈理科生的感性自白
/文末有互動福利/
采訪:Ruonan、倩倩、Joy
撰文:Joy
/ 寫在前面
最近,WARC大中華區策略大獎「全場大獎」,首次被一家本土代理公司拿下——MT蒙彤傳播(以下簡稱“MT”)。
獲獎作品是《0分貝直播間》。前段時間,我們已對這個精彩的數英獎金獎項目做了全面復盤:
它用To C方式拆解To B營銷;
它將商業工具的商業價值,探出社會深度;
它“無聲勝有聲”;
……不止這一個,巨量引擎×MT的《了不起的小生意》,也斬獲了WARC「金獎」及「市場變革特別獎」。聽聞喜訊,我們對佳作頻頻的MT心生好奇。
于是,最新一期【探店】,我們走進MT。
探店 第三十五期
MT蒙彤傳播
采訪從“談談獲獎感受”開始。
“全場大獎有1萬美金的獎金”,MTer們分享了樸實無華的快樂;決定再自掏腰包發錢的MT創始人張世俊,則坦言:“它讓我們覺得腳下的這條路值得繼續走下去,而且可以走得很長遠。”
他指的是MT一直以來的定位——策略驅動的全案創意服務機構。沿著這條路,MT樹立起「廣告圈理科生」的標簽。這是我們認識MT的原點。
但在長達6小時的訪談中,我們也看見,業務不設限、風格沒標簽,策略驅動下的“More possibilities”,正被這個理科生走出一條“花路”來。
受訪嘉賓:
張世俊,MT創始人
黃豐哲,MT廣州分公司總經理
嚴楓,MT BUD2 傳播事業部總監特別鳴謝幾位敢辣評公司與leader,回答一個比一有梗的MTer:
Kate、Paul 、炸雞、Tyra、 威少、潔瓊、唐乙銘、馮喆、文嫣、鮮美。
一、廣告業的原教旨主義者
MT創始人張世俊,在2011年,20歲出頭的年紀,就果敢創立了MT。自稱是“本分的廣告人”,最近的愛好是健身。
黃豐哲,2016年加入MT廣州分公司任總經理。采訪前一夜,他從廣州飛來上海的航班大延誤,次日中午才落地,采訪時卻依然神采奕奕。從他偶爾流露的愛好中我們意識到:這是個愛美食、會生活的廣告人。
嚴楓,MT BUD2 傳播事業部總監,被組員形容為“低調又華麗”,會低調幫大伙兒填坑,也有夏穿花襯衫、冬穿貂的華麗造型。與我們見面這天,嘿,他正身著一件印花襯衫。
幾位leader的氣質與性格都截然不同,但某種程度上,他們又都是廣告的原教旨主義者。
回歸廣告本質,他們想做“教科書里的廣告”:
“廣告是為了某種特定的需要,通過一定形式的媒體,公開而廣泛地向公眾傳遞信息的宣傳手段。”
畫個重點,“特定的需求”才是傳播的原點。尤其是商業廣告,雖然最終需求是銷售,但去往終點的途中,得先解決階段性問題。
張世俊打了個比方:就像患者描述一大堆癥狀后,醫生要根據癥狀診斷病因,再對癥下藥。所以,拿到一個brief后先判斷問題,是幾位的共識,也形成了MT“問題導向”“策略先行”的特質。
二、用策略先行的思維,花式“Give you more”
以問題為導向,一家廣告公司的基礎作業流程,就是一個以策略為基礎,為品牌發現問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MT堅稱自己是一家“正常”的廣告公司,也遵循著這樣的廣告作業流程。但圍繞作品的詳談中,我們也挖出了MT更多“不尋常”的一面:
在發現與定義問題的階段——“我們會基于Brief多想一步,弄清客戶的真正目的、真實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階段——“既然客戶信任我們,我們就得想怎么把項目做得更好一些,更深一步”;“雖然這些小細節客戶未必能看見,但我們還是盡量把所有執行的部分都做到位”……
正如這家廣告公司的愿景——“Give you more”。就著案例走近這位理科生,MT讓我們看到,不被動就著brief答題,在why 、how這兩件事上多想一步,更好的結果會隨更精準的努力而來。
巨量引擎《0分貝直播間》
To B的考題,用To C的方式重解一遍
2022年春節前夕,巨量引擎想面向中小微商戶,做一次社會實踐性傳播,讓更多人知道自己不僅是個數字化營銷平臺,還是個商業向善的品牌。
brief交到MT手上,第一次接觸To B 廣告的嚴楓團隊沒有慌,也沒有上手就是干,而是回歸策略,將brief從頭再理了一遍。最終為這個To B的考題,找到了一種To C的解題方式:
一來,“常規電商放大‘貨’,巨量引擎看見‘人’”。以“人”為溝通主體,會更契合平臺特性;
二來,想放大傳播效果,可以從“微”入手,找到“離在抖音上直播做生意距離最遠”的人。
如嚴楓所說,前期策略越準確,后期內容空間越大。當團隊打開抖音,投入茫茫人海中,聾人群體與商業工具,這對令大眾意外、但又真實存在的遠距離組合,就是這么被找出來的。
第一位被找到的“中小微商戶”代表
接下來,依據故事特點,團隊策劃了一場與過年熱鬧氛圍格格不入的無聲直播間吸引目光,并奉上一條不煽情的紀錄片《讓可能發聲》,讓人們切實看見聾人群體如何通過巨量引擎無障礙就業。
聚焦聾人群體的差異化表達,在春節將近的節點,“無聲勝有聲”地敲動了關注。話題性之下,一個品牌關注少數人群的善意、一個商業工具普惠大眾的社會價值深入人心。一場各方叫好的傳播,就這么成了。
巨量引擎《了不起的小生意》
一個狂刷抖音后“跑”出來的創意
時隔近一年,巨量引擎再次給到嚴楓團隊一個針對中小商家的brief。有了上次的經驗,這回以“人”為本的溝通主策略倒是順暢定下了。但具體講啥好?
仍然是問題導向的思路。“當時臨近年貨節,商戶的銷量數據不容樂觀,當然沒有信心在巨量引擎投廣告”。基于這一思考,大家明確了內容要體現產品的商業價值,也要傳遞信心。
一句話,要找到一個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利益點。
跑人群、跑素材、跑ROI……狂刷抖音后,一個“跑”字浮現了出來。它是操作巨量引擎的動作,也承載著向前看的生意精神,一字雙關。將其延展為一句“生意不分大小,只要跑起來,就能跑出來”,巨量引擎的年度slogan也順帶著有了。
接著,團隊再找到很會“跑”生意的人。在抖音做千元高單價服飾的生意、靠賣一種黃魚賣出2個億……這些反常識的多元經營故事,不就是巨量引擎讓生意有無限可能的最佳代表嘛?于是,難度最大的內容方向,敲定了。
TVC《了不起的小生意》
事后復盤兩個To B項目,嚴楓總結說,“很多時候,我們沒有真正了解B端用戶是誰。To B廣告還是能找到消費者作為一個人所關切的東西,講出比To C更接地氣的故事”。兼具故事性與商業性的《0分貝直播間》、《了不起的小生意》,便是深入理解B端用戶后的作品。
打動B端用戶的影片上線后,更有不少官媒主動轉發
蒙牛《同歲媽媽》
“殺死無數個idea”,舊命題有了新解法
“母親節已經沒什么內容空白了,廣告想要出圈非常不容易”。
回顧為蒙牛打造的《同歲媽媽》,嚴楓首先拋了句大實話。不過,他又說了,“要一直想下去,當你知道哪些是絕路后,才會知道唯一的生路還有可能在哪里”。
這不,在“殺死無數個idea”之后,團隊就找到了一個新穎的角度:既不守“為母親社會身份唱贊歌”的舊,也不追“呼吁母親個體性”的新,而是用“媽媽與孩子同歲”這點將二者聯結起來。
順著新角度,一位真實又立體的“媽媽”被塑造出來。她和孩子一樣,有脆弱、幼稚、不完美的一面,也有慢慢成長,變得堅強的一面。差異化的敘事角度,讓蒙牛“為愛要強”的心智,在內容爆發的節點下實現認知突圍。
TVC《同歲媽媽》
薇爾 #把衛生巾放上臺面#
用一個無聲的行動倡議,大聲為月經正名
去年38婦女節,一直在為月經正名的衛生巾品牌薇爾,想要來一波更大膽的發聲。該說的都說了,如何能有突破性?
“大眾開始有月經不隱藏的意識了,現在有機會更進一步”。這個社會洞察,讓嚴楓團隊想出一個要把意識轉化行動的內容創意。
于是,團隊為薇爾策劃了一場“把衛生巾放上臺面”的行動倡議,還找到永璞、得寶兩位聯名搭子,共創透明衛生巾盒,共同呼吁衛生巾日常化。
用行動呼吁代替觀點表達的共同發聲下,“月經不隱藏”這一品牌觀念更進一步,輻射更廣人群的社會行動悄然發生。至少在MT公司里,“月經”已是能被直言的詞匯,“衛生巾”也真能被隨手擺在桌面上。
小紅書#上小紅書,和世界名帥一起聊球#
質疑brief、理解brief、超越brief,把小紅書一腳“踢”進世界杯
如果不是2022年的一場世界杯借勢營銷,人們大概不會意識到小紅書的“話題尺度”有多大。
畢竟,從內容屬性、用戶畫像看,小紅書與世界杯的關聯度并不高。嚴楓坦白,團隊最開始接到小紅書的brief——在世界杯期間邀球迷上平臺聊球時,都是一頭霧水。帶著困惑與客戶聊了聊,才有了答案:小紅書需要借這場頂流體育賽事,自證是個可以暢聊足球的包容社區。
搞懂why之后,嚴楓團隊想出個媒介思維前置的“狠招”:在咪咕世界杯直播中場休息的內容場景里,“空投”一條穆里尼奧、西蒙尼、齊達內三位知名足球教練聊球的TVC進去,搞一個能唬人的偽直播。
“偽直播”的15秒TVC
這種原生感內容植入,乍一看足夠吸睛,仔細看又能強勢輸出“上小紅書聊球”的心智,在賽事全程引流。而平臺內,球迷專屬的交流場域早已備好,渲染聊足球氛圍,也促使小紅書成為金句發源地,吸引到更多人進來。
最后,當球迷在小紅書聊嗨,一開始不占優勢的小紅書直接反客為主,與世界杯大大有關了。
抖音《生活者說》
1個月拍4條紀錄片,留住真實的感動比創造感動更難
“找動人瞬間,而不是制造感動”——拍真實的紀錄片,將抖音“內容創作者”的概念塑造為“生活者”。這直接決定了內容的主題、形式與風格。黃豐哲及其團隊的任務,是在1個月內,完成4條能把“生活者”立住的紀錄片。
從內容上看,難點主要有兩個。“大”的層面,是故事典型的選擇。它們要扣合不同情感主題或個體身份才能讓人共鳴,”還要兼顧品牌性,涉及品牌多元業務”,黃豐哲補充道。
因此,團隊選擇了教會鄉村孩子做夢的搖滾教師、熱愛生活的聽障人士、用作品溫暖無數網友的創作者、通過直播掀起全民運動風潮的健身教練,這四位來代表生活者。
“小”的層面,是要拍得夠“真”。這要求創作者去理解故事內核、捕捉細節,再克服技巧慣性講故事。團隊前期通過深度采訪,挖掘人物故事;中期幾番腳本創作,打磨敘事情節;后期幾番剪輯……在每一環節用心求真,才成就了四支有生活感的影片。
四條紀錄片之一:《搖滾老師》
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感動,也自然立住了抖音用戶的“生活者”角色,成功幫助抖音將社區人文形象植入人心。
蒙牛《住在心里的英雄》
精致細節控,為“要強”的蒙牛講“要強”的故事
賽事期間,老朋友蒙牛找到黃豐哲團隊,想借勢輸出品牌“要強”精神。
基于黃豐哲團隊對brief的拆解,國民賽事是民族自豪感高漲時刻,有必要找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載體,用更深刻的表達,沉淀品牌精神。所以,讓中國神話人物與當代運動員夢幻聯動,一支跨次元高燃大片,橫空出世。
TVC 《住在心里的英雄》
畫面精致炫酷、轉場絲滑,看得人跟著“燃”了起來的短片,不用問也能猜到,背后有個令人頭禿的制作過程。但你想象不到的是,很多時候,居然是團隊自己和自己(的頭發)過不去。
大伙兒會為片中運動員動作的準確性,看大量國內外的比賽視頻、紀錄片、圖書;
也會為裸眼3D廣告中“三足金烏”的小細節,查閱古籍,反復考證。
最終效果參考了安徽蕭縣漢畫像的拓片金烏
“我們挺喜歡下笨功夫的”,黃豐哲說。在為樂凱撒打造IP的過程中,為了一個沒人注意的玩偶布料,大家奔波于各大布匹檔口,一整個跑斷腿。這是沒被寫在結案里的事,卻是黃豐哲這個吹毛求疵的細節控,“一定要做到位”的不茍之處。
三、進擊的MT,一家正常的,有個性、又全能的廣告公司
以策略為始,又不止于策略——與高產的創意團隊梳理一番MT這兩年出街的“代表作”后,這是我們得出的結論。
1、是理科生,也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理科生
MT的內核是理性的,如張世俊所言,“先發現問題、確定命題,再以一種言之有物的方式解決問題”,理性的主軸始終是這家廣告公司的立身之本。
但理性的內核與感性的外衣,向來并不沖突。策略完成的是“發現問題、確定命題”的一環,創意解決的是如何溝通、如何表達等具體的解題方案。而這些,也就是張世俊所言“藥方”,可以有很多種。張世俊總結了一個理想公式,
好廣告=解決問題的信息+差異化的表達+高效的分發
解決問題的信息,即策略;差異化的表達,指的是創意;高效的分發,則涉及傳播。落到不同項目,策略+表達、策略+分發、策略+表達+分發的不同組合,都可能達成品效合一。
對這家策略驅動的全案創意服務機構而言,策略先行之后,什么樣的內容風格、營銷玩法,不過都是根據品牌訴求有重點地發力手段罷了。
張世俊透露,這種策略驅動的理念更多是受客戶的影響。從早期服務“營銷界黃埔軍校”寶潔,到最近合作的數字化營銷平臺巨量引擎,在與客戶的合作中內化知識,MT逐漸有了自己的廣告觀。
滿墻的獎杯是對MTer實力最好的認可
“全案創意服務”能力,則與公司結構、人員構成的主動調整有關。2016年成立廣州分公司、2020年吸納Airy、嚴楓、Kate等一批來自4A的優秀廣告人,讓MT“硬件”與“軟件”實力都得到迭代。
2021年,察覺傳播環境、交易渠道的變化,MT又入局了抖音電商DP。
如此,MT逐漸形成了集“廣告中心、效果中心、制作中心”為一體的全鏈路組織架構,打通營銷一體化,有了當下這般“究極進化”形態。
來看一則MT的官方自我介紹
在這樣的組織架構下,一套機動的跨部門協同作業模式,也加速了MT朝著更好的全案創意奔赴。
具體點說,當接到一個需求后,MT會先選出廣告、效果、制作中某一業務板塊同學當主力軍,再聯動其它業務板塊同學,組建一個項目小組。這樣一來,對內能無障礙溝通,做到“全面知識+動態對齊”;對外有主發言人,客戶的合作體感也更好。
2、一位理科生,和一群與它氣味相投的MTer
“公司是一個平臺,離開了人,它本身沒有任何價值”。
10周年之際,MT上海總部搬到了海倫路新址
聊及公司核心資產“人”的問題,張世俊說,“行業不缺有表達欲的人,缺的是有搞清楚問題欲望的人”。所以,無論理科生、文科生,在招募新人時,MT更愿意選擇那些有學霸特質的人——愿意鉆研問題,不依賴思維慣性和套路解題。
也如黃豐哲所言,“能靜下心來透過問題看本質,同時,也要精益求精。”
所以,現在MT聚了一群有表達欲與探索欲的人。
在工作中「苦中作樂」:work hard ,play hard
人招了進來,大家就是自己人了。MT對每一個“小朋友”的成長,都很用心。每個月定期開展的2次經營會、2次創意會,讓MTer“不要糊里糊涂地輸,更不要糊里糊涂地贏”。
理性復盤之外,還有一圖千金、閃電演講等不定期的“溜腦洞”活動。
還有每年內部的brief——推周邊,鼓勵MTer暫時忘記品牌角色,大膽去創造。于是有了或美觀、或有梗的暖你整個冬天的圍巾、“用來裝筆的”的筆袋、明月鼠標墊……
每個MTer,都是公司的主角。至于老板,張世俊自述,“我是一個nobody的角色。我就往人堆里一站,沒人特意說誰是老板”。
老板沒架子,團隊管理風格也相應更扁平化、更尊重個體。比如,上海MT和廣州MT,皆有意將一個項目組的人數控制在20以內。靈活作業的小團隊凝聚力更強,也易于凸顯每個人的閃光點。
以及,充分滿足個人成長訴求,允許員工申請換組、換部門,鼓勵大家多嘗試,找到想做的或者適合做的事。
廣告人偶爾也會身兼手藝人
對于all in的廣告人來說,生日跟比稿都很重要!
在哪都能一鍵開啟工作模式的MTer
辦公環境也很身心友好。在MT上海總部,可以眺望東方明珠的陽臺,是MTer的精神回血地;
“反卷中心”“不醒人室”“脫單研究所”等名字很不正經的會議室,則讓開會的氛圍更輕松一點。
而身處67層的MT廣州辦公室,坐享開闊視野。一份可以聚眾賞日落的自由,讓工作時間也能有浪漫發生。
寫在最后
最后,還想多說幾句“蒙彤印象”。
在走進MT之前,我們對它的認識,停留在“廣告圈的理科生”這一標簽。直到與每一個MTer面對面交流,我們才讀懂這個理科生的更多面。
MT,是一家“正常”的廣告公司,它成長于變動的市場環境之中,不斷吸收外界的訊息,進化著自己的體態與智慧。它有敏銳的洞察力與豐沛的共情力,能克制地與市場對話,得體地與客戶交往,也能走進你我,講一些動情的故事。
在MT身上,我們看到一家廣告公司的“本分”。做廣告的分內事,不妄談“解決生意問題”,只認真做好眼前客戶給到的“階段性命題”。唯一的野心在于,在廣告作業的每個環節“Give you more”。
在這之外,是每一位MTer讓我們看見出彩廣告的具體出處。每接手一個項目,大家對brief的理智思考、對創意的全情投入、對細節的死磕到底,在面對面的講述中變得生動,也令人相信會有更多好廣告在MT誕生。
【最后的最后】
一些花絮問答奉上。自稱團隊多是“i”人的MTer一個個大膽開麥,給出許多趣味跳脫的答案,大家一起來感受下吧~
Q1: 請說一個喜歡MT的理由。
A1:公司非常務實,不光是我們團隊,甚至財務、后勤,所有人都很有向心力,會從解決問題出發做事情,非常高效;
A2:它讓認真做事的人碰到一群認真做事的人;
A3:因為喜歡嚴楓;
A4:+1;
A5:+1;
……數英:還是MTer懂職場
Q2:你對leader的印象是啥?
A1:黃豐哲是個被廣告耽誤的帶貨主播,溝通說服力一流,特別會賣貨,基本上公司里人人都買過他安利的東西;
A2:黃豐哲……男性,是個會給自己找樂子的,能造趣的人,比如能發現從電梯口走到辦公室的兩條路都是69步,能體會到食物風味的細致差別;
A3:嚴楓跟我之前有的領導不太一樣,有時95%的東西都不是你想的,但是嚴楓會讓你覺得95%的東西都跟你有關;
A4:在我心中,嚴楓是一個情緒比較穩定的大文豪,一方面是業務能力突出,另一方面對這種藝術家類型的人來說,他確實算情緒很穩定的;
……數英:emm你們夸領導的方式挺特別哈
Q3:分享最喜歡的一本喜歡的書/一部電影/一句話……吧~
A1:《賈想》;
A2:《搖尾狗wag the dog》;
A3:《芬蘭人的噩夢》;
A4:《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uck》;
A5:小紅書;
……數英:或許從書單里能看出誰i誰e
Q4:不做廣告人的話,你們會做什么?
A1:我想回老家開灑水車,因為你可以開得很慢,就像在城市觀光,而且老家的灑水車不像上海的要在凌晨開;
A2:我可能在做實驗,因為本科學化學的;
A3:我想當體驗類博主,可以去體驗不同的職業,又能順便賺錢;
A4:我可能會想開一家開水果店吧;
A5:那我要給她打工↑;
……數英:最后兩位,鎖死!
Q5:工作最有成就感的瞬間是?
A1:拿了WARC大中華區全場大獎,知道有1萬美元獎金的時候;
A2:每次項目上線都算有成就感,至少讓一件事能夠有始有終地完成了;
A3:比如當我把《同歲媽媽》轉發朋友看,他們知道片子是我們公司做的后,會驚訝地問說,“這是你們做的!?”,這句話就讓我很有成就感;
A4:舉個具體例子,之前《了不起的小生意》上線后,有商家在評論區主動分享拍攝過程,還有同行留言說看完有收獲,這種真實的正向反饋會讓我蠻有成就感的;
……數英:看來還是得做廣告人啊
-文 末 福 利-
看完文章別急著走,最最最后還有一顆彩蛋(福利)~
評論區多多互動,寫下你對「MT」感受、認識,我們將抽取15位伙伴,送上MT定制的筆袋一份。
活動截止時間:8月17日(下周四)19:00
咱們評論區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