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8月27日23點57分,王自如和羅老師結束對峙后的第二個小時,我在深圳去北京的飛機上,敲下這些字。
騰訊,這家15年時間做到市值比肩四大銀行的公司,是如何在發展過程中,一刀刀做掉各種競爭對手的?其中的戰略戰術值得深究,而此次“中國互聯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無論是咄咄逼人的老羅,還是忍氣吞聲唯唯諾諾的王自如,都被對方陣營的支持者狂毆。最后的最大贏家,是廣告賺足的優酷,還有蘋果!辯論全程,老羅都在證明:蘋果才是最棒的,只是我大錘子,臣妾還做不到。
8月1日,王自如的ZEALER團隊放出了錘子手機的評測視頻,網友表示把錘子都“黑哭了”。8月12日,羅永浩突然在微博上發聲,說王自如對錘子手機的評價屬于“瞎猜”,并說“如果問心無愧,就到優酷“
調研顯示:76%的受訪廣告主已開啟電子商務業務;今年數字媒體花費將占整體媒介費用的26%;視頻廣告,搜索廣告以及微信占據數字媒體投放平臺前三甲位置。
從智能足球到門線技術,從球員的智能裝備到現場的安保機器人,從前所未有的移動通訊普及到各種世界杯定制App??巴西世界杯也許在足球賽事上并不是最巔峰的一次,但注定要成為歷史上科技含量最高也最為豐富的一次。
報告指出,視頻廣告是2014年最受青睞的廣告投放平臺,廣告主開啟電子商務業務的比例高達76%。
和 2004 年奧運會回到希臘雅典類似,今年的世界杯主辦地是足球圣地巴西,意義非凡。雖然每屆世界杯的主辦地都在變化,但是有數十年來有一點不變的是官方用球都是阿迪達斯提供。
當曾經的童年游戲被各種科技電子產品取代時,我們終于發現,科技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著成人的工作和生活,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一代兒童的成長。
針對以上世界杯營銷需要了解的消費者洞察和研究,中國領先的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AdMaster(精碩科技)特別在世界杯前期通過消費者在世界杯期間消費態度和行為進行研究和分析,正式發布了《2014年世界杯消費者態度和觸媒行為研究報告》,通過數據解析世界杯前期的消費者洞察!
到2030年,人類血液中將會放入數以億萬計的血球細胞大小的納米形式微小電腦,協助維持人體健康,甚至可能進入大腦,而將大腦皮質和云端網絡相互連接……”正是這段來自于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的理念,造就了《超驗駭客》的上映。
AdMaster聯合全球各大移動互聯網商務平臺—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 (GMIC) 共同主辦的第二屆2014移動營銷峰會 (MMS) 于5月6日正式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GMIC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移動互聯網行業盛會,今年主題為“下一個五十億”。MMS是GMIC北京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GMIC在移動營銷領域的核心代表。
美劇把醫生、律師、警察、政客的故事講了一遍又一遍后,好萊塢終于把目光投向了硅谷里的創業者和碼農們。在HBO的最新喜劇片《硅谷》中,一系列諷刺、惡搞和夸張手法把科技圈的怪現象一一抖落了出來。這部散發出的濃濃諷刺味的喜劇或許更像一面“哈哈鏡”:讓硅谷人士看看自己的生活狀態多么富有喜感。
我 15 歲正在上高一的妹妹信誓旦旦跟我說:Snapchat 將成為下一個 Instagram。在更早以前,她還稱她的同學朋友們正把 Instagram 當成 Facebook 在用。事實證明,可能真的被她說中了。因此,趁著圣誕假期,我問了她對 Instragram, Facebook,Twitter,即時通訊等各種當下熱門應用的看法。
硅谷之所以是硅谷,正是因為他們關注的是人本與未來,他們所做的正是一個超越與想象的過程。而我們,尊重和學習的的也應該是這些。
AdMaster分別針對移動端及其對比PC、電視單一屏的廣告效果,和針對跨多屏組合廣告效果進行研究。整體研究發現:移動平臺在廣告觸達、廣告互動和廣告效果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跨多屏組合投放能夠更加全面提升廣告對品牌和消費者認知的影響。
目前,我們接收信息資訊并與信息世界產生交互的方式都是基于現有的傳統模式,如顯示器/鍵盤/鼠標/觸摸板等。像鋼鐵俠Tony個人實驗室那種全息人機交互,更成為我們絕大數人心中的夢想。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技術也都將最終實現,就好像我們常說的,科幻片永遠都是現實世界的預告片!
2014年4月2日,中國領先的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AdMaster(精碩科技)正式首推國內全新數字廣告價值評估指標“可見曝光系數(Viewable Impressions) ”和“數字廣告品牌效果指數 (Advertising Brand Index,簡稱ABI)”。
傳統的健身體驗已經被新技術所改變。現在,你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手機應用程序來監測每天的運動量,完成目標并與好友分享;你也可以監測自己的睡眠質量,來保持更健康的作息時間。
8個宏觀趨勢展示了2013年金融服務界、社交媒體和技術進步,企業從中又能收到哪些啟發?
電子消費品產業歷來是我們前瞻未來生活方式的最佳映鏡。也是創新科技得以不斷試驗和應用機會的最大來源。從3D打印、柔性屏幕到互聯網汽車,在2013年的CES展會上我們看到了一場消費科技界的百花齊放之春。
歷史告訴我們,大部分技術的創造發明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提高生產力。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放眼如今市場上最成功的商業產品,無疑都是基于用戶習性而設計的——用戶體驗是設計的首要依據。
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未來我們的美食與健康將何去何從。
新技術如何應用于未來的消費與購物生活?
觸摸屏真的會是我們的未來嗎?會不會出現一種顛覆性的操控方式呢?
市場研究機構Lab42利用社會化媒體網絡對500個用戶隨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時間周期為從9月30日到10月23日。調查內容涉及iPhone 4S,Kindle Fire,Netflix,以及Facebook頁面的激進變動等等。
Mashable制作的infographic,將如今數一數二的高科技術企業之間的關系,梳理的整整有條。相信看完此圖,雖不能達到高談闊論的程度,但也能底氣十足的調侃幾句。
今天我們從一份名為《The Horizon Report》的報告出發,前往世界幾大博物館里,尋找新興科技與用戶體驗應用的足跡。
由Ted Davis創作的TEXT21IMAGE既可以說是件價純粹的藝術品,又可以視為網絡應用程序。現在,iPhone/iPad通過利用JPG和一種頻率突變的形式探索數字媒體的本性。應用利用JPG變體技術將文字、短句或是“故事”形象化。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