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文章
發布項目
發布發現
哎呦臥槽,原來是這么回事啊!你給你項目估值100萬,天使投資人估個1000萬,然后8000萬賣給一個土豪大傻逼。
我越來越發現,對于文案來說從”意淫“到“說人話”,轉變的關鍵就在于:我是誰。我是一個消費者,我是一個賣場導購,我唯獨不是一個會裝逼的文案狗。
過去兩年,在O2O炒的火熱的表象之下,生者“少”,死者“多”,才是本質。分析這些O2O“已故”案例,致其死亡的三大殺手是:買不起的流量、付不起的物流成本、惹不起的傳統企業。
細分人群、狀態、情緒的組合是有限的,你總能分出一些人的情緒,圍繞這些情緒做安撫或者激勵,它就是情懷,你用這個公式能創造全世界所有的情懷。
在簽下巨額代言費之前,你總得知道自己真正的用戶群體在哪里,誰又可能自帶這樣真實的精神符號價值呢?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開啟一場由用戶自造品牌,自發成為忠實擁躉并促進傳播的品牌進化論呢?瑞意恒動經過和聯發科技的商榷,決定用一次征名活動給你答案!
100多年前沒有互聯網,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現在不少被炒得火熱的“互聯網品牌”,它們的產品開發、營銷手段,只不過是在互聯網的包裝下,看似很新。其實,內核在100多年前就已存在。
在最近跳槽中我深刻地認知到運營就是一個萬能打雜工。在或多或少跟別人聊起怎么做運營時, 我開始跟人說如何做深度運營,而非做更多廣度的運營推廣,此文作為感悟與大家分享。
歇了兩周,這一篇,我想稍稍寫寫自己。三年時間里,我自身獲得了幾何級遞增式和爆炸式的成長。這幾年,在我身上發生了什么?整理了些感悟和大家分享。
品牌營銷H5的新時代篇章,品牌發布的新品推廣、結合特殊事件的短期營銷活動,都讓H5頁面和H5小游戲在微信朋友圈遍地開花。但制作周期和成本卻困擾很多企業,那么如何幫助企業提供一個更專業、真正免費的平臺呢?
李叫獸又來了,這次咱們談談:傳統企業如何互聯網+。其實不搞APP,也可以互聯網化,方法很簡單——像設計APP一樣,把你的店面看成一個“場景”。
只做技術不問內容,埋下隱患。
心理學如何幫助產品設計和營銷?如何創造出讓用戶上癮的產品?而火熱的技術在未來究竟是為了什么?本文帶著種種疑問,挖根深源,從人類心理為你解讀“互聯網產品”的奧秘。
本文羅列了10種類型的互聯網失敗案例,其中有明星公司、內部創業和孵化公司,也有無人問津、很少被人知道的草根公司。從它們身上我們能得到哪些教訓?
日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軟)舉行簽約儀式,發布“中國電信Windows Azure云應用商店”。
宗毅,曾經創出10家公司,順道玩遍50個國家。而這獨創的裂變式創業法只是他厲害的一面,這位40多歲的大叔更讓人欽佩的,是他擁抱互聯網的徹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線上線下的界限正在融合,品牌對線上傳播和線下體驗本身已經相當優化,但恰恰不能忽視的則是連接“2”這個關鍵,只有盡可能實現時間空間的同步,減少用戶到達體驗的障礙,才可以有效提升轉化率。
凱鵬華盈(KPCB)合伙人、享有“互聯網女皇”美譽的瑪麗·米克爾公布了《2015年互聯網趨勢報告》。報告包含了她對互聯網發展趨勢的完整剖析,覆蓋移動設備到互聯網使用的方方面面。
今天上午11點,攜程PC端網站和手機APP出現系統故障,其PC端和移動端的網站首頁雖然可以訪問,但內頁鏈接無法打開,搜索功能失效,部分首頁鏈接也是一片空白。
2015年5月21日,TCL互聯網品牌么么噠在北京水立方正式發布。
紀錄片營銷未來如何燃爆?紀錄片受眾精準與高端。營銷人都知道,廣告主最講究門當戶對,一流的品牌最愿意投放在一流的媒體平臺上。
從“互聯網+”的角度看社交網絡,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正從2014年開始有了哪些變化?新常態如何?發展趨勢是什么樣的?
程序猿,設計獅,廣告狗,蝙輯,攻城獅,產品錦鯉……為什么我們這么熱衷給自己的職業起動物化的名字?因為每個職業背后,都有一份難言之苦。表面上我們不停自黑。到實際上,我們熱愛這份工作的一切。
這家理發店不推銷辦卡,不推銷產品,不問你在哪上班,一個月拿多少錢,最重要的是不會設計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發型,還硬說這是時尚。
互聯網時代,幾乎所有成功的產品都深諳“人性”。人性七宗罪,產品利用“弱點營銷”激發了你的欲望,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著迷。最精湛的營銷莫過于直擊你內心最原始最根本的需求。
我們現在對互聯網的認識普遍存在著嚴重誤區,例如把“人們所點擊的”誤認為是“人們所閱讀的”,把“人們所分享的”誤認為是“人們所閱讀的”。我們固守成規,保持著慣性思維,把錯誤周而復始地循環上演。
這些公司,曾經受到用戶歡迎,但已經“離去”了。互聯網行業競爭是很慘烈!那些互聯網公司大佬們風光的背后,其實有無數個同行業成為戰祭品。
就是這么一種香辣誘人、入口彈牙、甜咸平衡、讓人吃到停不下來的“中華小賣部零食之王”,竟然長期質量低下、生產過程骯臟、產品迭代速度慢并且引發無數人對健康的吐槽!這不得不讓我想象:如果用互聯網思維來做辣條,會是什么樣?
O2O模式燒錢加劇、推廣成本提高,APP進入大浪淘沙時代。養活一款APP要燒掉多少錢?“曇花一現”是否意味著失敗?何時能觸及盈利點?
互聯網顛覆了傳統商業的運營模式
關注微信,一起數字進行時
手機掃一掃,下載數英APP
資料更新成功!
您確定要刪除該文章嗎?